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今社會存在的消費異化現象,已經對大學生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而,健全大學生的人格極為迫切。
關鍵詞 消費異化 倫理規范 可持續消費
如今,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們在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和技術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不良影響,例如消費異化。
一、消費異化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
隨著西方思潮的不斷涌現,我國的大學生受影響較大的就是消費異化,他們也開始了隨波逐流。不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考慮自己的家庭支付能力,脫離了自己所承擔的對國家、對父母、對自己的艱巨使命和重大責任,而一味的盲目攀比、對物質無限的追求。從而造成了學習重心的不斷偏離、和學習目的的極不明確,忘記了自己的原來身份,忘記了大學生的首要目的就是學習。從而背離了對自身的發展,背離了健全自身人格這樣的使命。長期下去,對大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且,在他們的心理上也形成了如下的不良影響。其一、他們逐漸變得消極頹廢, 精神生活空虛, 缺乏基本的人生觀;其二、他們會因物質上的不滿足而逐漸變得自卑、心情抑郁、待人冷漠、內心過于消極,對自身的幸福感降低;其三、他們會因為物質的不斷追求而變得無法注于自己的學業,變得懶散、浮躁, 情緒易波動;其四、他們會缺乏主動性、進取心和成就感,缺乏競爭意識;其五、虛榮心、嫉妒心會逐漸在他們內心增強,會逐漸對社會不滿,甚至滋生仇恨的心理。因此,在消費異化背景下健全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就顯得極為迫切。
二、健全人格教育的方法研究
大學生人格教育是一項復雜的、艱難的工程,要順利完成它,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倫理道德教育
提倡節儉的倫理消費意識。節儉消費倫理觀念的形成與當時生產力落后有密切關系。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社會物質產品極度匱乏,不能滿足人們正常的消費需要,過度消費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遭到了社會和人們的強烈譴責。改革開發以來,由于注重科學與教育,從而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了現階段的生產力,也使社會的物質財富快速增長。然而,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存在的兩極分化仍很嚴重。因此,要提倡大學生們節儉消費,造福子孫后代。
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意識修養,樹立普世的世界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作為社會大生產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必然會帶來思想文化的一體化,需要一種普世的價值觀作為指導。大學生們只有樹立了這樣的價值觀,才會高瞻遠矚,從長遠做打算,而不會把眼光局限在眼前的享樂和攀比上。
(二)提倡合理消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人應該既會創造、又會享受;既會生產、又會消費。因此,提倡合理消費,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價值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和價值觀。心理學研究表明,物質消費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系是微乎其微的,用物質的東西來滿足精神的需要只是徒勞。人生的幸福,從根本上來說是由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一幫值得信賴的朋友、一份體現自身價值的事業、一個健康的體魄所組成。如果把人生的價值簡單地等同于物質消費,就等于把自己物化。為此,要提倡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要摒棄一些錯誤思想,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從而使自己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樹立可持續消費觀念。異化消費會對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帶來影響,這就迫使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消費行為進行反思。我們要轉變消費觀念,推崇全新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實施可持續消費。它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的基本需要為出發點,以人的健康和全面發展為目標,避免有害于人的健康和發展。大學生是受過更應該高等教育的,具有長遠的眼光和高瞻遠矚的思維模式,更應該看到可持續發展和消費的重要性。
提高消費質量、改善消費結構。在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更應該培養大學生樹立提高質量的消費觀念。消費質量提高了,消費中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就會提高,和諧社會就會構建,有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社會氛圍就會產生。穆勒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中指出:“由量的標準向質的標準轉變是未來社會進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目前,我們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經濟實力、物質生產等還沒有達到高度富裕的程度。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只有在自身的消費中提高自身的消費質量,才能為自身健全、良好人格的形成營造好的外圍環境。
總之,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是一項長期和復雜艱巨的任務,做好了人格培養這一項,將會功在當今,利在后世。
參考文獻:
[1]徐崇溫.西方馬克思主義論叢[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2.72.
[2]王琮.WTO與中國農業[N].國際商報,2000-09-07(3).
[3]王寧.消費社會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200.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