眾籌的概念,源于美國的Kickstarter這一眾募平臺的興起。玩法很簡單,由創業者把自己的創意產品原型提交到平臺,發起募集資金的活動,感興趣的人可以捐獻指定數目的資金,項目完成后,可得到一定的回饋。有了這種平臺的幫助,任何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啟動一個新產品的設計生產。
在國內,類似的產品創意式眾籌平臺也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如點名時間等。但因為中美國情差異,平臺上往往人少、錢少、創意少。反而,創業股權式的眾籌,在中國卻有不少案例,也獲得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案例一:憑證式眾籌 美微創投
2012年10月5日,淘寶出現了一家店鋪,名為“美微會員卡在線直營店”。店主是美微傳媒的創始人朱江,曾在多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高管。
玩法是:消費者可通過在淘寶店拍下相應金額會員卡,但這不是簡單的會員卡,購買者除了能夠享有“訂閱電子雜志”的權益,還可以擁有美微傳媒的原始股份100股。
從10月5日到2013年2月3日中午12:00,美微傳媒進行了兩輪募集,一共有1191名會員參與了認購,總數為68萬股,總金額人民幣81.6萬元。至此,美微傳媒兩次共募集資金120.37萬元。
美微傳媒的眾募式試水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有非法集資嫌疑,果然,還未等交易全部完成,美微的淘寶店鋪就被淘寶官方關閉,阿里對外宣稱,淘寶平臺不準許公開募股。
證監會也約談了朱江,最后宣布該融資行為不合規,美微傳媒不得不向所有購買憑證的投資者全額退款。按照證券法,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200人的,都屬于公開發行,都需要經過證券監管部門的核準才可。
案例點評:
在淘寶上通過賣憑證和股權捆綁的形式募資,可以說是美微創投的一個嘗試,雖然說因為有非法集資的嫌疑最后被證監會叫停,但依舊不乏可以借鑒的閃光點。主要閃光點包括:門檻低;即使幾百元也可購買。主要問題在于受政策限制。建議在政策放開之前,以相對小范圍的方式合規式地籌集資金。比如,股東不超過200人;比如,從淘寶這樣的公開平臺轉移到相對更小的圈子。如果希望籌措到足夠資金,可設立最低門檻,并提供符合最低門檻的相應服務和產品以吸引投資者。該模式比較適合大眾式的文化、傳媒、創意服務或產品。
案例二:會籍式眾籌 3W咖啡
互聯網分析師許單單這兩年風光無限,從分析師轉型成為知名創投平臺3W咖啡的創始人。3W咖啡采用的就是眾籌模式,向社會公眾進行資金募集,每個人10股,每股6000元,相當于一個人6萬。那時正是玩微博最火熱的時候,很快3W咖啡匯集了一大幫知名投資人、創業者、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其中包括沈南鵬、徐小平、曾李青等數百位知名人士,股東陣容堪稱華麗。3W咖啡引爆了中國眾籌式創業咖啡在2012年的流行,幾乎每個城市都出現了眾籌式的3W咖啡。3W很快以創業咖啡為契機,將品牌衍生到了創業孵化器等領域。
3W的游戲規則很簡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3W的股東,也就是說,不是你有6萬就可以參與投資的,股東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3W強調的是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頂級圈子,3W給股東的價值回報在于圈子和人脈價值。
案例點評:
會籍式的眾籌方式,適合在同一個圈子的人共同出資做一件大家想做的事情。比如3W這樣開辦一個有固定場地的咖啡館方便交流。英國的M1NT Club,就是典型的會籍式眾籌股權俱樂部。M1NT在英國有很多明星股東會員,并且設立了諸多門檻,曾經拒絕過著名球星貝克漢姆,理由是當初小貝在皇馬踢球,常駐西班牙,不常駐英國,因此不符合條件。后來M1NT在上海開辦了俱樂部,也吸引了500個上海地區的富豪股東,主要以老外圈為主。
