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科技的持續前進,現代社會的管制已經開始向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方向,航行標志朝著信息化以及數字化的方向前進是將來國際航行標志的發展趨勢。文章中主要從數字航行標志的內在開始,對我國數字航行標志的前進發展展開了講述,同時根據海事局航行標志前進的方向,建議出數字航行標志創建前進模式以及創建前進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的問題還有有關的政策。
關鍵詞:數字航標;綜合助航體系;構建;整合
1 我國“數字航標”的發展現狀
1.1 “數字航標”內涵
數字航行標志和以往的航行標志相比具有更深度的內在,就是把以往的輔助航行的元素使用信息化、數字化、虛擬化以及可視化的模式通過電腦進行顯示同時進行動態管制,無論是什么方式的信息都能夠通過電腦的處置顯示出來,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從這方面來說,數字輔助航行就是把航行中實際的數據以及地理位置等相關的因素為根本構建出信息結構,再把我們從各個渠道獲得的矢量化材料、掃描柵格化內容、遙感柵格數據、AIS船只智能識別材料還有GMDSS以及互聯網,強分辨率傳感設施導入信息結構中,實現全自動性、信息化、數字化、可實行的輔助航行系統。
所以,數字化航行標志措施的意義是推動以往的航行標志朝著信息化以及數字化的方向前進。在信息化、數字化的構造下,把以往相互之間沒有連接的輔助航行因素以信息的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體化,進而推動航行標志事業完成新的前進,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導航性能的發展以及水準。
1.2 “數字航標”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的航行標志進入數字化階段,之后陸續創建了很多相關的專業體系。經過將近20年的前進,國內數字化航行標志已經慢慢的行了一定的規模,發展趨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從一九九六年到二千年,我國創建了全國范圍內的航測新詞體系。這種體系的航行標志材料庫是全國范圍內進行聯網的狀態,促進航行標志制造、管制以及服務完成了數字化以及信息化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航海標志管制的水平。
1994 年起,建成了覆蓋全國沿海的 22 座 RBN/DGPS 基站系統,為航測、航運、海區工程定位提供了亞米級精度的定位信號,同時也是“數字航標”各系統的位置基礎。
從一九九八年開始,在長江入海處、珠江入海處以及渤海處的航行標志都慢慢的創建航行標志遙控遙測體系,同時每年都在慢慢的擴張中。這些材料是航測信息體系中對航行標志開展管制以及為航海運行提供服務的根本。在其使用的體系中,還有在ECDIS根本上建立的GIS,能夠供應相應的看得見的電子海圖圖樣以及為專業供應的各種功能。
上世紀 90 年代起,全國已建成了 28 個港口的 VTS中心,以及中國船舶報告中心。
2001 年起,建成了長江口、珠江口、渤海灣、瓊州海峽 AIS 基站系統,截至 2009 年 12 月,全國建成 94 個AIS 基站,18 個轄區 AIS 中心,實現了全國沿海的 AIS基本覆蓋。
2006 年 5 月,IMO 秘書長在上海召開的國際航標協會(IALA)第十六屆大會的主旨發言中,重點闡述了“電子航海(E-NAVIGATION)”的概念。我國計劃于 2012 年初步構建一個 E-NAVIGATION 導航和助航網絡結構。
隨著我國海事AIS系統的建設發展及E-NAVIGATION導航和助航網絡的建設,我國“數字航標”向網絡化、信息化和多系統的“一體化”發展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2 未來我國“數字航標”的建設與發展
2.1 “數字航標”的建設目標
我國2006年-2010年在海事航行檢測方面的發展宗旨是創建全面的沿海綜合保證體系。要創建全面的沿海綜合保證體系,就必須要以數字航行標志為根本,綜合以及整理相應的信息資料,為出航者提供全面的、及時的、可信的信息資料。國內數字航行標志的前進,要以能夠滿足國內經濟發展速度為宗旨,在加強以及發展現在所擁有的航行標志的根本上,充分利用海事的全面性,綜合使用各種材料,創建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沿海綜合航海保證體系,為出航船只及時的供應所需的全部資料,進而完成出航者不管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夠獲得完善的服務的愿望。
2.2 “數字航標”建設方式
