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以草莽英雄為主角的抗戰戲頻頻
亮相熒屏。《中國地》《民兵葛二蛋》《誰是
真英雄》等精品劇集在收視率和口碑上都取得
不俗的成績。以往被“血染的風采”的高大全
式英雄再也吹不起嘹亮的凱歌。這種“變革”
在我看來是一個“水漲船高”的過程——抗戰
戲題材的變革源于公眾審美的疲倦,而公眾的
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主創們“觀念的水位”。于
是乎,愈是卑微的小人物就愈有觀眾緣。《江
湖正道》的第一主人公票兒黃志忠正是這樣一
個草莽英雄。編劇是這樣定義這個人物的:
“一個未被撕票的富家少爺;一個極其戲劇的
文人土匪,英俊瀟灑、機智幽默;注定他與三
個女人之間剪不斷的糾葛,以及癡纏一生的情
感。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生死搏殺、不離不
棄的微妙關系。雄才大略、嫉惡如仇;注定他
以民族大義為重;走出一條悲壯、蒼涼的江湖
正道。一個另類票兒從黑到紅的成長史!”
從黑到紅的文人土匪
“現在再厲害的耗子你也成不了貓么?”
“我就告訴你,你要是在山洞里呆一輩
子,你就得當一輩子耗子。”
黃志忠在劇中飾演的“十二太保”——
“票兒”陰差陽錯地變成了“九山十八寨”的土
匪之一。經常陷入生死搏殺險地的他,在重情重
義、知恩圖報的性格映襯下,褪去了土匪本有的
兇殘特質,也一度引得人們為他貼上不守規矩的
“不義”標簽。
“票兒”雖然是一位強大的土匪頭目,但
卻沒有土匪近乎武斷的毒辣與兇殘,面對受屈辱
的叛徒兄弟,冒著違反山規受罰的風險給了他們
澄清事實的機會,展現了匪界的“俠”義與果
敢;寧可放棄做“總瓢把子”,也不顛倒黑白。
劇中的這位念過書的“人文土匪”與此前的熒屏
土匪形象大相徑庭,徹底推翻了熒幕給人們留下
的土匪印象。本劇一開始,“票兒”就流露出不
想做土匪頭領,一心想做岳飛、戚繼光一樣的軍
人。這為后來從黑轉紅、為國捐軀奠定了基礎;
平凡而又不凡的草根紅色英雄。劇中主人公票兒
有著像“向日葵”一樣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雖
然票兒出身土匪卻向往著做一名像岳飛一樣軍
人,而他面對土匪中的幫派競爭以及對待他打擊
日寇的革命精神都有著如同“向日葵”一樣的積
極態度。
傳遞未曾消失的“紅色哲理”
“一分恥辱,要用十分榮譽來洗刷,天龍
寨不是眼淚換來的,中國人的血性,也不是眼
淚哭出來的。”“是信仰,我用它造了
一個小房子,不管外邊狂風暴雨天崩地
裂,我的心總是穩妥的,我可以做許許
多多我認為是對的事情,總有一天,
這些小房子會在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連
成一片,到時候就真的可以,大庇天下
寒士俱歡顏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的,我們的國家也是這樣,即使他處在
黑暗之中,我們也要愛它、也要滿懷希
望地拯救它,不管結果怎樣,我們只管
奉獻自己的清純和熱血便是了,即使你
死了,也會有許許多多的人跟著。”
當下依然有很多人擁有“一分恥
辱要用十分榮譽來洗刷”的精神,就
像一個缺點要用十分努力來彌補的“笨
烏先飛”的現象一樣。咬緊牙關捱過黑
暗,便可以迎接夢寐以求的黎明;即便
“紅色”時期已離我們漸行漸遠,但當
初的留給我們的“紅色哲理”卻依然在
延續。只是那時的“革命精神”已經演
變成如今的尋求突破的“改革”精神。
雖然已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拋頭顱、灑
熱血,但為了革新所需要的勇氣與犧牲
精神是從來不會改變的;人們的信仰可
以包羅萬象,它們為我們營造了各種各
樣的“小房子”,但所有信仰所帶給我
們的正能量是永遠不變的。“羅馬不是
一天建成的”,當初我們的國家也是一
樣。而當初大家的“國家”建筑夢已經
變成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夢想,但
我們那份能耐住寂寞、對夢想的堅持精
神是相通的。依然不去過問結果與時
間,只要去努力便是了,即便是以失敗
告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收獲到的依然
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