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功夫熊貓》成功地用中國的民族文化元素講述了美國式的故事,表達了美國式的思想內涵和精神主張。富含中國元素的角色造型、場景設定、乃至動作表演都只是用于迂回表達其內涵的“形”,而其真正的“象”是美國式的敘事方式,是其理念的傳達,好萊塢用他國文化傳播本國精神的“策略”在票房賣座的同時,十分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功夫熊貓;形;象;策略
《功夫熊貓》是2008年由夢工廠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大片,這部影片以眾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為題材,輔以精湛的數字電影制作技術,巧妙的將中國的國粹功夫和國寶熊貓整合起來,并滲透進了美國式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主張,自上映后備受追捧,大獲成功。
一、形
動畫電影《功夫熊貓》中大量引入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用于塑造角色形象、修飾布景、烘托環(huán)境等,這種中國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即這部動畫電影所呈現出的“形”。形,象形也(東漢,許慎《說文》)。是事物內涵特征的外在表現,透過具體的圖示、模型、符號等表達事物生動的形態(tài),它是具象的,具有顯而易見的載體,很容易從直接的觀察中去了解、獲得、把握。
《功夫熊貓》中主角阿寶的“形”就來源于中國的國寶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熊貓阿寶好吃懶做且膽小儒弱,穿著一雙極具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布鞋,著實無法讓人將這一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形象與飛檐走壁、風生水起的神龍大俠形象聯(lián)想到一起;又如影片中“五俠”——老虎、螳螂、靈蛇、仙鶴、金猴——的“形”則源自于中國武術基本拳法中的虎拳、螳螂拳、蛇拳、鶴拳和猴拳等五行拳,這五個卡通化的形象惟妙惟肖地概括出了中國的“形意拳”;再如影片場景中隨處可見的中國古代建筑、太極八卦圖、比武選拔賽、牌樓、廟會、斗笠、針灸、面館、中國服飾、中國山水、中國功夫等中國元素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也就是中國元素的“形”。
二、象
“象”是蘊藏在事物外形特征下的、通過表面形態(tài)來表現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及深層含義?!跋蟆笔且粋€抽象的概念,它可以用于表現社會文化,也可以用于傳達民族精神?!豆Ψ蛐茇垺吩凇跋蟆钡谋磉_上既囊括了中國的社會文化又涵蓋了美國的精神主張。熊貓阿寶本是出于貪吃的本性才與師傅搶奪包子,卻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修習武學的歷程,中國道家的思想“無為而無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盡管《功夫熊貓》在表現手法和形態(tài)上極盡中國化之所能,影片中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依然沒有辦法掩蓋其表面薄紗下美國式的文化內涵。創(chuàng)作者耗用了八年的時間去研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且不負所望的將這些元素運用在了影片當中,但這部影片始終還是貼著美國制造的標簽,站在美國思維方式的角度用中國的元素去講述美國的故事。富含中國元素的角色造型、場景設定、乃至動作表演都只是用于迂回表達其內涵的“形”,而其真正的“象”是美國式的敘事方式,是其理念的傳達。
《功夫熊貓》同樣具備了好萊塢商業(yè)動畫影片的很多特點:動作夸張,阿寶為了參加比武選拔想盡了各種辦法進入會場,狀況百出笑料不斷,最后甚至背著“火箭”直沖云霄;二元對立,一身正氣的神龍大俠與邪性滿身的太郎對立,弘揚正義的一派歷經艱險最終打敗了反面角色;“草根”人物也能成長為英雄,阿寶這樣一個老實憨厚的小人物渴望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從現實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在自身的努力下略帶機緣巧合地完成了自己的夢想,而且從鴨子爸爸那句話“想讓一件東西特別,你只要相信那是特別的就足夠了”禪悟出秘制秘方就是沒有秘方,卷軸中的武功秘籍就是沒有秘籍,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夠成功的道理,進而拯救了整個村莊。
三、策略
“策略”是指計策、謀略;是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是為了實現某一個目標,預先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的若干對應的方案,并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根據形勢的發(fā)展和變化來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據形勢的發(fā)展和變化來選擇相應的方案,最終實現目標。《功夫熊貓》在前期的策劃準備階段做足了調研、提煉工作,中期制作階段又賦予其極大的雄心、苦心和耐心,整部影片的制作周期歷時八年之久,技術上的精致先進是其抓住觀眾注意力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雖然美國的民族文化僅有200多年的歷史,好萊塢的動畫創(chuàng)作人并不局限于從他們短暫的歷史中去挖掘素材,而是將眼光投向了世界,從其他國家的文化中去探索和發(fā)現精華。《功夫熊貓》就是用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元素講述美國式的故事,表達美國式的思想內涵和精神主張。這種將他國民族元素的“形”運用于本國的動畫創(chuàng)作,去闡釋美國文化的“象”,就是美國動畫作品傳播于世界市場的“策略”。
國人都在質疑,為什么中國人擁有長達五千年之久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卻創(chuàng)作不出如同《功夫熊貓》一樣備受關注的震撼作品。這是值得中國動畫人深思的問題。我國的歷史悠久,文化背景雄厚,民族元素百花齊放,卻不能完美的應用于國產的動畫作品的原因有很多:國產動畫大多只注重技術實現而不是藝術審美,缺乏娛樂性,最主要的是沒有好的故事,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眾所周知,技術只是一種實現手段,是外在的“形”,擁有藝術的眼光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才是好的動畫影片不可或缺的關鍵,是內在的“象”,想要獲得成功,還需要周詳的計劃,也就是“策略”,如果具備了這三點,國產動畫的復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杜艷艷.《功夫熊貓》給中國電影產業(yè)的啟示[J].東南傳播,2009(11)
[2]張麗麗.《功夫熊貓》與中國元素[J].電影文學,2008(18)
[3]陳潔.從《功夫熊貓》看中國形象的構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4]左亞男,高昂.《功夫熊貓》:中國元素的戲仿與美國精神的建構[J].電影文學,2010(03)
[5]陳爽.從《花木蘭》到《功夫熊貓》——解析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轉換現象[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6]汪永平.從西方的中國形象看西方的文化心理[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
[7]段海龍,董云飛.藝術形象──藝術地把握世界的載體[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2)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