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學上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能同時在藝術上取得成就,而王川是全方位的發展,這說明他不僅有功力、有修養,同時他還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大門口立著一塊巨石,上面鐫刻著巴金的名言,這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學博物館就是在他的倡議下建立的,堪稱是中國現代文學的最高殿堂。最有特色的是,館內每座大廳的玻璃門上,都裝有一塊青銅的把手,上面嵌著巴金的手模印以及他的名章。這樣,每一位來訪者在推門而進的時候,就等于是在和這位文學巨匠握手,把他的手澤留存于心。
6月14號上午10點,王川先生的文學美術作品展開幕式就在這座輝煌的殿堂里舉行。由于這是一次跨界的文化活動,所以前來的人中,既有作家、畫家、文學和美術評論家,也有首都各大出版社的編輯,以及影視導演和收藏家,甚至還來了駐華使館的外交官,100多人濟濟一堂,共同觀看了王川那獨具特色的展覽。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陳建功今年在鎮江時見了王川的雕塑和壁畫,便邀請他來中國現代文學館辦展,他在致詞中對王川在文學和美術上所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評價,說他“是一位全面發展的作家和畫家,他的文學作品中有內涵、有歷史感;而他的壁畫中又包含有很多的文學元素,重彩畫則非常有文學的意境。”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則贊揚王川:“在文學上取得成就的人不一定能同時在藝術上取得成就,而王川是全方位的發展,這說明他不僅有功力、有修養,同時他還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很多參觀展覽的人也對此深有同感,為王川先生在兩個領域內所取得的斐然成就而欽佩。
兩駕馬車 雙翼齊飛
王川先生是位兩棲藝術家,既是作家,又是畫家,這次就是他全面才華的一個展示,用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的話說,就無異于是“兩駕馬車,雙翼齊飛”。
雖然這是王川先生第一次在國內舉辦畫展,但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四個國家舉辦過九次畫展了。這次是文學和美術的雙聯展,把他在這兩個領域中的成就全面地作了一次展示,是一次綜合性的文化活動。這個活動共有三大內容,一是他的《好色之徒——王川畫展》;二是把他的文學作品以及部分手稿展示并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三是他的新著《敲得響的風景》的首發式。這樣一種集文學和美術于一體的展覽,500余萬字的作品,19部書,200多幅畫,6000多平米的壁畫,文學和美術獎二十多種,這一數字很少有人能夠達到。展廳的正中是他的《萬方禮佛圖》重彩壁畫,左側是重彩畫,右側是壁畫,后側是雕塑,當中的六只展柜中,滿滿當當地擺放著他的著作、手稿、獎狀、海報、報紙、照片和信札,看著這些豐厚的作品,大家都感到,無論是作為作家,還是作為畫家,王川都是無愧的。
三十多年來,王川同時在文學和美術兩個領域里創作,并沒有偏廢一方,而是雙翼齊飛。有人多次詢問他,在文學和美術上孰先孰后、何輕何重?他都回答說,沒有先后,可以同時從容兼顧。他的畫不是業余級的遣興,也不是玩票式的涂抹,而是大型的主題創作,能夠入選全國美展,能夠赴國外展覽,并且多次獲獎。他的文章也不是畫論,更不是自吟風月,而是純文學之作,是精美的文化散文。他從沒有自費出過書,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過兩部長篇小說,既獲過人民文學獎,也獲過全國壁畫獎,他的《白發狂夫》已入選建國六十年的500部長篇小說之列,并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這意味著他無論在文學上還是在美術上,都攀登上了最高的殿堂。
兩個畫種的展示
