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當前城市公園綠地中的兒童游戲場的現狀分析
目前,在我國居住區范圍類的兒童游戲場的建設有簡單化、概念化的傾向,致使簡單的劃出一小塊場地,上面放了一套滑梯和攀登架組合的多功能活動設施。這樣過于簡單、概念的規劃漠視了兒童玩耍的需求,忽略了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不利于兒童的成長。
其次,某些公園的兒童游樂設施和老年人的健身設施混建,從而導致老年健身設施在某些時候間接也成了兒童的游樂設施,這樣容易造成使用者雙方的沖突和相互干擾。
再次,兒童場地周圍的植被搭配也沒有足夠的重視,不能體現出兒童游樂場所的其他場所的不同,沒有體現兒童游樂活動的活潑和生機。
二、兒童活動場地設計中需考慮的 兒童的行為特征分析
我們設計的場地主要使用者均為兒童,所以我們對于主要使用者的行為特征需要有一些深入的學習了解。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發展理論”的提出者皮亞杰通過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兒童知識的獲得是主體作用與客體的過程,而游戲則是促進兒童認知的主要手段,也是兒童最初認識社會的途徑。他說:“兒童游戲是一種最令人驚嘆不已的社會教育?!庇纱丝梢?,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發展自身的重要途徑,能促進兒童心理發展,鍛煉感覺、直覺、思維、語言、記憶等能力,以及培養兒童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擲等基本運動技能。
以下是一份兒童游戲的行為特征劃分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兒童游戲場的規劃設計應以3~12周歲的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
兒童是在游戲中學習的,游戲發展了兒童的體魄,發展了他們的語言、動作和思維能力,也讓他們擁有了知識和能力。通過游戲,兒童有了健康的人格,有了解決問題的智慧,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游戲給兒童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新奇與可能。兒童在不同的時期,對于游戲具有不同需求,所以我們在兒童活動空間的設計中要體現出各個時期的兒童游戲需求的特點。例如,我們在設計中對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就要設置一些能夠激發他們興趣、思考的活動項目,對少年期的兒童就要設置一些訓練他們邏輯思維的項目。
三、兒童游戲場設計所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可達性原則
空間的可達性是空間環境能夠被很好地利用的先決條件之一,主要強調視線可及和行為可達這兩個方面。
第一避免將兒童游樂場設于公園綠地的邊角地段,而應將其設置在方便到達的地方。游戲場地出入口的設置應使園區內不同方向的人都能夠方便的到達。
第二是場地內外的道路要平坦、直觀明了,道路的寬度和平整程度應滿足嬰兒車和蹣跚學步的孩童的通行。
(二)趣味性原則
由于兒童活動多樣性的需求,我們的設計應該將參與性、多樣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融于一體,為兒童創造輕松、自然、功能齊全的活動場所,并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使環境具有寓教于樂的作用,讓兒童們在游樂中增長知識。
其一游樂設施的種類要豐富多樣,色彩也要多變,兒童對外界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來自外界事物對其感觀的刺激,增加場地的趣味性可以顯著增加活動空間對兒童的吸引力,提高交往空間的活力。
其二也可以采用多變的鋪底造型。不同的鋪裝可以暗示不同的空間領域,使空間在橫向的層次劃分豐富些,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通過質感、色彩、鋪裝方式的變化和組織,增加活動空間的趣味性和對兒童的吸引力。
其三行進的路線要避免單一性,要有近路和旁路的設計,既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也可以增加其游樂場地的趣味性。
(三)安全性原則
