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大家都在談一個節目——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本刊記者也特別針對這個節目采訪了節目制作方。這款節目依舊是近幾年掀起的海外版引進潮流中的一個,版本來自毗鄰的韓國。在各種歌唱選秀類節目轟炸后,觀眾們終于又有了一個新鮮的看點、熱門的話題,五個孩子給大家帶來了久違了純真和感動。
該節目和原版本相似度非常高,清新明快的動漫片頭、點睛賣萌的字幕、與畫面配合良好的音樂,都深得原版的形,但更讓觀眾感到驚喜的是五對父子(女)的表現,這是節目的靈魂。沒有了媽媽們的幫助,明星老爸們的擔子本來應該更重了,但在節目中他們似乎卸下了另一副重擔——作為社會人,特別是名人的焦慮。面對純真可愛的孩子,他們似乎暫時扔掉了沉甸甸的面具,回歸了為人父的普通人角色。
相比這檔真人秀節目,其他選秀節目中催人淚下的苦逼故事就顯得不太真實了,節目播出后,明星老爸與孩子們之間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觀眾明知是秀,卻樂在其中,這就是節目組的成功。探究其成敗的本質,還是源自節目中生活細節的真實展示和對人的理解和關懷。雖然節目非原創,但是有多少引進版抄到形抄不到魂?能把國外好的東西學好樣,是中國電視人的一個重要課題。
趙寶剛導演的《老有所依》很快也將和觀眾見面。在本刊記者的采訪中,趙導表示他在拍攝前幾部青春話題劇時,就已經有了要做一部養老題材劇的想法,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長大,父母養老必然成為現在中國人關注的熱點。面對父母終將老去,子女們終要承擔責任的現實,我們該怎么辦?
本期“特別策劃”還將焦點對準了“超級經紀人”們:隱藏在明星奪目的光芒之后,他們到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30年間,明星經紀人行業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那些經紀人大咖們如何華麗轉身?這群人目前是一種什么樣的生存狀態?
任何一個現實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趙寶剛給不了,本期雜志也不會下定論。能發問,是思考的第一步。
《爸爸去哪兒》里孩子們問爸爸:我們要去哪兒?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一個西方考察隊到神秘的原始森林探險考察,請一位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做向導。在匆匆忙忙的三天行進后,土著向導要求停下來休息一天,他說:我們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需要停下來,等一等靈魂。的確,在匆忙趕路時,我們既要把握好前行的方向,也要多回頭想想,等等我們的靈魂。中國電視也是這樣,在看似繁榮,實則浮躁的產業現實中,經常需要停下來問問,我們要去哪兒?或者,等等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