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不像柬埔寨,有吳哥窟那樣世人矚目的歷史遺跡;她不像新加坡,有ION Orchard那樣繁華耀眼的購物中心;她也不像泰國,有讓人流連的美食和神秘的暹羅文化,但她有獨特的歷史、別具風情的各色街巷和繁華的港灣。一個背包、一部相機、一輛自行車就可以享受越南帶給你的獨特慢時光。
啟越的越南時光之旅
這次越南之行我們選擇從南寧坐大巴進入越南:首先乘坐大巴達到中越邊境——友誼關,辦理入境手續后再轉乘越南境內的大巴前往河內,全程大概要7,8小時。友誼關的入境手續不是很繁瑣,但令人意外的是層層的檢查。每到一個崗樓就要檢查一次,光是護照就拿出來核對了四五次。按照我以往的經驗,越是發達的國家入境安檢才越嚴格,但這次在越南的入境我還真納悶,同是社會主義的兄弟,為何檢查得如此嚴格。
當大巴進入河內市區時太陽已經落山。我們選擇住在老街附近,因為這里是外國游客最集中的地方,飲食和住宿最為方便,而且離主要的旅游景點也很近。定好了旅店后,在老街的一家全店兌換了越南盾。以人民幣1比3400的匯率兌換了2000人民幣,一共是680萬越南盾。一下子看到鈔票上的這么多零還真不太習慣。懷揣著“巨款”,也突然讓我找到了土豪的感覺。一碗越南粉要3萬越南盾,這簡直是一擲千金的節奏。
河內老街:一條街,一種貨
河內老街(Old Quarter)的全稱是“三十六行街”。老街的最大特色在于每一條街只賣同一種商品。在老街的鼎盛時期,這里集中有大約三十六種不同的商品,“三十六行街”因此得名。雖然后來遠遠不止這36種行業,但三十六行的名稱卻保留了下來。今天的河內老街是國外游客最密集的區域,大大小小的商店、酒吧、餐廳、旅館、歌舞廳,燈紅酒綠地妝點著老街的千年古巷。尤其到了夜晚,老街的夜生活非常豐富。大批越南的年輕人會騎摩托車來到老街聚會,幾個人圍著一個小桌子邊吃邊聊,非常愜意。
到了越南,一定要嘗嘗越南河粉。除了那些知名的連鎖店“Pho24”之外,不要忘了路邊的小吃攤,真正的美味也許就隱藏在市井之中。在河內老街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我們嘗到了迄今為止吃到的最好吃的越南粉。后來經過我們在一路驗證,最好吃的河粉果真就出自這家。
“還劍湖”的傳說
老街的南邊是河內的另一個重要地標——還劍湖。關于還劍湖的來歷也有個有趣的傳說。在李朝之后,越南曾一度被中國的明朝吞并。但自古有云:亂世出英雄,1418年英雄黎利揭竿起義,帶領越南人們收復舊山河,將明朝勢力趕出了越南。黎利登基后,自稱黎太祖。傳說黎太祖稱帝后一日在湖上劃船,突然有一只金龜浮出水面,對黎利語日:“昔日陛下為平定天下,取我順天寶劍,今日天下太平,就請歸還”。還沒等太祖反應過來,腰中寶劍已落入金龜之口,全龜銜著寶劍沉入湖底,再也沒有露面,“還劍湖”也因此而得名。
我記得小時候學習中學歷史時,書上說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打的周圍鄰邦丟盔棄甲、望風逃竄。到了這里才知道,敢情蒙古鐵騎也連續吃過敗仗,以至于后來沒有征服越南。結束了在河內的兩天行程,我們的下一站要趕往順化。
從輝煌到凋敝的“都城”——順化
雖然從地圖上看河內與順化并不太遠,但長途大巴卻要開一整夜。在背包客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形容越南的交通:“火車沒有汽車快,汽車沒有摩托快,摩托不過五十邁。”
順化曾是越南的末代王朝——阮朝的都城。同為末代王朝,阮朝在越南歷史上的位置與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位置很相似。阮朝之所以在越南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它親歷了越南的近現代史,目睹了越南由一個東方文化為主導的國家向著西方文化的轉變。順化古城最重要的旅游景點是順化皇宮和順化七皇陵。
在阮朝前期,越南仍然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這一點從順化皇宮的選址就初見端倪。順化皇宮完全仿造北京的紫禁城建造。從地圖上看,皇宮坐北朝南,正面有香江流過。在香江之上,皇宮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小島,也正應了風水學上的依山傍水、左青龍、右白虎之意。
提到皇宮,人們下意識地會聯想到皇室的奢華和鋪張。而眼前的這座順化皇宮卻讓我大跌眼鏡,到處是殘垣斷壁,整個皇宮內部一片荒涼凋敝的景象。原來,順化古城在越南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破壞,皇宮中的屋宇幾乎無一幸免地遭到了美軍炸彈的襲擊。眼前我們看到的,只是戰爭留下的一道傷疤。我聽到身旁的一位中國游客表達對順化皇宮的失望:“這也好意思稱作皇宮,太破爛了,連紫禁城的十分之一都不如。”誠然,如果你比較的是建筑規模和文物古跡的話,順化皇宮的確無法和紫禁城相提并論。但如若比較的是保存真實的歷史場景的話,我想紫禁城則不及順化皇宮的十分之一。