對于缺乏自我保護的兒童來說,安全性更是兒童游樂場所設計的第一要義。要保證場所和設施的安全可靠。
第一,兒童游樂場所應設置在園區內人車分流的步行系統中。避免將兒童游樂場地直接置于車行道旁,以免汽車的行駛對兒童的安全造成威脅。
第二,游樂空間應適當地圍合。用樹籬、座椅等來界定空間,給予兒童及其家長以安全感和領域感。樹籬或隔斷的高度不能太高,以不遮擋坐著的成年人的視線為宜。
第三,游戲設施要足夠牢固,足以承受成年人的使用。游戲設施下方的場地最好鋪設軟質的緩沖材料。除此之外還要重視活動器械的安全性和場地細部設計的安全性,不能出現危險的凸出物(如釘子等)、擠壓點、鋒利的邊緣、尖角及可能卡住兒童頭和手指的開孔或磕傷的棱角,以避免兒童活動時發生意外傷害。
(四)人性化原則
兒童游樂場不僅是孩子的樂園,也是成人及老人交往活動的場所。因此活動空間應有考慮不同年齡段人群使用要求的人性化設計。
其一,要提供給陪伴和看護的家長一定休息和交流的空間,促進他們之間的交往活動的發生。充分考慮成人交往活動的配套設施設置。
其二,要考慮老人和兒童行動特征的人性化設計?;顒訄龅匾似教?,避免大的高差和起伏。要完善場地的無障礙設計,地面做防滑處理等。
四、兒童游戲場所中所存在的要素及對其設計構想
(一)植被
植被種植的設計是設計師創造出色的兒童游樂場的最豐富也是最靈活的手段,植被種植設計不僅僅是限定空間,對于兒童的玩耍嬉戲也有一定的價值,能提供攀爬、吊掛和躲藏等各種活動的機會。
我們在選擇植被種類時還要考慮植被的高矮,及其是否有尖銳帶有傷害性,這都是我們在植被方面所應該要注意的方面。因此,兒童游樂場在植物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還有,兒童游樂場周圍不宜種植遮擋視線的樹木,要保持較好的可透視性,便于成人對兒童進行監護。
(二)水和沙
水體在當前的國內兒童游樂場中的設計體現較少,即使有也不能讓兒童親水、戲水的。但是沙必須要有水才能有可塑性,所以在兒童游樂場里水體的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沙可以訓練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在場地里也要有一定的區域是可供兒童玩沙的。
所以,在我們的設計中,對于水體的設計可以設計成小型的水池,采用自然弧線的線條邊界隔開,與沙坑的距離不能離得太遠。水池也不宜過深,要確保兒童的安全。如果有湖,那么湖距岸邊的一周的水深要淺。并且岸邊最好有護欄。沙坑的設計要略微低于平面,防止沙子散出界定的區域,邊沿可以圓滑一點、厚實一點,可以讓孩子與家長坐在邊沿共同玩耍,增強父母與孩子的同樂性。
(三)地面鋪裝
通向兒童活動場地的道路和兒童活動場地內的道路表面要平整防滑,在所有的游戲設施下都應該采用保護性的地面(例如沙地、注塑橡膠、橡膠墊等),以減少從設施上跌落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我們的設計中其一是要體現出前面提到過的地面的鋪裝要有趣味性,不同的鋪裝可以暗示出不同的空間領域,使空間在橫向的層次劃分豐富些,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通過采用的質感、色彩、鋪裝方式的變化和組織,來增加活動空間的趣味性以及對兒童的吸引力。其二需要我們注意的一方面是在劃分的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要合理,各種活動所需的場地的鋪裝都不相同,所以要充分考慮兒童的活動來設計鋪裝。
(四)游戲器材
在兒童游樂場中應該提供多種游戲器械供兒童選擇,《從公園行為心理》中發現孩子們對單個的游戲器械很快就會厭倦,他們會很快地在不同的游戲設施間切換,如果將游戲器械布置成一個循環的路徑后,兒童停留的時問明顯增加。這是因為兒童的心理,好奇、好探險這些特質。有的時候在某些光線黑暗的地段,像是預示著危險,而實際上沒有危險的地方,這對較大的兒童是很大的吸引,大多可以吸引他們去探險,從而帶來了玩樂的刺激性,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的質感,對他們的成長有利。
同時還要實現游戲難易程度的分級,即提供攀爬、擺蕩、滑梯和平衡等一系列活動,可以讓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增加而依次玩耍,所使用游戲器械要足夠的牢固,以供成年人偶爾使用。而且游戲器械的選擇和設計應尺度適宜,避免兒童被器械劃傷或從高處跌落可設置保護欄、柔軟地墊、警示牌等。
五、兒童游樂場地的空間規劃
(一)從宏觀上看:
我們在設計前首先需要根據兒童活動的特點,設想設計出來的兒童游戲場所必須充分融入到社區公園綠地這個空間系統中,并且要對其進行總體規劃,全面考慮能夠吸引兒童及其監護人活動的潛在因素,從而營造出來一種整體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動空間。對周邊的交通、區位等因素也都需要全面的把握。
