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術創新是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動力,也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知識經濟的到來預示著創新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因素。創新活動中的研究和開發(RD)投入與經濟增長的主要度量指標GDP增長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本文基于索洛模型提出用于測度RD投入對GDP貢獻的定量分析模型,根據安徽省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二者的關系。
關鍵詞:索洛模型 技術創新 經濟增長 RD投入 GDP
一、模型構建與研究假設
技術創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消耗,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開辟新的消費市場,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從技術創新發揮作用轉變成現實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還有許多的中間環節,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呈正相關但并不是簡單的線性對應關系。
考慮到經濟增長中研發投入的因素,關系模型的形式如下:
Y(t)=A(t)*F(K(t),L(t),S(t));其中:Y(t)表示t時期的實際凈產出,A(t)表示t時期的技術進步水平,K(t)表示t時期的資本投入量,L(t)表示t時期的勞動投入量,S(t)表示t時期的研發投入總量。兩邊同時對t求微分,兩邊同除Y整理后得:
基于以上模型,對指標體系進行確定:
(1)總產出量Y(t)。根據統計年鑒分析,本文采用安徽省每年GDP來代替總產出量。
(2)總資本量K(t)。本文采用安徽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來替代總資本量。
(3)勞動量L(t)。考慮統計資料取得方便,我們測算指標采用就業人員總數。
(4)研發投入S(t)。根據已有數據,采用安徽省研發經費支出總額來表示。
二、實證分析
1.數據來源(來源于安徽省2011統計年鑒)
由得到2001—2010的GDP、固定資產投資、就業人口、RD經費支出數據如下表:
三、 結果檢驗與建議
由以上結果可以得出,每年RD投入對GDP的貢獻率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我省對研發投入很少,對GDP的貢獻度不夠。我省對研發投入沒什么計劃性,起起迭迭,沒有引起研發投入的主體,也就是企業在這方面的重視。
對此,提出以下幾個建議:一是全面加大對科研開發的投入,同時要改革預算管理制度;二是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聯盟,攻克關鍵性技術難題;制定RD優惠政策,繼續推動企業成為研發核心主體;三是政府要對企業科研開發進行后置式支持,營造政策扶持到位、監督管理嚴格、市場平等競爭的良好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1]安徽省統計年鑒2011.
[2]吳文軍.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基于江蘇的實證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1.
[3]孫建召,曾巧明.索洛余值法模型研究及其應用[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6(9).
[4]韓江波,蔡兵.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互促機理——兼論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定位和選擇.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9).
[5]李子彪,胡寶民,奚麗娟.區域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定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7).
[6]趙喜倉,陳海波.我國RD狀況的區域比較分析[J].統計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