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根據目前中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形勢,分析了推行“任務型,教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任務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優點以及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與反思。
關鍵詞 中學體育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設計
任務性教學法中的任務其實就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活動,所謂“任務”, 簡言之, 就是“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 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心理狀態, 任務的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的過程。Skehan (1996)提出任務實施可分為三個階段: 任務前活動、任務中活動和任務后活動。活動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目標。影響任務實施的因素很多: 任務難度、注意力的控制(時間壓力、不同的語式、提供幫助和意外的信息)。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水平加以調整與控制。如果任務選擇恰當并加以有效地實施, 它將使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保持流利性和準確性的平衡。
就目前中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多數教師對于“任務型”教學法的了解仍處在啟蒙階段,他們不了解這種教學法的優勢,片面強調學生體格基礎差,實施這種教法難度較大,而遲遲沒有行動。這種狀況必須盡快改變。筆者認為,無論從學生自身的基礎來看,還是從學校的培養目標出發,“任務型”教學法都很有必要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本文對任務型教學在中學體育課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以圖開拓中學體育課的教學思路,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實施“任務型”教學的關鍵
能否有效的在中學體育課程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關鍵在教師。
(一)努力摒棄舊的傳統觀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上,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授課以后,學生自己玩玩而已,而“任務型”教學則通常采取小班制,或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團隊精神。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在技術技能知識學習之后,再進行技能訓練,學生學得比較被動;而“任務型’’教學則是一開始就呈現任務(task),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技術技能知識并進行技能訓練,學生明確了知識和技能對完成任務的必要,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在情理之中了。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學的體育教師們也在努力改進教法,課堂上也經常有兩人或小組活動的形式等,但是筆者認為與“任務型”教學模式的要求還有距離。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吸收新信息,接受新理念,采用新教法。“任務型”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的體現。我們要深刻領會“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質和內涵,要認識到,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學科,因此我們同樣需要也同樣能夠在體育課堂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法。
(二)充分認識“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在“任務型”教學的實施中,最重要而且有一定難度的就是任務的設計。首先,教師是任務的設計者和排列者,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技術技能水平,找出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之間的結合點,恰當地確定任務的內容和形式。然后教師要向學生精心布置任務,讓學生明確任務的內容,完成任務的途徑,激發他們積極地,熱心地去完成任務,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任務所需要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實際上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的幫助學生提高完成任務的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構建
第一步驟為“設置任務,創設情境”。情境的創設關鍵在于任務的設置上,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任務設置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因此第一環節要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
從學生(學)的角度看,第一步驟為“主動探索? 激發情趣”。全體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以及新穎獨特有挑戰性的任務的提出,學習的熱情被激發出來,開始想辦法完成任務,獲得能力并從中得到樂趣。這時侯,他們的情感體現出愉悅性,對本課學習萌發了興趣。
第二步驟,“開展活動 參與指導”。教師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引導,這個時候教師不要過分強調學生的錯誤,讓他們放開手腳大膽實踐。為了讓學生的主體性更為充分地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發掘,探索精神更好地形成,此時教師要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展開自學,為后面的教學步驟做好鋪墊與準備。這時學生由最初的興趣初萌狀態,進入了“討論交流自主體驗”階段。他們可自己體驗學習內容,這時學生的情感狀態處于激奮狀態。
第三步驟,“啟發引導 誘思導學”。在完成上述步驟以后,教師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準確而又簡練地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與評價,評價的原則是重在肯定、鼓勵與引導。對學生有疑難的問題,則進行啟發講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繼續良好的情感狀態,自信的情感得到了較大的加強。
于是教學進入第四步驟,“任務分層、拓展練習”。教師指導他們掌握新動作的前提下,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任務,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進行各自的“任務練習”,其結果是“求同求異、各自發展”。在最低任務的基礎上,每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對自己來說是較優的發展。這時,他們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從而培養了自己的創造能力,而創造能力,則是各種學習能力發展的最高境界。創造的素質,是各種素質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其成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任務的難度設置要合理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到,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特殊的運動員,而是要讓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又要考慮兼顧兩頭。因此,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行共同的任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各盡其職,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完成任務。
(二)盡早布置任務,學生明確目標
通過實踐發現: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將任務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為在開始學習教學內容之前,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因此學生就通過學習有關知識,獲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務。教師在此期間不斷關照所布置的任務,關注在完成任務時特別困難的學生和內容,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學中不斷獲得完成任務所體驗到的信心、技術和能力等直至最終完成任務。這個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技能和興趣的培養過程。
(三)教師角色轉變,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在任務型活動中,教師應該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是一種媒介、橋梁,是學生活動的伙伴。在教學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曹淑忠,劉廣海.新課標下體育課任務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體育教學,2005,2.
[2]魯子問.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J].中小學體育教學,2002.2.
[3]姚孝暉,司徒衛東.任務式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教研,2012,1.
(作者單位:長沙財經學校體育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