數字航行標志的創建模式,從一個角度講是以往輔助航行體系的數字化建立,即使在不利的狀態下也能夠使用,經過使用現代化的數字化設施提升航行標準的使用功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把全部能夠使用的航行標志相互結合起來,讓原本相互之間各自獨立的體系相結合,共同形成安全的航行服務體系,使航行服務體系發展為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綜合性體系。
2.2.1 傳統助航系統數字化建設
進入數字航行標志是將以往的航行標志推動向前發展,是一種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改革。數字航行標志的思想,在廣義的概念上來說就是航行指標信息化,就是把以往的輔助航行體系改革為信息化體系,開發研究或者采取能夠輸出航行標志信息的設施,搜集航行標志最根本的材料,例如航行標志的地理位置、照明設施或者感應設施的工作情況以及電源的工作情況等,如果航行標志出現故障,想要在第一時間內獲得信息,收集航行標志出現移動以及震動、不正常的信息,采集的信息通過 GSM、CDMA 等公網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數傳電臺、VHF、通信衛星等手段進行信息傳輸。監控中心接收到的數字航標信息與AIS、ECDIS 和 DGPS 信息進行信息綜合分析、判斷、融合,通過網絡發布航標信息,運用必要的通信手段,向船舶發布數字航標信息,根據港口的實際情況,實施點對點或點對多點數據包的實時發送。
2.2.2 “網絡化、信息化”的新綜合助航服務體系
“數字航標”將原來各自獨立的傳統助航系統以“信息”為中介相互滲透,相互整合。“數字航標”工程將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基于 AIS、VTS、GPS 及海區航標信息系統,綜合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數字通信技術及虛擬仿真等技術,建立數據、網絡、應用三大平臺,整合航標信息資源,對沿海航標助航系統的動態信息和靜態信息進行自動化遙控監測、海區應急部署、實時化調度、網絡化協調、系統化管理和規范化服務?!皵底趾綐恕苯ㄔO將與“數字海事”建設同步,在 VTS、AIS、航標遙測遙控系統、航標信息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實現海事網絡“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自動監控、網上辦事”。
如今各海事信息應用系統已得到充分發展,為了充分利用已建網絡資源和信息資源,擴大服務范圍,避免重復投資,可把把局部(專業)系統整合成為海事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的一部分,將數字航標發展成為海事安全服務的新綜合助航體系。
2.3 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3.1 加快航標法規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伴隨著數字航行標志的持續發展以及改革,航行標志的慢慢普及以及使用,肯定會對以往的航行標志規則規范形成沖突。從一個角度來講,要對相關的航行標志法律法規進行調整,以便能夠符合航行標志的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要按照數字航行標志的實際情況對法律法規進行修整,擬定有關的規章制度,確保數字航行標志能夠獲得更好的前進。
2.3.2 加快航標隊伍建設
事業能夠成功最關鍵的還是人才的運用,伴隨著航行標志朝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前進,對航行標志管制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國內航行標志的組織人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夠滿足航行標志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所以,要根據數字航行標志的需要培養專項人才,創建一支業務水準夠強、技術夠硬的航行標志組織。
2.3.3 注重建設和管理同步
在“數字航標”建設過程中,應避免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要重視建設成果,加強運行管理,做到建設和管理并重,充分發揮出“數字航標”的最大效益。
3 結束語
“數字航標”是航標事業發展的必然階段,航標遙測遙控系統、航標信息系統及 AIS 系統的建設已經表明,數字化航標的建設已經開始并逐步走向深入?!皵底趾綐恕睂⒊蔀椤昂綐酥健弊呦颥F代化的必經之路。
我們堅信,“數字航標”作為航標發展進程中新的里程碑,隨著“數字航標”的建設,必然會促進“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潔”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