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謙聊雷劇,最恰當不過,他能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雷劇出現的原因和它存在的價值,以及未
來的走向。他提出了一個一直迷惑我們的問題,就是雷劇的概念,他給很多“雷劇”賦予了另一個有更廣
泛含義的頭銜:娛樂劇。從張謙多年做戰爭歷史、軍旅題材劇的角度來看,此類型的雷劇是不能夠成為主
流的,偶爾一樂還行。因為架空年代、人物沒有依據,會使年輕觀眾以為中國的歷史就是劇中的那樣。其
實,不管怎樣,占據電視臺及網絡資源空間的主流,還應該是有品質的好劇。
“雷劇”出現有什么原因嗎?
是否有土壤在孕育了它的興盛?
其實這個現象出現是有原因的,創
作者和電視臺都有功利和淺薄的心態,對
于投入產出方面,大家都希望有個好的結
果,加上出現這樣的劇往往播得好的情況
下,大家開始一窩蜂跟著這樣做。現實的
環境影響下,也有委屈,有些東西不能正
面去寫,那么怎么寫才能通過審查我就怎
么寫,創作者一直都不缺乏勇氣,但政策
的東西太不好掌握,形成如今的雷劇這么
多的情況是方方面面的原因,主管部門的
把握、創作者的心態和電視臺的需求,這
些都構成雷劇興起的元素。
你怎樣看待“雷劇”?
老話說得好,“真理再向前走一步
就成了謬誤”,創作人應該有正確的態
度,而不是盲目地做劇。一開始大家都探
討,半開玩笑半迷茫地試試其他風格的
劇,觀眾覺得有意思,做劇的速度越來越
快,既然這樣那就往前走吧。現實生活中
很多情況就是這樣,生姜被賦予了治病價
值,所以價格就越炒越高,然后轉年就又
價格回落。做雷劇就和這個道理一樣,出
自淺薄的利益動機和不錯的回報。當然雷
劇也有它的價值,不過真正搞創作的人有
個基本的準則,就是電視劇還是需要講一
個好的故事,表現的內容和歷史現實有淵
源,人物有依據。表現二戰的作品有一部
《虎口脫險》,是戰爭題材的喜劇,它有
雷劇的夸張,不過里面的東西雖然有喜劇
的夸張但基本上都能找到依據,最次也是
有現實中的可能性。我們的雷劇,沒有生
活來源、人物來源,完全飄著走,缺乏根
系,你得故事人物有邏輯,喜劇再夸張,
人物表演不能太空,有個靠的地方,最近
的一個很紅的情景喜劇翻拍《新編輯部故
事》,觀眾看了,咬了一嘴什么都沒有,
好像一個五彩斑斕的氣泡破了什么都沒留
下一樣。創作必須從歷史中未,邏輯得經
過藝術加工,然后讓構想成為現實,觀眾
是很聰明、也很明白的。
電視臺、觀眾和創作者應該有
共識。
觀眾、電視臺和創作者是個三度空
間,觀眾和創作者是主體和客體,創作人
的東西和觀眾需求是否高度融合,讓觀眾
買帳,這是社會和媒體應該有的意識,如
果有了這個意識,雷劇就不會大范圍出
現。戰爭戲中偶爾出現這種劇,觀眾會覺
得還不錯,藝術上夸張的我們也買賬,但
是不能都往這上面走,反正你不用明白,
我也不用心,服裝造型不需要考慮年代人
物身份,不需要考慮責任,歷史、情懷缺
失也不覺得怎樣這樣偶爾玩一玩,沒有太
大的傷害。
具備哪些條件的電視劇能稱其
為雷劇?
從三個地方可以看出是否是雷劇:
第一是大故事在當前歷史時期是可能發生
的,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可能發生的。前年
我做《孤軍英雄》的時候,不管拍得好
壞,我們的創作是從歷史中挖掘出來的,
故事有個脈絡,有個大背景。人物是從歷
史中長出來的,觀眾看得有意思就會多看
幾眼。第二是創作中對歷史、人物持有的
態度,對時代的人物有一個衡量,語言、
行為都有歷史的信息量,人物角色值得尋
味。第三是細節的呈現,從我本意來講,
造型和服裝都是重要指標。我和我的創作
者們也常產生分歧,比如他們會覺得時尚
的造型更能吸引現在的觀眾,我覺得不能
說完全否定,但不能太過。年代劇、歷史
劇的細節處置都要有年代的品相。
但前一段時間大家都議論紛紛
的“雷劇”收視卻一直很高?
你說的那些收視很高的其實是比雷
劇有著更廣泛意義的“娛樂劇”。形成這
種口味的劇也有一定的觀眾需求,現在大
家工作忙碌,希望看些輕松娛樂的電視
劇。電視臺也是反復試,最終找到這種口
味的劇,這種劇看一百集也是那么回事,
藝術性其次,娛樂性很強,做這種劇的創
作者很聰明,他知道怎么揣摩觀眾的心
思,通過匯集混搭一些元素吸引觀眾,我
能理解這種做法,但沒有什么營養價值。
雷劇和娛樂劇的區別是什么呢?
我認為的雷劇是有關歷史、戰爭題
材的劇。就是對歷史不了解,就編,像我
們現在的戰爭題材劇,基本上都有狙擊手
這個角色,哪有那么多狙擊手啊?現在的
觀眾看了這樣的劇,年紀小點的孩子就認
為歷史就是那樣的,其實反過來說,這樣
的話創作的空間就越來越小了,看得真實
的劇反而不如看得哈哈一笑的劇了。
未來這樣的劇還會多嗎?
不會多了,因為政策已經在干預。
上半年下發的文件是關于整頓這種“雷
劇”的,因此目前來看,未來不會太多。
再有大家的資金也變得很敏感,發現有風
險就會繞著走了,我有個朋友做了一個這
樣的劇就破產了。資金自己會趨利避害,
如果有個機會,拍一個既風趣幽默又有歷
史情懷的劇,大家拍這樣的劇覺得累,也
沒人去做。明年的熒屏應該是家庭劇和武
俠劇主打。
找到好的故事胚胎,就有好的片子
基礎,像《兄弟連》。我是特別想挑戰新
的創作方向的人,挖掘優質資源,抗戰題
材劇能夠有所改良。我今年做的其中有一
部電視劇是根據《野火春風斗古城》改編
的,重新做。不會按照雷劇的路子走。
首先是有合理性,站在今天看,歷史、人
物、語言要有邏輯性;其次要有時代性,
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寫原著的人受時代
的限制已經有局限性,第二是今天的人的
想法和認知和那個年代已經有所不同。如
果我們自己都不愛看,拍出來有什么意
義?時代變了,趣味也變了。最后文字的
表達、語言和畫面的表達,怎么用影視的
語言代替視聽內容,所謂影視化就包括服
化道,我很欣賞康洪雷導演的《我的團長
我的團》,他追求的是新的一條路,哪怕
有些地方看不清楚。不能完全按照現代手
法做創作上的努力。雷劇的出現有一定的
原因,也不用怪罪誰,從來影視行業都避
免雷劇,做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創作者心里得
有數。好為什么好,不好為什么不好?農村
題材、現實題材和年代題材的電視劇會越來
越少,為什么?這種劇需要認真的態度,因
為創作難度大,而這種劇也是可遇不可求,
尤其是現實主義題材品質,只要品質過硬,
大家都會珍惜,哪怕冒點風險,大家打造一
個精品。像《正陽門下》和《假如生活欺騙
了你》都是難得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