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創業成為熱門話題。各類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創業能力的培養,各類創業計劃大賽開展的如火如荼。本文以高職類院校為例,分析研究如何提高創業計劃大賽可操作性,探討其在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創業 高職 能力
創業計劃大賽是借用風險投資的實際運作方式,要求參賽者組成優勢互補的競賽小組,提出一個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服務,圍繞這一產品或服務,以獲得風險投資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體、深入的商業計劃。自1998年首屆創業計劃大賽在清華大學舉辦以來,各高校掀起了一股舉辦創業大賽的高潮,已出現了一批創業成功的典型和案例。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創業計劃,對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拓寬就業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大學生創業計劃可操作性的幾個要點
在以往的創業計劃大賽中,學生提交的創業計劃書中不乏創意好、思路寬的作品,但大多數的創業計劃都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設立創業教育課程,奠定創業管理知識基礎。
創業教育課程是大學生獲取創業知識的主要平臺,高職院校要通過開設《創業管理》、《大學生創業實踐》等課程建立完備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如校園拍賣、小型超市、企業管理沙盤模擬等)對學生進行創業訓練,增強學生的創業綜合實踐能力。
2、組建創業導師團,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大學生創業團隊缺乏風險融資、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淺、缺乏社會實踐等原因,存在對市場把握不到位、對企業運作規律認識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可成立由專業教師、企業老總、創業成功者等有關人士組成的創業導師團,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創業的薄弱環節進行輔導,提升創業計劃的可行性。
3、做好賽前培訓,增大項目轉換的機會。
高職院校可邀請企業老總、創業成功的畢業生等人士到學校舉行演講、講座,現身說法,讓學生了解創業的過程及所需要的品質素養,提升學生創業的信心和勇氣。學生也可以借此機會結識商界有關人士,為將來創業建立良好的商業關系網絡打下基礎。
二、創業計劃大賽對培養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作用
1、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過程中,對個體起動力作用的個性意識傾向,主要包括創業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心理成分。創業意識的形成與強化是大學生從事創業活動的強大內驅力。目前很多大學生把畢業后找一個高新、穩定的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作為自己擇業的首選。而對于創業活動,既缺乏正確的認識,也缺乏進行自主創業的決心和勇氣。高職院校可通過創業計劃大賽,讓那個學生投身于創業實踐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對創業建立正確、清楚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能激發起學生的創業熱情,促使他們在畢業后把創業作為自己的一種就業選擇,利用自己的優勢的特點創辦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利的企業,不僅為自己創造美好的將來,也為社會發展乃至國家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2、幫助學生建立創業的知識技能體系。
成功的創業要建立在充足的知識與技能的儲備基礎上,要想在某一領域內開展創業活動并取得成功,就必須對該領域內的活動與基本規律有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創業計劃大賽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是課堂理論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延續。學生在制作創業計劃書的過程中,通過相互學習及參加有關的講座、培訓,能夠補充、完善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體系,為創業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技能儲備得越多,其創業活動越能有效開展,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3、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在參與團隊創業計劃的過程中,必須與團隊成員共同協作、相互激勵,在相互交流中感受靈感火花的跳躍,分享成功的喜悅。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說服能力、組織能力、信息收集與加工能力、心理承受力等多種能力素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這些素質能力是大學生完成創業過程并實現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完成自身從探索創業者向企業家轉變所應具備的重要條件。創業的過程艱辛而曲折,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不具備較高的個人綜合素質是難以成功的。
4、是學生結識未來創業合作伙伴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創業,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風險承受能力都是非常欠缺的。因此,尋找好的創業伙伴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的團隊成員多數是同學、校友關系,相互了解,互相信任。同時,相似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也使得團隊成員之間在價值觀、發展志向等方面更容易趨向一致。作為一個團隊,價值觀與為人處世的相互認同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同學往往是創業伙伴的首選。現實生活中,同學合伙創業并取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參與創業計劃大賽是大學生結識未來創業伙伴的重要途徑。
綜上訴述,創業計劃大賽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提升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在教育改革、培養復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