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施工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必須對自身的經濟情況有所了解,特別是不平衡報價方面。文章就對此方面進行了闡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施工企業;不平衡報價;方法
不平衡報價是指:一個工程項目總報價基本確定后,通過調整內部各部分項目的報價,以期不提高總報價、不影響中標,又能在結算時得到更理想的經濟效益的投標報價方法。
趨利性是導致產生不平衡報價的原因。標準清單招投標最終結算規則是工程量按實結算(可按最終竣工圖結算),單價不變(包死),這樣就會導致兩個投標時總價一樣(各清單項目單價不同)的報價,在結算時,結算結果有較大差異;近年來,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了不平衡報價所產生的巨大效益,不僅僅對圖紙工程量予以計量,并且會在投標先期就與設計單位或業主進行溝通了解,了解哪些項目會變更增加,哪些項目會減少,以期在未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適度的不平衡報價是國家、行業允許的,但過度的不平衡報價實際上會引起造價嚴重失真,直接損害業主的利益,擾亂招投標工作的正常進行,不利于資金和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
1 施工企業經常采用的不平衡報價策略
1.1 前重后輕法,即“盡早得錢”,實質是發揮資金時間價值,具體做法是在報價單中,適當調高能夠早日結賬收款項目的報價,盡管項目后期可能導致虧損,但由于前期項目早已增收了工程價款,因此從項目的整體來看,仍可增加盈利。
前期的項目:前期措施費、基礎工程、土石方工程等的單價可以報高價,以利資金周轉,提高資金時間價值。后期的項目:設備水電安裝、裝飾工程的單價可以適當降低。實際操作中將土方工程的單價或總價報高,是企業常用的一種策略。該方法簡單易操作,施工企業只需在對挖土、運土的單價調高即可達到目的,業主往往無法判定投標方的棄土點和運輸距離,無法判定施工單位是否采用了不平衡報價方法。
1.2 量調減法,即“估量得錢”,實質是根據未來各個項目工程量的變化趨勢,通過調整各項目的工程單價來實現多收錢。即:估計未來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項目,其單價可提高;而工程量可能減少的項目,其單價可降低。
由于到了施工招標階段,一般發包方急于發放招標文件以加快工程開工建設的時間,因而留給工程量清單編制單位的時間極為有限,在有限的時間里,編寫清單的人員不可能對大量的圖紙事無巨細的一一把握,從而就造成圖紙上有的分部分項工程在清單中工程量計算不準確或遺漏。常見的有可能增減的分項工程主要集中在計算復雜、煩瑣的項目如:構造柱、圈梁、抹灰、涂料、鋼筋、鋼筋接頭、電線、管線等。這些項目在清單編制中不容易準確計量,又由于清單編制時間短,清單編制者往往會按照經驗來暫定工程量。特別是鋼筋、鋼筋接頭及水電安裝中的管線。
(1)清單中鋼筋工程量偏差往往較大,主要原因是清單編制者水平參差不齊,由于計算煩瑣往往按經驗估算。施工企業對此部分從資金的時間價值上考慮,鋼筋工程收款較早,往往正常報價或略高報價,有經驗的承包商會對明顯鋼筋含量不對的清單預以復核。(2)鋼筋接頭是一種易增減的分項工程子目,筆者曾經遇到的一個地下室工程項目清單中的鋼筋接頭機械連接清單中工程量只有1萬個,實際圖紙量為12萬個,對實際成本只有7元的鋼筋套筒,施工企業報了39元,正常報價與不平衡報價最終結算相差幾百萬元,觸目驚心。(3)水電安裝中的管線,主要是2.5m2與4m2的照明管線也是一種易增減的分項,同鋼筋接頭一樣,該項雖然實際單價低,只有2~3元/m,但工程量基數大,清單量與圖紙量往往相差幾萬米,施工企業每米多報幾元,按結算原則結算價也會相差幾十萬元。
1.3 清單漏項法,即“對清單漏項的工料機預以調高得錢”此方法實質上是量調減法的一種特殊形式。對清單漏項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的結算原則為:
