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好一首豪氣沖天的《滿江紅》,好一個精忠報國的岳飛,好一種大義凜然的情懷。
淚灑滿江,血染沙場,無私的大愛鑄就銀針刺在岳飛那寬厚的脊背之上,慈母手中的金線化成四個鏗鏘有力的字緊緊地穿透皮囊烙在心上。臨行前老母的句句叮嚀,字字囑托銘記于心,國仇家恨的使命早已經背負于肩頭。
試問有誰不愿意過男耕女織,悠閑舒適的生活?揮舞著的長矛是那樣的刺眼,白愣愣的光與紅艷艷的血交融時的寒氣猶如一把匕首劃破整個夜的寧靜,喪權辱國任人宰割的仇恨撕扯著每一寸肌膚。北來的入侵者如同一群嗜血的蝙蝠,貪婪地吮吸著百姓的血液。看到如此景象,你是否還能安然地隱居山林,終日與花草為伴,不問世事?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腐朽葬送了只知玩花賞月的李煜的王朝。那“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在恥笑他覺悟得太晚。他與周娥皇的千古愛戀,羨煞鴛鴦。只可惜他擔上了本不應該承擔的家國大任,空有曠世才情,也只得葬于花下。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驚醒世人,大家都破了又何來小家的保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誰說只有雄莽大漢才有責任保家衛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家仇國難的凄涼,卻被弱女子李清照寫得無比悲壯。穆桂英披掛上陣,花木蘭代父從軍。手中錦繡花針變成長矛大刀,卻絲毫不見笨拙之姿。百步穿楊,騎馬揮鞭,盡顯巾幗本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責任又豈是說罷就罷的兒戲?多少戰士不惜身埋荒野,也要堅守自己的職責。風吹塵起,花謝花開,縱然早已變遷,縱然物是人非,那昔日戰場之上仍能聽見陣陣凱旋之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江水無情,人有情,浪卷云舒,黃土埋不掉的是那根根忠骨,勁風吹不走的是那句句誓言。往事如飛雪,白頭老翁悄然獨立江邊,聽猛浪拍打巖石,看飛鷹自由翱翔。“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早已步入花甲之年,是該享受兒孫促繞膝下,頤養天年的時候,卻時時不忘戰場號角長鳴,殘陽如血。雖然已入深林,過著炊煙裊裊,溪水潺潺的生活,但粗茶淡飯抹不掉馳騁疆場之責,柴米油鹽褪不去奮不顧身之任,心中念念不忘的依舊是身披戰甲,責任兩字早已經隨著五千年文明的承載刻進椎骨,絲絲滲透,縷縷牽魂。
午夜,夢回西湖,歌舞升平,湖心燈火通明,舟中文人騷客吟詩作對“天下太平家國興”。遠離喧囂,獨自一人通往竹林深處,風中搖曳微微燭光,走近一看,詩人早已伏案睡去,灰白宣紙上赫然寫著兩個大字——責任。
【作者系山東濰坊市坊子區坊華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范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