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集印刷及印后設備的研制、開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濰坊東航始終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2012年10月,濰坊東航攜自主研發的東航UV彩色數碼標簽印刷系統亮相上海標簽展,引發行業矚目。
東航UV彩色數碼標簽印刷系統是一款濰坊東航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噴墨印刷系統,它采用行業領先的按需壓電式灰度噴頭,配合先進的加網和RIP技術以及優良的色彩管理系統,橫向有效打印幅寬可達420mm,用于標簽印刷、個性化印刷等多個領域。

設備:標準化轉型為個性化
談到這幾年的發展,東航營銷部部長張煥學談道:“這幾年的發展很艱難,但是我們一直在創新,由以前做標準化的產品轉型為做個性化的產品。以前我們做單張膠印機、單色機、四色機等都是標準化的產品,每個客戶采購的都一樣。現在受到市場的壓力,我們逐漸在轉型,現在做的越來越個性化,包括我們現在做的柔版印刷機、數碼印刷機、PS版的標簽印刷機都是個性化的產品,每個客戶都不一樣,我們根據客戶提出的要求來做。我們認為標準化的產品在市場上長期推廣是站不住腳的。”
市場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濰坊東航深知這一趨勢,所以研發、銷售、售后3個環節都向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很多設備廠商也看到了這個趨勢,但是大多數卻徘徊在生存邊緣難以轉型。而作為私營企業,濰坊東航轉型動作非常快,加之以前積蓄的研發實力和資金實力,東航轉型的路上雖波折,但也有很大突破。
對于這個轉型過程,張部長表示并非那么輕松:“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非常難,這個發展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個性化的東西必須有充足的研發力量。這個研發力量不是一兩年就能培養起來的,包括銷售、生產等環節。以前我們生產標準化的產品零部件量大,外線加工廠家很愿意做,但是現在個性化的產品都是一件兩件的,人家不愿意做了,所以很多零部件由我們自己生產加工。”
攻克技術難關 推出數碼標簽印刷系統
濰坊東航擁有研發人員40多人,研發實力在國內傳統廠商中算是比較強大的。從2010年底開始研發UV彩色數碼標簽印刷系統,到2012年10月第一臺機器參展。東航的研發人員第一次接觸數字印刷技術,研發期間克服了種種困難:設備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如何達到工作最佳狀態;墨水問題;數字印刷這種非接觸式印刷中墨水與紙張承印物之間的關系、印刷效果怎樣達到最好……一系列問題需要反復做很多次實驗。
對于該產品推出的市場目標,張部長有些迷茫:“以前是針對數碼標簽,一份起印。但是做出來以后,我們發現這個市場并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數碼印刷印品的精細度與膠印的質量還有差距。現在對于該產品針對哪個市場,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東航看到了傳統印刷機數字化的潮流,積極地拓展數碼領域,充當了行業先鋒。但面對仍在商業模式并不清晰的數碼印刷市場,東航并不急于將新產品投向市場。他們的目的很明確:依托現有數碼技術和數碼平臺來拓展數碼印刷領域。如今,藥品監管碼已經實施,食品業也將推出監管碼,東航已經突破了這項技術,把產品平臺搭起來,今后便是不急不緩地穩步發展。
初次接觸數碼印刷 迷茫中前行
雖然數碼印刷技術在國內經常被提及,但是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像大多數傳統設備制造商一樣,東航對于數碼印刷市場也仍然處于迷茫的階段。張部長表示:“在耗材、技術、銷售這三方面最難的就是耗材。因為耗材幾乎百分之百都是進口的,是自己無法掌控的。而且耗材價格居高不下,市場難以拓展最大的問題就是耗材價格。大家都不肯貿然做耗材,我們現在的心態也非常糾結。數碼印刷設備的市場沒有明確的預期,我們并不知道我們做的數碼印刷設備明確的預期是多少。”
關于東航UV數碼標簽印刷系統的銷售,張部長表示:“我們在銷售領域很迷茫,不是不懂技術,而是不懂數碼印刷市場的真正需求。找10家數碼印刷的印企調查,也許能問出10個需求。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平臺搭起來,宣傳出去,慢慢培育市場。”
目前公司的全部精力都在搬遷新廠中。已經建成的新廠房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較之前擴大了10倍。擁有340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40多名,投入這么大研發精力的民營企業并不多。張部長表示:“我們想辦法把機器賣出去,我們還要想辦法對客戶負責。我們售后服務有40多人。公司統一調配,有400售后服務電話,24小時服務,隨時有問題打電話第一時間到位。”

傳統印刷與數碼印刷會永遠并駕齊驅
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的發展會并駕齊驅,并且會永遠并駕齊驅。它們各有各自的市場,只不過是一個在萎縮,一個在擴展。
張部長認為,雖然膠印市場這幾年在嚴重下滑,但一定是不可替代的。近年來,膠印設備每年以30%的速度在下滑。談到下滑的原因,張部長表示以前大家喜歡讀書、看報紙,現在大家都看電子書、iPad,這對書刊行業有很大沖擊。傳統印刷傾向于流程化、標準化,而現在的市場要求越來越個性化,對膠印市場沖擊也比較大。以前的一個標簽印幾萬份是很常見的,但是現在也就印幾百份,并且時效性很強。傳統印刷有時候無法完成,所以需要數碼印刷設備來完成。
在歐洲市場,柔印印刷量可能超過一半,但在國內僅占10%左右。前幾年大家都看好柔印機的發展,很多人看好柔印機市場,都認為會呈現大幅度增長,但是從目前看來,柔印機市場并沒有像預期那樣爆發式增長。張部長表示:“柔印機市場會穩步發展,經過東航的測算,每年會以20%~30%的速度遞增,并不會像有些專家預測的那樣爆發式的發展。畢竟中國的市場與歐洲的市場環境不一樣,市場認知不一樣。柔印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環保,歐洲所有與人接觸的印刷品都是要環保的,報紙都是柔印機印刷的。當然,我們國內也在向綠色環保的趨勢發展,但不會一步到位,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
近年來,國內傳統廠商紛紛進軍數字印刷領域,其中包括濰坊東航的競爭對手。對于這一現象,張部長表示大家紛紛涉足數字印刷是非常正確的,數字印刷領域很寬,個性化領域非常廣,一兩個廠家不可能做全的,但是就看如何適應市場,把平臺搭建的足夠高、足夠大才能有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