(1)投標書中已有適用于漏項工程的綜合單價,按投標書中已有的綜合單價結算。(2)投標書中有類似于漏項工程的綜合單價,按投標書中已有的類似的綜合單價作相應調整后結算。(3)投標書中無類似綜合單價,結算原則為:由承包人依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施工方投標書所報的人工、材料、機械價格、取費費率,經監理、發包人及審計部門審定后作為結算依據。
故對可能的漏項工料機價格預以調高價格,可以在后期的結算中獲取收益。常見的清單漏項主要體現在工程量清單編制內容與招標文件不一致;圖紙中規格型號不明確的內容造成清單漏項;措施項目清單漏項。
1.4 工程變更法,即“變法得錢”。此項主要是清單項目特征含糊不清,設計圖紙設計深度、細度不夠造成。后期主要通過設計變更、額外增加以及簽證等實現,施工企業常常將此部分價格報低,以利于降低工程報價總水平,在中標后通過變更推翻原報價,重新組價。
1.5 量小高價法,工程量特別小或沒有工程量而只需填報單價的項目(如疏浚工程中的開挖淤泥工作等),其單價宜高。這樣,既不影響總的投標價,又可多獲利。計日工資和零星施工機械臺班小時單價作價,可稍高于工程單價中的相應單價。因為這些單價不包括在投標價格中,發生時按實計算,可多得利。
1.6 對于暫定項目,其實施可能性大的項目,價格可定高價;估計該工程不一定實施的項目則可定低價。
1.7 人機高價法,人工費和機械設備費報得較高,而材料費報得較低。一是為了在今后的補充項目報價時,可以參考選用“綜合單價分析表”中較高的人工費和機械費,而材料則往往采用市場價,因而可獲得較高的收益;二是選用較低費用的材料價格,想方設法的進行了變更;三是在實際實施中即按投標報價中的較低單價購買材料,相應可降低成本。
2 不平衡報價在施工中的應用
不難看出,不平衡報價是對施工企業有利的,特別是近年來,施工企業在采用先進的計量軟件后,使得在有效的投標時間內計量工程量成為可能。所以對施工單位來說報價人員的水平是很重要的,要學會分析。當然,這里面有風險,要看承包商的判斷和決策準確不準確。即使判斷準確,業主亦可通過發變更令減少施工時的工程數量,甚至變更設計。這就需要經驗和技巧,必須對具體情況作出充分的調研和分析后形成決策,還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涉外交涉能力。不平衡報價方法可督促業主編制完善的工程量清單或選擇有實力的單位進行清單編制,有利于市場規范和行業進步。但過度的不平衡報價增大了項目建設的風險,對建筑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的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也不利于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3 防止過度不平衡報價的方法
我國現行的招投標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不平衡報價未進行有效限制,筆者認為應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以防止過度不平衡報價。
3.1 提高圖紙設計深度和細度。
3.2 提高工程量清單編制質量,防止少算、多算、漏算,采取有經驗的清單編制人員。
3.3 評標過程中對投標文件進行不平衡報價分析,找出哪些項目施工企業采取了不平衡報價,通過詢標的方式要求施工企業更正。
3.4 國際上通用的FIDIC合同條款中有關于“變更工程價款超過15%的調整方法”的條款可以對不平衡報價起到約束作用。采用合理的報價評價方法及相應的控制對策,可以平衡招標雙方的利益,對工程建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施工承包合同對工程量增減超過15%的項目,其價值嚴重偏離的項目,采取按定額重新組價的方法。
3.5 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工程變更,防止承包商通過設計變更消除不平衡低價。
通過分析不平衡報價,采用合理的報價評價方法及對策,可以平衡招投標雙方的利益,對工程建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