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國內使用新興的墻體建筑材料建設了相當規模的各具風格以及形狀不同的建筑物。墻體創新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砌塊施工是使用粉煤灰或者工業固體廢物、混凝土為主要的建筑材料制造成體積比較小的塊代替以往的粘土塊進行建筑。這種人工制造出來的砌塊具有很強的抗壓性、抗拉性以及抗彎性,不過抗剪性比較差。文章主要從砌筑砂漿品質、砌塊品質以及砌筑建筑中經常遇到的難點進行了講述。
關鍵詞:砌體;砌筑;分析
1 砌筑砂漿質量
1.1 原因分析
使用的原料品質不達標以及攪拌配比不合理。水泥的品質對砂漿的功能有著關鍵性影響,購買不知名的廠家制造的穩定性不好的水泥,或者使用存放時間過長已經出現潮塊現象的水泥,大多都會導致水泥砂漿強度太低;砂內泥量較多,砂漿的物理性能就會屬于粘性大、收縮性變化大、強度不高、耐久性不好;在混合砂漿時各個材料的用量沒有經過稱量就混合在一起進行攪拌,砂漿就極具部穩定性,強度不穩定且較低,從實際的建筑情況來講,出現塌陷現象的,大多是因為砂漿的強度不達標導致的。
1.2 預防措施
①在砂漿中使用的水泥,在進行攪拌配比前,首先要對水泥進行檢測,符合標準后才能夠使用,絕對不能使用過期的水泥。②不一個品種類型的水泥不能放在一起使用。這是因為每一種類型的水泥組成的配料不一樣,放在一起使用的話容易出現材料性質發生變化,強度不達標的現象。③砂漿中用砂量一定要按照標準要求使用。④配合比例一定要按照標準進行。⑤為了完善砂漿的易和性質,可以適量的加入一些石灰膏,但是絕不能使用不純正或者過期或者受凍的石灰膏。⑥灰槽內的砂漿一定要攪拌完成后立即使用,對于攪拌完成后沒有使用的砂漿,不能放到第二天再使用。⑦對于砂漿強度一定要隨時進行抽樣檢查,以進行二十八天養護的抗壓性作為標準。⑧攪拌砂漿,最好使用機械進行,攪拌的時間也要按照標準時間進行。投放配料也有規定,第一次投放的主要有全部的石灰膏、一些水以及一些沙子,經過機械進行攪拌,石灰已經全部攪拌分散之后,再加入全部的水泥以及沙子。
2 砌塊質量
2.1 原因分析
磚的強度是不是達到策劃標準是確保砌體能夠承受負荷的關鍵,如果磚的強度不達標,特別是在制造時火候不夠的砌塊,在砌體中其承受負荷的能力很低,不符合設計標準。除此之外,對砌筑使用的砌塊進行澆水濕潤也是建筑中的一個步驟,磚不夠濕潤對砌體的建筑品質也會產生很大的作用,根據實驗表明,磚塊中含有適量的水分,能夠提升磚和砌體之間的粘結性能,還能提升磚塊的抗剪性能,同時磚塊的強度不會發生改變,提升砌體承受負荷的能力。根據實驗得到的數據表明,含有適量水分的磚塊建筑成的砌體比不含水的磚塊建筑成的砌體抗剪程度要高百分之四十一點六。
2.2 預防措施
砌體用磚必須先抽樣檢測合格后方可用于砌墻,凡不合格磚塊嚴禁入場和使用;對已進場的磚需檢查,必須剔除不合格的磚塊;如有欠1/2的次磚已經夾砌在墻體中,必須拆除;砌磚前和砌磚中要加強磚澆水的工序管理,設專人澆水,并提高澆磚方法和要求。
3 砌筑過程中常見問題
3.1 砌筑方案錯誤
磚柱大多使用只砌四周不填心的砌法,磚和磚之間在連接時沒有搭接的錯縫,豎直方向的縫隙從下到上在一條直線上,但是在一條直線上的縫隙不具有傳遞剪力的能力,這樣磚柱就不能說是一個整體。如果磚柱承受的負荷不勻稱時,就容易出現重心不穩的現象;在砌筑磚柱時使用不合適的建筑方法,例如實心的墻體五層磚塊才有一行錯開的縫隙,還有二十多行在一條通縫的磚塊才有一行錯開的縫隙這種建筑方法,磚塊之間相互不連接,不能夠傳遞剪力耐用性差。
3.1.1 原因分析。管理人員對砌體質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管理不善。瓦工不經培訓即上崗,對操作規程不熟悉,砌磚的基本功不夠。