“八卦”男主角:翼宗
翼宗在位43年,是阮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關于翼宗,民間流傳著不少八卦。翼宗從小熟讀詩書五經,文采頗佳,是個風流倜儻的大才子。可惜的是他對治理國家沒太大興趣,一門心思都想著風花雪月、吟詩作對了。冀宗一共有104個妻子,未過門的后宮嬪妃更是不計其數。但遺憾的是,翼宗沒有留下任何子嗣,這也直接導致皇室的血脈斷了香火。因為生前極盡奢華,怕引起盜墓者垂涎,翼宗并沒有埋葬在這座皇陵,而是埋葬在他處。據說,負責埋葬翼宗的隨從也在事后全部被秘密處死,因此翼宗究竟葬于何處也成了千古之謎。
極盡奢華的弘宗陵
弘宗是阮朝倒數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時越南已經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國運雖衰,可他卻仍不知為國計民生著想,花費重金打造陵墓,導致人民怨聲載道。弘宗陵是所有阮氏皇陵中最瑰麗的一座,此時的越南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建筑風格也發生了很多轉變。弘宗陵的建筑風格吸收了西方的元素,柱式不但保留的傳統的中式的盤龍柱,而且出現了類似于多立克式的西方柱式。弘宗陵的內部裝飾更是奢華,弘宗甚至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純金的雕像,其奢華程度可見一斑。
2月份的越南北部,依舊籠罩在陰云密布當中,照片拍出來都是灰灰的。此時的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趕往南邊去擁抱碧海藍天了。
與馬六甲齊名的港口——會安
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會安自古就是優良的港口。在17世紀初,會安一躍成為與馬六甲齊名的東南亞重要港口。由于來往的東亞、歐洲客商很多,不僅繁榮了地方經濟,而且促進了東西文化在此的融合。
越南的“Chinatown”“小東京”
在會安老城區,很早就建有來自日本和中國的僑民社區。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僑民人數眾多,并在老城區建立了五大中國會館。在古鎮的西邊,有一座建于16世紀的橋——來遠橋。因為是典型的日式風格,人們更習慣稱它為日本橋。日本橋連接了東西兩岸的日本社區和中國會館,現如今已是會安古鎮最具特色的建筑。
五大中國會館之一的廣肇會館就在日本橋的東邊幾步之遙。無奈的是,五大中國會館繼承了國內景區的優良傳統,游客一律需購票才能進入,而一般越南本地人的票價只是國外游客的十分之一。越南旅游部門的潛臺詞大概是:國外游客你也別嫌貴,嫌貴你可以不來。票價是本地人的幾倍游客還絡繹不絕,可見對于你們來說還是不算
會安古鎮并不大,主要景點都集中在一個長約2公里,寬約1公里的范圍內,只需徒步就可以逛遍整個古鎮。在古鎮的小巷里,路邊每隔一段距離都安裝有音箱,而且這些音箱都藏在燈籠里。于是,整個小鎮便都籠罩在和諧優美的古典音樂之中。漫步于外國游客云集的小巷、欣賞著各式手工藝品、品嘗著各色的越南小吃、耳畔還不時傳來優雅的音樂,那種感覺讓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如果要選出一件事物概括會安的特色話,我想八成會是燈籠(Silk Lantern)。在古時,人們用燈籠主要是為了照明。而今天,燈籠卻成為了妝點會安古鎮的最佳工藝品。
從“地獄”到天堂
越南一直以來都因大量食用狗肉而飽受國際社會的譴責,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狗狗走進越南人的日常生活,這一現象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日前,一名淚眼婆娑的婦女在親屬的陪伴下向逝去的“親人”做最后的告別,而身旁的殯儀人員重重關上火化間的大門,火苗瞬間吞沒小棺材內的逝者遺體。
匆匆安排的告別、火化及撒骨灰儀式,主角是越南一只13歲,名叫Capi的狗狗,罹患糖尿病的它當天辭世。Capi的主人Nguyen Thanh Huyen預訂了Bao Sinh貓狗之家的一站式服務,后者給寵物提供所有與給人類一樣的服務。
Huyen是一名教師,她說:“我很高興有這樣一個地方,否則我實在不知道該怎樣處理Capi的遺體”。
寵物之家擁有為寵物服務的SPA、酒店和火葬場等設施,它正在改變越南一直以來以狗肉盛宴“享譽”全球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