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龐大的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委員會(工作人員多達500000人)被并入衛生部,人們大可以想象到計劃生育工作者的歸宿,但現在十分明顯的是沒人會為他們掉一滴淚。在開始的同時,執行一胎政策的“壞人們”從現在起的若干年內仍將在職,他們強制執行的最終也會變成二胎政策。
但是“壞人們”也許并沒有那么壞。中國政府于11月15日宣布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即只要夫妻雙方中任何一方為獨生子女,就可生育第二胎。這表明計劃生育委員會開始變得更加親民。當然,政策執行者依然有杠桿力量,但在這方面,中央政府要求其克制使用權力。各省可以設立各自的改革時間表,但官方鼓勵各省盡快落實實施(某些省將毫無疑慮地馬上實施;北京、上海、廣州的生育率正處于全球最低水平)。家庭仍將必須申請二胎生育許可,但中央鼓勵各地政府盡快批準,避免大動干戈。官員預計,在現在150萬或160萬新生嬰兒的基礎上,未來幾年里,每年會迎來一百萬新生嬰兒的增長。有些人口學家預測這一增長會更多(讓部分商家很是興奮),但不會成為嬰兒潮。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合并后新命名的部門)發言人毛群安提到,若干年后,國家人口政策會變為每戶家庭可生育二胎。那將極大地縮小發生權力濫用丑陋現象的范圍。實施強制墮胎和結扎,根據政策規定屬非法,卻時有發生,今后因缺少違法者將會逐漸消失。政策執行者對違反人口政策的家庭處以罰款(或因收受賄賂而放縱違規行為)的機會也會大幅減少。
這一切就足夠打破政策執行者多年積累起來的習慣行為嗎?更多的要仰賴中國共產黨如何強有力地設定人口控制目標,以及如何給達成目標的工作人員評分和嘉獎。
黨內保守派對于放松人口控制有兩點擔憂。其一,若沒有適當的控制措施,人口增長可能會超出國家計劃的供養能力(到2033年人口達到15億)。其二,過快放松人口控制可能導致嬰兒潮,將給公共服務造成負擔。這些憂慮也反映在黨給官員設定的政績目標中,而這些政績目標對于官員的升遷至關重要。這表明,如果某些地區的百姓生育第二胎的速度快于預期,權力濫用將接踵而來。同樣,還存在一種情況,即許多工作人員缺乏家庭計劃生育軟性層面的實踐經驗,導致他們難以適應;孕婦們也可能很難調整自己去適應他們。
不過仍有理由保持樂觀。人口增長的官方預測雖姍姍來遲,但已根據日益下降的人口生育率(目前約為每位婦女平均生育1.5個小孩)進行了調整,打消了食物安全的恐慌(之前所有的政策計劃都是基于每位婦女生育1.8個孩子的生育率)。政府已經開始接受(為時已晚)維持一胎政策帶來的人口結構消極面:其中包括勞動力人口縮減,以及老齡化人口將壓得人口相對較少的子輩納稅者喘不過氣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毛群安相信,由于人口控制的壓力減少,“政府官員會更多關注”為婦女與家庭“提供服務”。
盡管如此,即使在樂觀的設想情景中,中國對社會控制的大規模構建依然存在。毛群安說道,中國控制家庭生育幾個孩子(一個還是兩個)的政策,以及罰款、懲罰違規者的做法,終有一天會走到盡頭,但這不會馬上發生。
他說:“我們并不否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與家庭和個人渴望生育二胎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今我們正在做出調整,而未來我們毫無疑問也會做出更多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