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還在漲,房租更是漲,很多朋友都按捺不住了。一個北京的85后朋友就一改初衷,終于選擇出手。他說,終于想明白了房子還是得買,早買比晚買好。
他算了一筆賬:他租住的房子,前兩年的月租3200元,而今年漲到4800元,看房東的意思還要漲。他選擇買的北京亦莊某樓盤,單價22000元,共90平方米,總價200萬元,首付60萬,按揭140萬,目前沒有利率優惠,每月還款8000元。相比租房支出多出一倍,而且首付款有一部分是東湊西借的,承諾兩年內都要還的,為此他必須在很多方面要節儉,很多計劃中的旅游都必須推后了,甚至飲食都要克制。不過他認為這個是值得的,熬過目前的階段就好了,按揭等于把必須付出的房租支出鎖定了,而且與付給別人相比,這個畢竟是自己的資產。
的確,相比其他國家的首次置業年齡,比如美國31歲、英國35歲、德國與日本甚至超過40歲,中國則提前到27歲左右。很多專家據此指責中國的年輕人購房不理性,并由此推高了房價。
其實,這是中國年輕人應對房價失控性上漲的理性選果。房價與租金支出如果保持相對的穩定,他們為什么要背負“啃老”等罵名、放下尊嚴四處求人湊錢,而且犧牲掉生活品質做房奴呢?還有一些專家以過來人身份勸誡年輕人現在不必著急買房,應該投身創業,事業成功以后房子就不是問題了。現實的例子就是馬化騰如果當初選擇買房就沒有QQ就沒有現在的億萬身家,可謂語重心長。但是創業并不適合所有人,而且創業成功者畢竟寥寥。
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屬于風險厭惡者,而創業本身就是冒險,號召大家不買房而去創業,多少與人性常識不符。反過來說,如果房價繼續不斷上漲,房地產作為中國創富主要方式的現實沒有根本性改變的話,那么中國要實現以創新帶動經濟轉型的成功,也只能是“中國夢想”而已。所以,在目前房價、房租漲不停的現實推動下,中國年輕人只會選擇努力提早實現自己的置業夢,雖然他們有些無奈和怨言。
而對于偏好選擇房地產投資的中產而言,在目前的環境下就不怎么算得過來賬了。一般而言,之所以投資房產是基于“現實的(租金)回報+未來房價漲幅”的總回報確定會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的預期。現在問題是相對其他越來越多的投資工具,回報預期的吸引力不斷降低而且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以租金回報而言,即使最近兩年房租漲幅較大,但是與實際房價相比,房租/房價比仍然并不合理,即使參考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而不是應該參考貸款利率),也是實際處于負回報。
以我那朋友租住的一居室為例,面積60平米、房價4萬,目前總房價240萬,實際年租金在6萬左右;而以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3.5%計算,240萬元的年利息收入在8.4萬;何況240萬作為存款大戶應該可以享受到額外的上浮利率優惠。目前很多房東的租金回報較高是基于初期投資較低,以現價相比跑不過存銀行。如果考慮機會成本,比如通過參與互聯網金融服務渠道,將被動的存款獲利部分轉為貸款方式獲利,那么目前租金收益實在太低。如此以此作為投資選擇指標的話,目前投資房地產已經不合算。
如果房地產投資以未來房價上漲所帶來的收益衡量,那就是見仁見智了。至少在投資資格限制、交易限制、稅費限制等各方面短期都難以改變(有意思的是這卻成為某些人投資房地產的一個理由)。任何投資,都要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并將其作為前提,這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注意的。
錢如水
中國房地產市場十余年發展歷程的親歷者和同行者,現供職于一家在港上市的藍籌房企。
聯系方式:17257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