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互聯網行業從創業期發展到現在,逐漸擺脫模仿戰略,不論在技術水平還是在商業模式上都已較為成熟,也催生出騰訊、百度等世界級互聯網企業。但應注意到在行業發展不斷增速的同時,行業內部也在發生著深刻變革。近些年來“電商大戰”、“3Q大戰”,包括最近“阿里金融”震動傳統銀行業等,都讓我們看到曾經單純依靠一個產品贏得市場與用戶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互聯網行業游戲規則已經與十幾年前大不一樣。傳統的商業模式逐漸走向困境,如何進行商業模式轉型,把握新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先機,成為互聯網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題。
傳統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三大困境
困境一:價格戰已經走到了盡頭
價格戰是我國互聯網企業面對競爭慣常采取的策略。在行業發展的初期很多企業通過價格戰吸引消費群,建立了發展優勢。但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缺技術,也不缺創新,缺的是把這些東西變成能夠創造價值的、盈利的產品,而不是一味的通過消耗資本,以價格優勢占領市場。“千團大戰”從2010年打到現在,團購網站誕生總數達到6218家,累計關閉4670家,死亡率高達75%,除了美團、拉手、窩窩等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安然度過外,許多“燒”不起錢的小型團購網幾乎在一夜間消失無存。單純通過低價擠壓對手,而不以產品和服務質量占領市場的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困境二:單純的商業模式復制難以為繼
不可否認,國外互聯網商業模式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國外互聯網企業成功的因素不僅僅是其商業環境的成熟,還包括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現在很多的創業者和一些互聯網企業都在試圖將國外好的商業模式引入國內,但并未針對中國消費市場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際效果乏善可陳。美國餐廳預訂企業OpenTable成功的案例激發了國內企業對于餐飲預訂網站投資的信心,但中國消費者相對國外消費者并沒有餐飲預訂的習慣,且相對網上預訂更加傾向于電話預訂,這也直接導致如飯統網這樣的餐飲預訂網站在國內的發展停滯不前,并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同樣的例子還有,百度通過成立愛樂活布局O2O的構想也于今年宣告破滅,愛樂活徹底的變成了電商導購網站,與之前O2O本地商戶服務的定位大相徑庭。商業模式復制本身并沒有錯,但一旦不能與市場進行很好的接軌,不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出發的復制,必定會被市場逐漸淘汰。
困境三:低附加值發展模式面臨轉型
廣告付費的模式始終是互聯網企業連接線上、線下,獲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成為很多網站的生存命脈。但一旦網站內容難以吸引點擊率,廣告投放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經營壓力將隨之增大。Facebook和新浪微博雖然積累了大量的潛在消費群,但始終難以擺脫盈利的問題,過多的廣告投放反而使其遭受消費者反感甚至投訴。但Facebook和新浪微博都積聚了眾多的用戶,用戶粘性大,只是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網站各種廣告信息雜陳,更有甚者廣告信息含量超過實際內容,這種網站只能是曇花一現。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傳統互聯網商業模式逐漸式微,但并不代表會退出歷史舞臺,低價促銷、商業模式復制、廣告付費等仍然是很多互聯網企業賴以生存的命脈,只是在新的時代必須要有新的“玩法”,如果管理思想還停留在十幾年前,那你的競爭對手只會幫著你“死”的更快。在新互聯網時代下,如何進行商業模式的轉型,以適應新時代下的發展要求,重構核心競爭力將成為決定互聯網企業命運的關鍵。
商業模式轉型的三個策略
一些互聯網企業已經深刻的認識到“天要變了”,積極進行著商業模式轉型的探索:以新浪、搜狐等為代表的門戶網站在經歷了砸錢積聚人氣、通過網絡廣告獲取少量收入等初步發展模式后逐漸分化:新浪回歸媒體定位,搜狐向在線視頻領域拓展;阿里巴巴通過支付寶、余額寶、阿里小貸進軍金融領域;騰訊開發微信,掌握移動互聯入口,進行產品和服務的疊加,重新定義通訊含義。從各大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路徑和未來戰略意圖不難看出,未來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轉型將超越企業成立之初的業務領域來進行資源整合,在不斷沖擊傳統經濟,改變用戶消費習慣的同時,將更加注重企業與用戶間雙向溝通渠道的建設。尤其隨著近些年移動互聯的興起,更是直接挑戰著傳統互聯網經濟業態。筆者認為互聯網企業要想在新互聯網時代下進行商業模式轉型,取得先機,在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的同時,也要做好內功修煉:
轉型策略一:注重互聯平臺價值提升,促進內部生態鏈建設
新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平臺崛起的時代,網站作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媒介,其最大的價值在于其平臺功能,通過搭建不同類型而又相關的服務平臺,并在服務平臺上進行產品和服務的疊加,有效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完善企業內部生態鏈,滿足用戶多重要求,增強用戶體驗感,才是未來互聯網企業保證用戶粘性和持續擴張的的關鍵。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就是典型的平臺式發展:阿里巴巴從最初的B2B到淘寶網(C2C),再到支付寶(線上支付平臺)、天貓(B2C)、“阿里金融”(余額寶等構成的網絡金融平臺),每個平臺的搭建都互為補充、互相依托,在其發展中這些平臺還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在進行業務協同的同時還將不斷催生更多的新業務平臺,形成內部生態鏈,擴張能力顯著。
轉型策略二:整合數據資源,精準市場行為
目前,業內對于什么是大數據尚未達成共識,但是對大量的互聯網活動數據進行系統的挖掘和分析,進而激發精準的市場行為、獲得利益的目的認識較為一致。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無疑是未來互聯網企業戰略發展的核心要求,隨著互聯產品交互能力和用戶參與程度的提升,個人信息透明度也不斷提高,對相關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和提煉,將能夠開發與客戶實際需要最貼切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減少企業試錯成本。現在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互聯網企業,都在力圖構建和完善自身的大數據中心,“大數據”時代已經全面到來。
轉型策略三:搶占移動互聯市場,開啟新的利益增長點
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固定互聯網用戶,達到15億,全球移動互聯網流量已經占到互聯網流量的13%,顯然,移動互聯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引爆互聯網經濟新的增長點。移動互聯的興起將PC互聯網逐漸擠入了平臺區,在未來其流量和使用市場將會大大超越PC互聯網,搶占移動互聯市場,很顯然將為互聯網企業贏得更大的發展機會。但也應看到移動互聯對產品和服務更加及時性、個性化的要求,以及APPstore產業體系的運作方式,對互聯網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進一步提升。我們看到很多APP產品,可能在一夜之間爆紅,也可能在5-10秒內由于客戶覺得難以操作而被拋棄,市場競爭較PC互聯網更加激烈。那些墨守成規、動作緩慢、產品體驗差的互聯網企業將在競爭中逐漸被邊緣化。
新互聯網時代為互聯網企業提供更多機會的同時也不斷提出新的挑戰。新形勢下,互聯網企業需要有效的進行商業模式轉型,不斷加強自身內部生態鏈的完善,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提供更加貼切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創造最大的用戶粘性和價值,才能在未來發展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