創業咖啡注定賺錢不易,但這和會籍式眾籌模式無關。實際上,完全可以用會籍式眾籌模式來開餐廳、酒吧、美容院等高端服務性場所。這是因為,現在圈子文化盛行,加上目前很多服務場所的服務質量都不盡如意。通過眾籌方式吸引圈子中有資源和人脈的人投資,不僅是籌措資金,更重要是鎖定一批忠實客戶。而投資人也完全可以在不需經營的前提下,擁有自己的會所、餐廳、美容院,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
案例三:天使式眾籌 大家投
一年前,我認識了“大家投”網站的創始人李群林,他極力推薦他想創建的網站——眾籌式天使平臺。我不認為他有機會做成,因為李群林并不是互聯網投資人喜歡投資的那種明星創業者。很多知名的天使投資人都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李群林并沒有輕易放棄,他不斷在微博上宣傳自己的理念,以結識真正認可他的粉絲和朋友。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努力,他引起了深圳創新谷孵化器的注意,愿意做他項目的領投人;不久,他又吸引了11個個人投資者,總共12個投資人,每人出資最高15萬,最低3萬。除創新谷孵化器是機構外,更多的投資人是沒有專業投資經驗的個人,“大家投”網站最后出讓了20%的股份。
“大家投”網站模式是這樣的,當創業項目在平臺上發布,吸引到足夠數量的小額投資人(天使投資人)后,投資人就按照各自出資比例成立有限合伙企業(領投人任普通合伙人,跟投人任有限合伙人), 再以該有限合伙企業法人身份入股被投項目公司,持有項目公司出讓的股份。融資成功后,作為中間平臺的“大家投”,從中抽取2%的融資顧問費。
如同支付寶解決電子商務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信任問題,“大家投”將推出一個中間產品叫“投付寶”。簡單而言,就是投資款托管——對項目感興趣的投資人把投資款先打到由興業銀行托管的第三方賬戶,在公司正式注冊驗資的時候再撥款進公司。投付寶的好處是可以分批撥款,比如投資100萬,先撥付25萬,根據企業的產品或運營進度,決定是否持續撥款。
對于創業者來講,有了投資款托管后,投資人在認投項目時就需要將投資款轉入托管賬戶,認投方可有效,這樣就有效避免了以前投資人輕易反悔的情況,大大提升創業者融資效率;由于投資人存放在托管賬戶中的資金是分批次轉入被投企業,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投資人的投資風險,投資人參與投資的積極性會大幅度提高。
案例點評:
這比較適合成長性較好的高科技企業創業融資。投資人對項目要有一定理解,門檻較高。對于創業者來講,依舊需要依靠個人魅力進行項目推薦,并期望遇到一個專業的領投人。對于明星創業者,不適合用該模式,應該選擇和大的投資機構接洽。這個模式可以由某個專業圈子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業者,結合社交網絡來進行募資,他能夠把信息傳遞給身邊同樣懂行,并且相互信任的投資者。
從該案例中,我們發現,最有可能給你天使投資的不是微博上你關注的大V,而是關注你的小號粉絲。“大家投”的12 個投資人中,有投資經驗的只有5個人。這有點像美國人所說的那樣,即最早的種子資金應該來自于3F:Family(家庭)、Friends(朋友)和Fool(傻瓜)。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普通人的個人感召力,可以將信息傳遞到除朋友外的陌生人。
小結
在我看來,中國式的眾籌和美國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美國的傳統風險投資極其發達,眾籌實際提供了一個更有效率的方式——即跳過傳統的風險投資,直接投資自己心儀的項目,并快速獲得資本升值。另外,也可以說,因為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阻礙了生產力,傳統的募資方式(VCPE)已經阻礙了創新,所以才有眾籌平臺的蓬勃發展。
與美國人相比較,中國人其實更缺機會。美國人可以有大把相對穩妥的投資渠道和產品進行選擇,而中國人投資機會稀少,所以中國人愛賭。美微傳媒的案例,有中國人愛跟風,喜歡盲目追隨的特性;3W的案例,代表了中國人一貫愿意用錢砸出人脈關系的特點;“大家投”的案例,折射了中國人愿意在信任的人帶領下進行投資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