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質量管理是確保通信光纜線路安全和優質傳輸的關鍵,文章針對通信光纜施工中存在問題和應采取的對策分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通信光纜施工管理質量管理
通信光纜線路是我國公用通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傳輸音頻、數據、圖像和視頻等通信業務。通信光纜以其傳輸容量大、體積小重量輕、抗電磁干擾等顯著特點,廣泛應用于干線傳輸通道建設;也以其高技術含量、高作業標準,對工程施工有著更高的要求。
一、施工前的準備
通信光纜工程在施工前應設計圖紙對光纜路徑進行確定。確定時應核對線路路由的具體走向和敷設位置、穿越障礙物地段具體位置和處理措施、地下管線及土質情況。并提出可行的敷設方法所需資料。光纜路徑選擇時要從實際的施工環境、條件出發,以安全、節約、便捷為宗旨,充分考略施工維護等多方面因素,力求方案最優化、綜合成本最低化。光纜敷設前要根據盤長和環境條件進行配盤。施工中宜整盤敷設,不得隨意切斷。接頭位置的選擇要考慮區間電話、接地體等的設置要求。光電綜合纜還應考慮低頻對稱四線組按低頻平衡要求進行配盤。
二、通信光纜施工中質量管理措施分析
2.1光纜直埋施工質量管理
通信光纜施工工程往往地形復雜,直線段相對較短,不具備機械施工條件,采用人工進行挖溝作業,纜溝開挖采取人工作業方式。纜溝開挖時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執行,施工中盡量避免對線下工程的影響,采用必要的防護手段,避免污染道床。光、電纜與其他建筑設施平行、交叉跨越時,其最小間距符合鐵路通信施工規范要求。電纜溝深、接頭坑深必須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證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穿越和靠近路基挖溝、坑時,應有防護措施。穿越路基采用頂管方式通過,嚴禁掏挖路基。
纜溝成形經自檢及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方可敷設光、電纜。光、電纜敷設前,石質地段在已挖好的溝底墊上細沙或細土。首先,依據電纜配盤卡片對盤號和電纜的A、B端進行確認。敷設時設專人指揮,做到步調一致,不得壓、折、摔、拖、扭曲電纜,不得在地上拖拉電纜,不能有硬彎、背扣,以免影響電纜的特性指標。光纜敷設到溝內時要保證其全部貼到溝底,且基本拉直,不得有背扣,對溝坎地段應有專人處理,保證光、電纜全部貼到溝底,在過路和其他管線交越處應采取穿管防護。光纜敷設后要進行檢測,并先回填30cm的細土,并在72h檢查無絕緣問題后,其余土回填并分層夯實。
2.2光纜架設施工質量
對于架空線路,必須考慮如何最大限地減少使用中光纜的移動。因溫度變化、光纜自重、風吹擺動等引起的光纜移動,很容易造成機械損傷和影響傳輸性能。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必須保證光纜的最小彎曲半徑的要求。光纜在線路中間接續,注意桿頂的裝配和捆扎方式。
雖然光纜重量相對較輕,但將它掛在已有的捆扎件上時,時間久后有可能使光纖超出應力限值,因此隔幾根桿處光纜應留有余量U形彎,以適應光纜變化引起的伸縮。在跨越鐵路、河道、岔路口等較大跨度場合,有必要使用高于常規強度的鋼絞線,以防止因下垂引起過大應變,刮風引起的光纜擺動;并對上述特殊地形需做三方或四方拉線,跨越障礙等做高樁拉線,保證光纜離地面的垂度符合線路施工建筑標準。
三、提高光纜接續質量
光纜接續是光纜線路施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纜接續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施工質量,影響光通信質量。光纜接續常見問題及對策:(1)光纖纖芯不圓、包層直徑偏差,致使光纖在v型槽中無法對正,即便通過自動調節對正了纖芯,但包層無法同心,影響接續損耗。解決對策:適當剪短光纖,找到幾何尺寸符合標準的位置,避免熱縮后光纖產生微彎,而加大接續損耗。(2)接頭處產生氣泡,接頭處嚴重膨大和不均勻,容易折斷。解決對策:調整預熔時間和電流,如以0.1s間隔遞增預熔時間,同時以0.5mA間隔減少預熔電流,直至接續均勻完成。(3)熔接參數未達到最優化。解決對策:根據環境及時調整儀表參數。如在山區施工時,工作地點高溫差變化較大,更換不同地點時,需要重新調整參數。
四、結束語
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通信傳輸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通信光纜作為數據傳輸的重要基礎設施,其施工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首先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施工組織管理,其次對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以不斷提高光纜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冬華.淺析通信建設工程的質量控制[J].科技資訊. 2010(08)
[2]韓志明.鐵路通信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科技與企業.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