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衡水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不靠海、不沿邊、資源相對匱乏。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有了快速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問題,因此,加快衡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思路與對策研究,不僅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提高衡水整體經濟實力和競爭力;而且能夠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衡水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衡水不靠海、不沿邊、資源相對匱乏。改革開放以前,基本上屬于吃糧靠統銷,花錢靠救濟。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有了快速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問題,市內區域經濟差異不斷擴大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因此,必須大力謀劃發展對策,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提高衡水整體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一、衡水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經濟發展視野不夠開闊
思想解放程度不夠,敢于創新意識不強,善于創新能力不足,工作中習慣于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不思進取等問題成為導致區域經濟發展難以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
(二)經濟發展輻射能力不足
全市經濟發展不平衡,沒有中心城市的帶動,缺乏經濟增長極。表現為經濟發達縣市對落后縣市的帶動與輻射能力不足。
(三)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
在市場經濟趨利原則的作用下,資金、勞動力、人才等生產要素將由經濟增長緩慢的地區向增長迅速的地區、由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轉移集聚,雖然武邑縣、武強縣、阜城縣等積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轉變生產方式、吸引人才,但經濟發展差距仍將存在并有可能在一定時期內呈繼續擴大的趨勢。
(四)產業同構問題凸顯
地方政府在項目投資上紛紛瞄準價高利大、投資周期短的工業領域如電子、化工、建材、機械和冶金等,總體上表現為產業結構趨同化,產業分工未形成梯度層次,同質競爭現象越演越烈。
(五)產業關聯度較低
由于衡水企業多數是各自為戰,與本地區的相關企業產業關聯度不高,規模效應難以充分發揮,沒有形成區域內或區域間成熟的產業鏈條,因而在競爭中難以獲得規模經濟所具有的優勢地位。
二、衡水區域經濟產業發展重點
衡水區域經濟的發展應當依托現有的區域特色產業,發揮衡水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以及環京津、環渤海、鐵路高速黃金十字交叉的獨特區位優勢,以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業、旅游休閑業等高端新型產業為先導,以現代化工、食品制造、絲網、橡塑、玻璃鋼等區域特色產業為支撐,以科技創新、商貿流通、人才培養、現代農業等關聯產業為配套,培育市域戰略支撐產業,構建具有衡水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裝備制造業
突出提高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延伸產業鏈條,拓寬市場領域,提高加工精度和深度。推進產品由生產零配件向生產部件、整機方向發展,壯大整機生產能力。積極引進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精密化、微型化、超細化程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打造華北地區重要的裝備制造基地。
(二)現代生態化工業
立足優勢特色產業,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廣應用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新工藝、新技術,延伸產品鏈條,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積極推進與大公司大集團的戰略合作,促進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工藝技術的更新換代,努力打造華北地區重要的現代生態化工基地。
(三)食品加工業
著力推進食品加工業提升產業層次,擴大產業規模,向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實現由傳統食品加工業向工程化、營養化轉化,提高整體競爭力。以引進知名品牌企業為重點,集中打造路北、深州和武強三個食品工業園,謀劃建設饒陽蔬菜深加工基地。努力打造華北地區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四)現代物流業
充分發揮我市在區域經濟中連接南北、輻射周邊的區位優勢,重點規劃建設京南物流園區,變區位優勢為物流優勢,打造環渤海區域物流體系和全國現代物流體系中的重要樞紐。
(五)休閑旅游業
依托衡水湖生態優勢,以生態休閑度假為龍頭,整合全市旅游資源,把旅游業培育成全市經濟重要的接續產業和支柱產業。加強與京津魯豫等周邊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積極融入環京津、環渤海休閑旅游產業帶,打造華北乃至全國重要的休閑旅游度假目的地。
(六)文化產業
加快傳統文化資源轉化和產業培育提升,著力打造中國內畫之都、樂器之都、文化名城,打造一批具有標志性、代表性的文化產業園區。
