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人愛坐長途巴士去旅行。因為一提到這個,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擁擠的座位與煩人的同車乘客,而且一大清早就得去空蕩蕩的車站等車。因此,多年來美國的巴士服務逐漸減少,這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近幾年來,這種情況正開始改變。一家英國公司正在幫助美國人引領出行的方向。
捷達(Stagecoach)集團是目前英國最大的巴士運營商。該集團創建于蘇格蘭的珀斯,截至今年4月份,其營業額已達到28億英鎊(約合44億美元)。該公司建立的英國巴士網絡每年接待的乘客多達9.8億名。此外,該集團還擁有英國最大的火車運營商——維珍鐵路(Virgin Rail)49%的業務,他們管理著西南線火車的運行服務,而這條線是在英格蘭西南部擁有專營權的特許通勤線。

該集團由安·格勞格(Ann Gloag)和她哥哥布賴恩·蘇特(Brian Souter)爵士于1980年共同創立,后者是一位會計師兼公共汽車售票員。成立初期,他們僅有兩輛巴士,總部的辦公室里只有簡樸的格子呢沙發,零落著幾個盆栽植物,遠非一派企業的富裕景象。20世紀80年代,巴士市場實現民營化,捷達是英國首家不顧壟斷經營者的獨權而提供長途巴士服務的公司,也是首家贏得鐵路專營權的公司。如今,這家公司業務已拓展到大西洋的另一邊。捷達集團于2006年啟動“超級巴士”(Megabus)項目,這是一項僅限于芝加哥范圍內的網絡巴士服務。自此,它便在紐約、賓夕法尼亞州、得克薩斯州、佐治亞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拓展市場。兩年后,“超級巴士”的服務人數已多達100萬人次。據捷達美國旗下的長途汽車公司經理戴爾·莫澤(Dale Moser)透露,現在,這些巴士的月運載量達到近100萬名。這反映了一個更廣泛的趨勢——在2002年和2006年之間,美國城際巴士服務的使用率下降了8%,而2006年后,每年開始上升7%左右。
巴士服務之所以會興起主要有下列幾大原因。其一就是美國年輕人自駕越來越少。調查顯示,16至34歲之間的女性較少自己駕車出行;不但是年輕女性,其實幾乎所有人自己開車的情況都開始變少了。芝加哥德保羅大學的約瑟夫·斯維特曼(Joseph Schwieterman)說,年輕人群正在轉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另外,無論是美國的鐵路運輸服務還是短途航班,出行費用都比較昂貴。
人們正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出行——短途城際游,它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高校之間的巴士游也廣受歡迎。另外,由于聯邦政府取締了廉價的“唐人街”巴士(一種半合法的本地巴士服務,該種巴士服務造成了多起車禍事故),像“超級巴士”這樣的服務便有機會擠進市場。
但他們的成功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捷達集團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收購了美國長途巴士公司并首次進入美國市場。但該次收購對捷達集團幾乎造成致命后果,原因在于2001年9月的恐怖襲擊之后,人們的出行次數大大減少。其股價曾經一年之內下跌了股值的四分之三。后來,通過去除附加的如學校巴士、機場巴士之類的業務,捷達公司才得以勉強維持。而在“超級巴士”項目上,該公司更是小心謹慎,在將這種業務移植美國之前,已在英國經營了三年之久。
讓巴士印象煥然一新
對美國人來說,“超級巴士”有其新穎獨特之處。乘客可以在網上訂票,且票價便宜,如果提前很早預訂的話,甚至可以以低至1美元的價格買到。不同于舊式的巴士服務,“超級巴士”不是在骯臟的車站停靠,而是在街邊隨時隨地載客。其車輛相對較新,車內提供無線網絡鏈接和安全帶,而引人注目的黃藍相間的制服也使得他們難以令人忽視。
目前為止,捷達集團的該項服務都很成功。2010年到2011年間,其在芝加哥的巴士服務利潤增長了23%,而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其全美國的“超級巴士”營業額增長了22%。雖然就目前而言,利潤仍然較低,但是分析家們都很樂觀。他們指出,捷達在英國的運行很成功。其蘇格蘭公司享有具有開拓精神和少許冷酷的聲譽。

但坎坷也許還在后面。現在,美國規模最大的巴士公司灰狗(Greyhound)已經推出了類似的網上訂票服務,并提供更時髦的巴士。另外,盡管就像英美兩國政治般存在諸多分歧,但其高速鐵路系統仍是有望得到完善的,這就可能導致“超級巴士”部分乘客的流失。捷達的董事長馬丁·格里菲斯(Martin Griffiths)指出:“巴士行業確實并不是最受青睞的。”盡管乘巴士出行成本較低,但乘客也有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