3.1.2 預防措施。為了保證磚砌體的整體性,應該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施工,規范要求在砌筑磚砌體時應上下錯縫,內外搭接,實心磚砌體可采用一順一丁、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的組砌形式,并特別提出“磚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工長應加強管理,認真協調好交接面處的施工,明確責任。
3.2 縱橫墻接槎不牢
在砌體的拐彎位置以及連接的地方大多使用像刀口一樣的槎,不過不按照標準裝置拉結鋼筋;還有一部分建筑項目留斜槎部按照標準規范,例如只在墻體下面一厘米的范疇內留斜槎,上面還是留像刀口一樣的直槎;還有的建筑項目經常是把外墻建筑到平口,再把全部的內外墻連接的位置全部建筑成像刀口一樣的槎,再建筑砌體內部;連接槎的時候不夠細心,有的連接位置根本沒有使用砂漿。這些問題都對砌體的抗震性產生作用。
3.2.1 原因分析。現場管理混亂,對砌磚的瓦工安排不當,交接面處協調不到位;瓦工的基本素質低,對操作規程不熟悉或違章作業。
3.2.2 預防措施。磚混建筑施工中,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的牢固性是保證房屋整體性的關鍵。規范要求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如果留斜槎確有困難,除轉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須是凸槎,并沿墻高每間隔不大于500mm的距離加設拉接筋,其埋入長度每邊均不得小于500mm。磚砌體的施工臨時間斷處的接槎部位本身就是受力薄弱環節,必須清理、潤濕并填實砂漿。
3.3 灰縫砂漿不飽滿
砌塊和砌塊之間使用的砂漿量不足,容易出現空洞,這對砌體的抗拉以及抗剪性產生影響,在承載重量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縫隙,對砌體的強度產生影響。還有,雨水會浸入砌塊之間,對砌體的保溫隔熱、隔聲的功能都會產生影響。
3.3.1 原因分析。由于水泥砂漿的和易性較差,砌筑時擠漿費勁,操作者用大鏟或瓦刀鋪刮砂漿后,使底灰產生空穴,砂漿層不飽滿,磚與砂漿層的粘結較差;有時由于鋪灰過長,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漿中的水分被底磚吸收,使得砌上的磚層與砂漿不能粘結;用于磚砌墻,使砂漿早期脫水而降低強度,干磚表面的粉屑起隔離作用,減弱了磚與砂漿層的粘結;操作工的基本功不扎實,砌磚時擠漿不足,產生空頭縫或瞎縫。
3.3.2 預防措施。橫向灰縫的砂漿是否夠多直接影響到砌體的強度,縱向灰縫中砂漿的含量對砌體的抗剪能力產生影響。填充砂漿的量至少是標準量的百分之八十;假如縱向的砂漿量不足,其抗剪能力會相應下降百分之四十到一半。解決方法如下:①完善砂漿的易和性,能夠提升砂漿的粘結程度。②完善建筑方式,普及使用擠揉建筑方式,具體操作步驟是:先鋪設一刀灰之后放置一塊磚,然后進行擠揉。③嚴禁用于磚砌墻。對于按設計烈度九度設防的地震區,在嚴冬無法澆磚的情況下,不宜進行砌筑。
3.4 清水墻面質量問題
清水墻面水平灰縫不直,墻面凹凸不平;清水墻面“游丁走縫”,即大面積清水墻面出現丁磚豎縫歪斜、寬窄不均勻,丁不壓中(丁磚在下層條磚上不居中),窗臺部位與窗間墻部位上的上下豎縫發生錯位、搬家等,產生所謂的“螺旋墻”,即砌完一個層高的墻體時,同一層的標高差一皮磚的厚度,不能交圈等。
3.4.1 原因分析。管理松散,怕麻煩,砌墻時不立皮數桿,使得水平縫失控,層高誤差大;斷磚的應用不當,有的將斷磚集中砌在某一部位,造成連續通縫。
3.4.2 預防措施。嚴格根據建筑技術進行建筑。砌墻之前一定要測量好建筑物一周的周長,設置好皮數桿,同時按照策劃標準,把磚以及砌塊的標準還有需要的泥漿量在皮數桿上注釋清楚,同時需要建筑縱向結構的地方也要注釋清楚,灰縫砂漿的厚度要在八毫米到十二毫米之間;斷磚一定要夾雜在整磚中并且還不是承受負荷的重要位置,不能鋪設在門框或者窗框的位置,同時堆砌的磚通縫不能超過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