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鮮果,其色澤艷麗,果香芬芳濃郁,滋味甜美醇厚,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等。深受消費者的歡迎。隴東黃土高原土層深厚、資源豐富、空氣清新干燥、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適應李子的生長發育。但地方品種老化,新品種多而雜,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產量低而不穩。為此,項目組于2000年從山東果樹研究所引進李王(日本新品種)李子在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何家坳村進行試驗,經多年的觀察記載,該品種適應本地區栽植,定植后2年掛果,8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果個特大,品質好,此時正值水果淡季,可滿足市場對水果多樣化的需求,市場前景很好。
1 試驗園基本情況
試驗園設在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何家坳村。海拔1491.2米,為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雨量480~66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9月,年平均地面蒸發量為520毫米。試驗果園面積450公頃,土壤為黑壚土,土層深厚,地勢平坦,肥力中上,無灌水條件。李王定植后加強田間管理,夏季連續摘心,秋季重施基肥,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
2000年3月份從山東果樹所引進200個接穗,以山杏為砧木進行嫁接。2002年3月中旬定植,采用株行距3米×4米,每小區20株,以地方品種梅李為對照,隨機排列,樹形采用開心形和主枝分層形。定期觀察記載物候期、生物學特性、果實經濟性狀和適應性及抗逆性,測定果實品質。
2 物候期
李王在西峰區3月25日左右萌芽, 4月18日左右初花,4月23日左右為盛花期, 4月26日落花,花期8天左右,4月底5月初展葉,5月中旬新梢開始生長。8月中、下旬果實成熟,11月下旬落葉。
3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近圓形,果皮濃紅色,全面著色,果點不明顯,果皮中厚,果粉較少,外觀極美麗,果肉橘黃色,多汁,肉質細軟,酸甜可口,香氣濃,可食率95%以上,品質極上。果核小,半黏核。結果盛期(2009—2012年5樣點平均值)單果質量178.75克,最大218.5克。平均硬度:3.44千克/平方厘米,平均可溶性固形物:17.29%。果實較耐貯運,采后常溫下可貯放7~10天。低溫下能貯1個月以上。
4 植物學特性
樹姿半開張,幼樹直立性枝條較多,生長旺盛,當年生枝幼樹最長在1米以上。葉片大而厚,橢圓形,葉脈發紅,一年生枝為紅褐色。結果盛期(2009—2012年5樣點平均值)新梢長72.72厘米,平均新梢粗為0.82厘米,平均分枝級次為2次,平均百葉重為79.37克,平均葉綠素含量56.68毫克/升。從幾年的測試結果綜合分析,2010年結果少,樹勢生長旺盛,2011年由于干旱枝短葉小,樹勢生長弱。
5 結果習性
幼樹定植后2年見花,3年結果,6年豐產,其短果枝占45%,花束狀果枝占53%,中果枝較少,自花結實率為7%,異花授粉坐果率在56%以上,豐產性和連續結果性均好。幾年的結果觀察表明,未發現有采前裂果和落果現象。定植后第3~6年(5樣點平均)株產量為32.35千克,折合畝產量(以55棵計)為1779.25千克,畝產值(6.00元/千克)為10675.50元。結果盛期(2009—2012年5樣點平均值)單株產量分別為:91.00千克,折合畝產量為:5005.00千克,畝產值為30030元(平均價格以6元/千克計),商品率為:98.72%。從幾年的產量結果看,李子產量受當地氣候的影響很大,如2010年4月12~13日本區出現了降溫雨雪天氣,過程降水量為9.1~13.2毫米,最低氣溫為-6.3~-2.0℃,李子的花蕊凍害嚴重,李子絕收,而李王受凍害比較輕。
6 抗逆性及適應性
該品種適應性強,抗寒、抗旱力強,抗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