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只手,擎起了自己的創業夢想,圓了林下綠色夢想;他靠自己的努力,不僅守護著自己甜蜜的小家,也用愛心幫助四方鄉親,帶領大家一起發展林業產業致富。他就是福建省尤溪縣湯川鄉香林村的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賴鼎地。
來到賴鼎地的果蔬園,隨處可見枝葉婆娑的楊梅林、核桃林,到處都是果蔬園員工采摘林果、蔬菜的忙碌身影。在采訪過程中,提到自己的果蔬園,賴鼎地的臉上始終難掩驕傲。據他介紹,現在果蔬園除了種植楊梅、核桃等經濟林果外,還利用林下空地,發展林下種植產業,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筆者看來,經營這樣一個大手筆的果蔬園著實不易,對于只有一只手的賴鼎地來說,更是要比常人付出1倍甚至10倍的辛苦。可賴鼎地卻說,發展林業產業是“苦中有甜”。
1997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賴鼎地失去了右手,這讓他的人生跌入了谷底。“唉!我們殘疾人出去打工,到處碰壁沒人要。一只手工作不方便,只能在家里做點事。”右手殘疾的賴鼎地打工之初飽嘗辛酸,至今都不能忘懷。
打工無望,在家創業對一個殘疾人來講談何容易。看著丈夫日益消沉下去,妻子胡美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決定全力支持丈夫創業。“一只手沒有了,你自己也一樣奮斗。”在妻子的鼓勵下,賴鼎地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活,找到了以山養山,發展林下經濟,脫貧致富的新路子,開始追逐起了自己的綠色夢想。
2005年,賴鼎地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承包了村里一片70畝的山地,簽訂了經營期為35年的承包合同,交付了林地使用費,開始種植起了楊梅。為了保證楊梅苗的成活率和楊梅品質,賴鼎地事事親力親為,他自己跑到浙江選苗,并運來了優質楊梅苗,完成了雇工、挖穴、種植、管理等大大小小的瑣事。雖然辛苦,他卻樂此不疲,感到很充實。
賴鼎地心里明白,要想種出個大、果甜的楊梅,必須從施肥、治蟲抓起。每次從山上回來,賴鼎地都要繞道去種過楊梅的村民那里交流心得,回到家一邊翻看農技書籍,一邊上網查閱資料。盡管賴鼎地把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在楊梅園里,由于經驗不足,果樹還是發生了蟲害。
經過這件事,賴鼎地意識到自己專業知識嚴重不足。為此,請農技專家到自己的果園,給予技術上的指導成了家常便飯。寒來暑往,賴鼎地不斷積累種植楊梅的經驗,楊梅樹長勢越來越好,生產的楊梅個兒大、味鮮、汁多,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由此形成的楊梅采摘休閑游也讓賴鼎地的楊梅園經營發展得越來越紅火。
楊梅種植取得了成功,賴鼎地并不滿足,他又將目光轉移到了林下,要做林下經濟的大文章。隨著楊梅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林下空間資源越來越豐富,賴鼎地看到了林下套養的經濟效益,探索起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賴鼎地在自己的果園里實行林下種養,套種了茄子、玉米、辣椒等蔬菜,逐漸達到以山養山的目標。
為了壯大果園規模,2012年,賴鼎地開始種起了獼猴桃,并牽頭成立了湯川鄉金艷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為了充分利用林下空間資源,賴鼎地還在林下種植了太子參、蘋果、柿子等藥材和林果,向林下要效益。
經過幾年發展,賴鼎地的果園面積不斷擴大,不僅綠化了荒山荒地,還為發展特色林業起到了帶動示范作用。如今,他的果蔬園占地面積200多畝,每年穩當有數萬元收入。
今年3月,湯川鄉成立了殘疾人自助組,自助組的成員都是鄉里的殘疾人。聽到這個消息,賴鼎地不僅主動要求加入,還將自己的“地芳百貨”雜貨店發展成為殘疾人聯絡站。為了幫助這些成員,賴鼎地在招聘工人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殘疾人朋友。在賴鼎地的幫助下,先后有30多位殘疾人實現了在自家門口就業。為了更好地幫助殘疾人朋友,賴鼎地還無償給鄉親提供技術指導,并利用合作社與經銷商協商價格的優勢,邀請殘疾人加入合作社,捆綁銷售林果、蔬菜等產品。
“我就是一名殘疾人,我知道殘疾人創業的艱辛,現在我發展林果產業和林下經濟取得了一些成效,做出了一點成績,我有能力幫助像我一樣的殘疾人,我就一定竭盡全力去幫扶到底。”賴鼎地的一番話樸實無華,卻讓筆者心生敬意。
賴鼎地幫扶殘疾人創業、就業贏得了湯川鄉百姓的普遍尊重。湯川鄉殘聯理事長張鐘活向筆者介紹說:“賴鼎地是我們鄉殘疾人聯絡員,他自己發展了一個果樹和蔬菜基地,不僅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還給予殘疾人技術上的指導,讓他們也發展致富起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采訪過程中,賴鼎地一心惦念的就是這些殘疾人朋友的就業致富問題。他告訴筆者,“雖然我們是殘疾人,但我們身殘志不殘。我有信心把楊梅、核桃產業做大做精,結出更甜蜜的果實;把林下中藥材、蔬果等林產品發展起來,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擎起大家共同的綠色希望。”
(據《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