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種好的習慣的養成,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環,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對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中職教育;學習習慣;培養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帶著憧憬和夢想來到了中職學校,但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就業的嚴峻等諸多的社會壓力也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這些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有著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這嚴重阻礙了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可以說這是大多數中職生存在的普遍現象。
學習習慣是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態度和行為。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認真仔細、書寫整齊,自覺檢查及時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習慣。筆者認為,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制定目標
很多學生學習態度散漫,興趣低下,甚至有厭學情況,這是因為學生本身沒有一個學習目標,尤其是能夠使自己全心全力去實現的目標。正因為沒有目標,學生的學習會變得非常隨意,只是一味地跟著老師的進程走,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只應付式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漫無目的的,所以他的學習是非常低效的。
制定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自己有自己的一個燈塔,讓他自己有方向感。有了目標以后,他的思路會非常清晰,向著目標去前進、去完成就行了,目標就會成為他的驅動力。制定目標,可以是教師來激發學生讓他們自己制定,或者幫助他們制定,一定要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激發他們的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制定目標,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目標高度適中,目標的核心目的是刺激學生前進。目標的制定,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會讓學生有挫敗感,會變得消極怠慢;太低了又會缺乏挑戰性,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目標制定的核心標準就是,一定要激發學生熱情,充分調動他們自己的積極性。②因人而異。不同基礎和性格的學生,要讓他們制定合適他們的目標,有的學生學習熱情本來就高,所以根據他的情況,可以制定更高一些的目標,使得目標具有挑戰性;有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可以最初讓他制定難度小的一系列目標,小目標完成了,會提高他的積極性。③不斷調整。目標制定好了,不能等著目標完成了,就無事可做了,一定要不斷地調整目標,根據難易度和目標完成的情況,來調整目標,制定新的目標,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2.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考試成績的表層上,一定要清楚,考試只是手段,考試和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應注意幾個方面:①盡量自己解決難題。很多學生一旦遇到問題,就會問同學問老師,也許通過老師同學的講解,他知道如何解決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卻并沒有自己啟動自己的智力,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問題的解決,在質不在量,由他自己獨立解決一個難題,勝過他通過老師來解決十個難題。②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很多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學生逐漸養成發現問題的能力,能夠自己主動地去發現問題的所在,能夠自己獨立地弄清問題的根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③善于總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了很多知識,或者有了很多心得,這些都是學習和思考的結晶,一定要讓學生有大塊的時間來消化,所以,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總結、去梳理,溫故而知新。
3.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紀律和活潑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充分投入到學習的狀態中,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應該努力構建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由地表達。
(1)贊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課堂上或者作業中,對于同一道論述題,不同學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卻“殊途同歸”,自然包含著學生各自不同的獨創因素,即創新意識。對于學生敢于另辟蹊徑的做法、想法,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甚至是不成熟的,或者錯誤的見解,教師都應從不同側面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讓情感在這里交融,知識在這里增值,切忌抹殺學生的獨到思維。
(2)教師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儀表風范等言行舉止,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學生。教師板書工整、儀表端莊,學生也會像教師那樣字跡工整地認真書寫、注意儀表端莊……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
總之,中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注意循序漸進,認真合理地制定目標,培養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并構建好課堂氛圍。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醫護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