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型班級是指, 所有的班級成員共有一個讓人振奮的愿望, 同學們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學習實現自我超越, 班級成員能夠系統地思考問題, 并發揚班級團隊精神, 坦誠合作, 共同成長。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構建學習型班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構建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習型班級 建設
一、學習型班級的含義與特征
學習型班級是指, 所有的班級成員共有一個讓人振奮的愿望, 同學們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學習實現自我超越, 班級成員能夠系統地思考問題, 并發揚班級團隊精神, 坦誠合作, 共同成長。與傳統班級相比, 學習型班級有以下四大特征:
進取性。所有班級成員都想學習、能學習、會學習,班級學習氣氛濃厚,全體成員都有終身學習的愿望,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學習狀況,有切合自己學習發展水平的前進目標,能自我規劃學習。
民主性。學習型班級能使每個成員參與集體事務, 人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場合充分享受自己的權利和盡自己的義務, 可以坦誠交流自己的學習理念, 交換對學習的分析和看法, 從而有效促進每個成員自我發展。
團隊性。在學習型班級中, 同學們管理分工明確、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把彼此當作學習伙伴, 無論成績高低, 相互都可以自由地交流, 彼此相互尊重和信任。
實踐性。學習型班級中學生學習不僅是學習基本知識, 更是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型班級將采取系統解決的方法努力實踐新的方法。
二、構建學習型班級的必要性
(一)班集體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人的發展本質上是一個通過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不斷把各種潛在的發展資源轉化為現實的過程。而生活實踐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這不只是因為在眾多的發展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當且僅當存在于他所生活的群體中,個體的發展離不開群體,個體只有與他人結合,構成群體的一員,才能獲得發展的條件和手段,成為一個社會性的人;還因為個體的發展只能建立在群體發展的基礎上,沒有群體的發展就沒有個體的發展。在一個低水平的群體中我們很少發現有出色的個體。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一切人的發展”。正因為如此,偉大科學家牛頓在談到他個人的成就時常說他只是因為站在偉人的肩膀上。也正是因為如此,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平等教育理論:通過教育集體來教育個體,又通過教育個體來影響集體。
那么,應當為社會創造一個什么班集體呢?眾觀當代組織理論,我認為管理大師彼得·圣吉的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當是指導班級建設的有效思想武器。即建設學習型班級。
(二)高職院校建設學習型班級必要性
文化基礎參差不齊。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當薄弱并相差懸殊, 班上總分、各門課程的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差距可達數倍以上, 進入高職院校后, 對于一些與高中課程相銜接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 就出現教師難教、同學難學的局面。
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大多數高職生沒有自己的學習規劃至于以后要做什么, 應掌握什么技能, 重點學習哪些課程, 訓練哪些技能, 更是茫然。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得過且過, 上課聽得懂就聽, 聽不懂就不聽, 下課也不認真復習。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相當部分還有厭學情緒。
苦學精神不夠。大多數高職學生缺乏艱苦學習、奮力拚博的進取精神, 都渴望能夠學到專業上的一技之長,但不愿意遵循循勢漸進的學習規律,缺乏恒心和毅力, 無法耐心地進行大量的、反復的技能訓練, 從而影響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責任感差。相當部分高職生沒有感恩意識, 缺乏做人最基本的責任感。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的幸福, 學習不好是教師的問題, 就業不了是社會問題。總之只要出了問題, 就是別人造成, 親人、社會、朋友、老師、同學通通都應該為“我”服務! 因為意識不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當然也就做出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舉動, 把寶貴的學習時間浪費在戀愛、上網、游戲等上面。
自卑心理嚴重。從日常表現癥狀看, 高職學生存在許多負面心理, 一些學生的自我定位出現偏差, 導致心灰意冷、自卑。其中, 有的人表現為缺乏自信心、情緒低落、不思進取, 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 意志消沉, 萎靡不振。帶著這樣的心態去想自身的未來, 往往又表現為焦慮、急躁, 遇事容易莫名發火。另外,自卑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為自負自傲、自命不凡、獨立獨行, 其實這只是想掩蓋自卑的另一種表現而已。
厭學現象嚴重。是指學生對學習感到厭倦的心理現象。具有厭學心理的學生是指那些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行為上遠離學習活動的學生。其表現是: 學習無目標,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記憶不佳, 看書聽講不易掌握中心思想, 一看專業書就感到疲勞, 難以堅持; 逃課現象嚴重, 借故不聽課或隨意逃課; 考試作弊不以為恥, 違規違紀現象嚴重等。
三、高職院校學習型班級建設措施
(一)輔導員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
在學習型組織理論中, 學習的含義包括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程學習、團體學習。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識和新觀念, 分析新情況、新現象, 解決新問題, 不斷提高自己, 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 主動適應新形勢。同時, 還要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 掌握創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 并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創新活動,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如果缺乏持續學習的能力, 就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因此, 教師不僅要樹立學習理念, 還應該以一個優秀學習者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型的人, 把班級建設成為學習型的班級。
(二)輔導員應不斷參加實踐,致力于成為一個學習型班級的實踐者、研究者
學習型班級的培育者應當是學生人格的典范,他不是學生,卻生活在學生之中,他不是一個監督者,揮舞著鞭子躲藏在學生背后,而是一個精神教練,高高舉著旗幟走在學生隊伍的最前面。
1、充分了解學生:運用人格量表,EPQ、MMPI、CPI-RC、16PF等了解學生的個性;運用語義分析法、態度量表等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態度;運用社會計量學方法了解學生人際關系現況等等。
2、培養家庭式的師生、生生關系。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將賦予教師的教育以特殊的穿透力。
(三)強化班級建設
一個班的同學長期在一起學習、生活、工作,容易建立起堅不可摧的友誼,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體會到它的回報,易于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因此,學習型班級必須強化班級建設。
1、強化學習型班級文化。可以開展個體發展與群體發展的大討論,統一思想,制造輿論,成立學習型班級研究會,普及學習型班級理念,創辦內部刊物,培育全班同學的共同愿景——學習型班級的班級文化。
2、選拔培養骨干分子。
3、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以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線,組織全體同學把學習型組織的五項核心技能用到豐富多彩的班級日常生活實踐中。如可定期開展知識競賽、實踐競賽、體育競技、科研活動等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會得到鍛煉的機會,可以加強學生的反思、體驗和感悟。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