在我們設計的兒童游戲場所必須要整合多種對兒童具有吸引力的活動要素,如沙、水、土、游戲器械等等。并且提供多種可能的活動模式以供兒童選擇,從而激發兒童的創造性和探索性,以此來吸引兒童參與其中,使這個兒童活動場所發揮其應該發揮的作用。
我們設計出來的兒童游戲場所首先必須能夠為兒童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而不是簡單地設置一些游樂設施,單一而又缺乏變化的游樂設施的堆砌反而會使兒童產生厭倦,這種方式漠視了兒童玩耍的需求,忽略了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影響其創造力的發揮。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不僅能提高兒童的參與度,而且還能促進兒童智力的開發,對兒童的成長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我們的設計中,兒童活動場地中不僅要設置一些游樂設施,而且要設計一些可供兒童自己發掘的游戲方式。
(二)從微觀上看
在兒童游戲場地的設計中,兒童由于智力發育不成熟而無法意識到活動場地和活動器械存在的某些潛在危險,因而必須保證兒童游戲場地在材料、尺度等方面的絕對安全,同時又由于兒童活動的隨意性,因而在設計時應對兒童有能力到達且具有潛在危險的地方作一定的防護,在一些尖銳的突出點采用一些特殊的軟質材料包裝起來。保障兒童在游戲活動中的絕對安全。
在我們設計的兒童游戲場所中要考慮到兒童對于色彩的感覺是最明顯的。設計中主要事通過色彩、材質等組和成體塊傳達給兒童,通過環境藝術的熏陶,培養和提高公眾的藝術審美情趣及美學修養,進而提高思想境界。據此,一個有著良好景觀環境,又能突出的兒童游戲場地,才能真正吸引童趣,在我們設計時就應該采用一些能夠吸引兒童視覺的色彩繼而激發兒童對其的興趣。
兒童活動場地和活動器械的設計必須以兒童的生理尺度、視覺分析和行為特點為基礎,根據各個階段的兒童來進行具體的設計,以此來保證兒童視覺的可達性以及使用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另外還有看護人或者是家長的視覺可達性,成人休息場所的尺度等等都是我們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
(三)主動活動場地和被動活動場地的結合布置
兒童活動場地的布置應以主動活動場地:運動、游戲等以兒童為主的活動為主,適當布置被動活動場地:閑坐、曬太陽、交談、打盹等其他的活動。這既滿足了兒童監護人休息、看管的需要,同時又為兒童觀察、學習游戲技能和休息補充體力提供了場地。兩者之間也需要很好的結合,主次要分明,各個區域的功能性要有明確的區分。
六、結語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我們的兒童活動場地的設計一定要全方面的考慮,滿足兒童成長的需求,立足于兒童對生活以及游戲環境的需求、改變城市公共場所中兒童活動空間建設滯后的現狀。
【參考文獻】
[1][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第二版),俞孔堅,孫鵬,王志芳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馬建業.城市閑暇環境研究與設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3][美]杰克·E.英格爾斯.景觀學,曹娟,吳家欽,盧軒等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4]陳建江.小區環境設計.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5]屈雅琴,張建林,楊慧.淺談社區公園中的兒童活動場地設計.山西建筑,2007(10)
[6]陳燕芬.兒童游樂區園林綠化布置淺析——“知趣園”綠化及設施布局設計.廣東園林,2003(03)
[7]毛華松,詹燕.關注城市公共場所中的兒童活動空間.中國園林,2005(09)
[8]歐陽艷,楊柳青.淺析城市公園綠地中兒童游戲場地設計.廣西園藝,2008(01)
[9]王瑜.我國公園兒童活動空間設計的探討.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10]董娟.營造新住區環境中的兒童交往空間.華中建筑.城鄉規劃·園林建筑及綠化,2008(26)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