三、衡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面對當前依然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確保我市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正確處理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復雜矛盾,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化解不利因素,使之朝著有利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方向轉變。針對欠我市發展實際,筆者認為,當前應主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規劃引導,正確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首先要立足當前,從本地實際出發,準確把握自身的定位,選擇發展項目要爭取立竿見影,盡早見成效,確保可持續發展,讓人民群眾從中得到實惠。所謂著眼長遠,就是盡快修編完善衡水現代產業體系規劃,合理引導投資方向,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有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空間布局引導機制,突出重點產業區和專業聚集區的產業定位,綜合運用規劃、土地、投資、信托等手段,優先保證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土地供應,吸收重大產業項目向功能區集中,重大基礎設施和標志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向集聚區布局,促進產業空間集聚。
(二)區域互動,正確處理大與小的關系
所謂大就是將衡水放到環京津、環渤海的大區域中去謀求發展之路,進一步加大對接京津合作力度,更加關注京津產業政策,及時掌握產業升級動態,準確把握企業外遷信息,主動出擊,引進更多更好京津項目。同時以推介衡水湖為突破口,大打地緣牌、人緣牌、生態牌,做足“湖文化”、“水文章”,把我市打造成為承接京津資本擴張、產業轉移的新熱點。所謂小就是更加注重本市域、本縣域的實際,探求本區域經濟提升的突破口,找準區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整合區域資源,調整區域產業結構,壯大跨區域的龍頭產業,以較低的成本促進區域優勢的形成。
(三)實際出發,正確處理揚長與補短的關系
我市經濟的發展,既要揚長避短,更要揚長補短。所謂揚長避短,就是要發揮自身優勢抓項目,避開當地短處謀發展。以獨自的特色和自身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謀發展,而不是盲目地在現代高科技產業與發達地區爭高低。同時,作為欠發達地區經濟總量小,應通過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吸取先進的新項目、新技術,引入高科技人才等方法解決工業發展的短板問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改變經濟落后的現狀。
(四)好中求快,正確處理求快與求穩的關系
既要快馬加鞭,更要穩中務實。我市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省內其它市和周邊地區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始終堅持追趕型、跨越式的發展,才能縮短與發達地區的距離。但是,求快必須建立在求穩的基礎上,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穩步務實、好中求快。一方面,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忌不切實際的過高目標。另一方面,做到好中求快,必須苦練內功,夯實基礎,改善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
(五)項目帶動,正確處理助強與扶弱的關系
既要抓大助強,更要扶小幫弱。一要淡化行政區劃色彩,強化經濟區域功能。打破部門、地域界限,本著“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結構優化、效益優先”的原則聯合起來,推動城市間、縣市間的規劃聯動、產業聯動、市場聯動和交通聯動。二要全力以赴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扶植一批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發揮其龍頭帶動效應,形成有競爭性的產業鏈和頗具規模的產業群,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三要注重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將無數中小企業的小型產業項目匯集起來,就是舉足輕重的大項目。因此,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既要打造一批能經得住狂風巨浪的大型航母企業,也要扶助千千萬萬靈活小巧的舢板式民營經濟。
【參考文獻】
[1]楊桂俠.產業集群與衡水區域經濟發展之探索[J].科技和產業,2010(09)
[2]吳亞琳.促進衡水區域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思考[J].中國外資,2012(02)
[3]苑津燕.地方本科院校與區域經濟社會互動發展研究——以衡水學院為例[J].河南科技,2011(04)
[4]屈紅.高等職業教育與衡水區域經濟互動協調發展路徑研究[J].青春歲月,2012(11)
[5]王珊.衡水高校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2(06)
[6]趙蓓蓓.衡水湖濕地資源配置與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02)
[7]高春菊.論地方文化資源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以衡水市的個案研究為例[J].滄桑,2008(10)
[8]楊桂俠.依托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集群——以衡水區域產業發展為例[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4)
【作者單位:衡水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