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以方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我們總能發現部分優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
一、注重合作方式,提高學生解疑合探能力
通過合作能夠在學生間產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我以班級為單位,依據教學目標定位以及學生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學習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一)生生合作
讓同桌發揮各自的學習優勢,就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差異性這個角度來看,在實際教學中生生合作又可以分以下幾種類型:
1.“優優”合作,由于優生的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因而他們能夠適應并且也喜歡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學習合作,能夠使他們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2.“優差”合作或稱交叉合作,實踐證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適當,往往能起到優生對學習困難生的帶動作用。
3.“差差”合作,如果教師不加辨別地單一地使用“優差”合作的話,容易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進一步扼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小組合作
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這種小組也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1.根據學生的常規固定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應用率較高,一般以四人為單位前后結合。
2.教師根據學生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水平等方面,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師也可根據教學內容等具體情況靈活組織,各組成員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在學習、能力、組織方面較強的同學暫任小組長,組內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和借鑒,后由其他同學相繼擔任,可采用輪換制。采用這種小組合作方式,可以使組內學生的差異進行互補,也是學生自身獨立學習的促進、補充、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合作適應對較大問題的研討,或者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競賽的形式存在。
實踐表明,在小組內進行學習、交流,學生之間沒有壓迫感,“能者為師,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克服了獨立思考時的思維局限,集思廣益、廣開言路,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全班集體合作
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讓學生在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質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只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
二、注重合作過程,提高學生解疑合探能力
(一)合理而有效的引導
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教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語文,它一旦為個體所掌握,就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造之源。它融和了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淀了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們進行語文教育的歸宿,也是語文老師的歸宿。
(二)靈活而有機的交流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確定的問題,提交到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以求達到共識。合作結束,總結探究內容時,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學包辦,其他成員漠然處之,根據探究內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學生回答。從而在小組內達到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導組內成員要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思想,學習其他成員的閃光點。對于在小組內存有分歧的問題,再提交到集體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謙虛精神。需要注意的是:
1.對那些比較簡單易答的問題,學生只需經個別思考即可正確回答,如若再分組討論、交流,既浪費了時間,又降低了學生討論的興趣,更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深度。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選擇一些富有啟發性、想象性、創造性的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難度和討論價值,需要運用各種認知方法、集體合作才能解決,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發展思維、開發智力、提高素質。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一個成員不僅自己要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以全組每一個同學都學習好為目標。教師則根據合作小組的總體表現進行獎勵。這樣一來,就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教師要有充分駕馭課堂的能力,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并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巡視指導,及時點撥啟發學生思維中創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思維潛力。
三、注重合作的總結提升,提高學生解疑合探能力
總結提升、評價合作時,要視探究的結果和課題不同,選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可讓某小組公布自己的探究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共同發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學習的地方,提出補充意見。若探究結果迥異,可讓幾個小組分別公布探究結果,其他同學選擇自己支持的結果,組織辯論。也可采用競賽的方式,學生每提出一條有價值的探究結果,加上相應的分數,也可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教師點評時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保護的作用。總結評價的方式還有許多,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參與,渴望再次參與。當然,自古教無定法,“三疑三探”教改之路仍很漫長,只要我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來完善我們的教學,相信一定會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改新路來。
【作者單位:泌陽縣泌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