王川這次展出了他最為擅長的兩大畫種:重彩畫和壁畫。他最早從事的是版畫創作,是我省重要的版畫家之一。直到八十年代為京僑飯店創作《簪花仕女圖》起,就開始了他的壁畫生涯。壁畫是一種公共環境藝術,尺幅巨大,材料名貴,主題復雜,制作難度大。王川先生創作的壁畫,即使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的,曾獲多次獎項。他為芙蓉樓作的全堂壁畫、為華聯商廈作的《摩登世界》、為金橋大道作的《百里京江》和《千年南徐》、為南山作的眾多壁畫,以及為焦山萬佛塔作的《萬方禮佛圖》,已經成為鎮江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和人文名片。這次,他不僅把這些代表作帶來展出,還給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了一幅大型壁畫。他取材于南北朝時鎮江籍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名句,畫了一幅面積近20平米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用富于彈性的線條鐫刻在漢白玉石板上,再貼上純金箔,這幅畫被安放在C座二層樓上,這是首次有藝術家向該館捐贈壁畫,也是目前該館最大幅的收藏。
除了版畫和壁畫之外,王川還擅長重彩畫,把山水用濃重的色彩畫在黑底的高麗紙上,這是他的獨創。他并不拘泥于傳統的水墨山水畫,而是從傳統中汲取山水的結構和富于彈性的線條,用構成的方法處理疏密關系,再參考西方畫的色彩關系,還結合了版畫和漆畫的黑白關系,這樣處理出的效果,神秘而豐富,但又統一在濃黑的底色上,還富有悠遠的意境。就因為使用重彩,他自稱是個“好色之徒”,他的多個畫展都是以此來命名的。他的畫在羅馬尼亞展出時,著名藝術評論家拉杜說他的畫是“東方的,古典的,現代的”。這次他帶來了30幅重彩畫作,與壁畫相對展示。
兩本書的首發
這次活動的第三個內容,就是《敲得響的風景》首發式。這是王川的新作,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里面收入了他的散文精品四十余篇,還收入了他的重彩畫三十二幅,這樣一種裝幀精美、圖文并茂的書一上市就引起了讀者的關注,很快銷售一空,這是他的第十九本書。在首發式上,三聯書店的總編輯李昕作了激情洋溢的發言,盛贊王川首先是一位文化學者,散文也是學者式的散文,他始終是站在文化背景下看待藝術的。他的作品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含量和深厚的思想蘊含,這本書中的作品,大多兼具“美文”的特質。他的文字不是信筆寫來,隨意為之的,從布局謀篇到遣詞造句都堪見功力,文章簡潔而凝練,像他的重彩畫一樣濃烈而色彩鮮明,講求節奏和韻律。這樣的作品,不是作家寫不出,不是畫家更寫不出,是那種“文化人寫,給文化人讀”的美文,顯示的是作者的文化眼光和文化修養。王川的畫和文,在風格上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原因在于作者的文化人性格。李昕還透露,王川的一部極具特色的新著名為《三國宴》,也即將在三聯出版,這樣,這個首發式實際上是包括了他的兩本書。
二十年后的再聚首
在這次活動中,王川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捐贈了他的十九本書,《白發狂夫》和《婚姻大斜谷》的兩部手稿,以及王朝聞、馮牧、陳荒煤的信札十五封。此外,他還捐贈了一直收藏著的三盒錄音帶,這是1991年《白發狂夫》在北京研討會的錄音,當時有馮牧、張炯、屠岸、邵大箴、何鎮邦和曾鎮南等十幾位著名評論家的發言,非常珍貴。時隔二十多年,當時的一些人已經故去,但有很多人還是趕來文學館一會。當他們得知王川還保存著這些珍貴的資料,并將它捐贈給文學館時,不禁唏噓萬分,認為這是把他們的聲音和形象留存在了中國的文學史上。他們也藉此相會,攀談許久。著名評論家何西來甚至從另一個重要的會場趕來一會,與大家聚首。王川還把馮牧的錄音和手札的復印件交給了馮牧的女兒,她也非常感激。
除了國內的眾多名家之外,這次王川還請來了兩位外國貴賓,他們是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的參贊克里斯蒂安·阿歷桑德魯和外交官魯佩安諾·丹尼爾。這是因為王川與丹尼爾的父親、前大使魯白安是好朋友,他在任時曾經安排了王川赴羅馬尼亞作訪問學者。克里斯蒂安和丹尼爾也是王川的朋友。王川回國后寫了大量的文章介紹羅國的歷史和文化。克里斯蒂安參贊代表大使在會上作了發言,稱贊王川是中羅文化交流的一位學者,是一位民間大使,對他的這一系列文化活動表示祝賀。
整個系列活動既隆重又隨和,氣氛熱烈,我市文化教育界也有多人專程前往現場祝賀,與北京的朋友進行了交流。為了答謝王川向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捐贈,陳建功向王川贈送了兩份“入藏證書”,一份是文學作品,一份是美術作品,此外,還送給他一件用水晶玻璃制作的巴金的手印模,這象征著王川緊握住了巴金的“手”。
事后,國內各大媒體都作了報道,很多網站都作了轉載,足見此次活動的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