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建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呈現大規模的發展勢頭。新的施工技術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混凝土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在公路建設的實際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點,它的運用也對工程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到科學施工,合理建設,才能保證公路建設的質量。結合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實際,對混凝士主要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配合比的確定和攪拌,以及混凝土面層結構施工的詳細步驟進行相應探討,可供今后混凝土路面施工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引言
公路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強度、穩定與耐久性能好、日常養護簡單、且有利于夜間行車等諸多優點,在公路工程的建設中獲得了廣泛應用。所以,公路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選擇,拌合料的級配及其配合比,混凝土澆筑施技術水平及其質量控制等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質量。
1原材料質量控制
某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其面層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采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有:水泥、水、鋼筋、粗集料、細集料等。
1.1水泥
公路混凝土工程常采用普通的硅酸鹽水泥。對預定采用的某種品種水泥都應在施工前進行相應的物理、化學性能試驗和分析,除水泥廠家分批提供的相關產品質量檢驗單外,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還應設置專用的實驗室,對運到拌和現場的水泥進行質量抽樣檢查。
1.2水
噴灑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養護用水,對影響路面混凝土質量的酸、堿、有機物等介質含量應嚴格限制,飲用水一般可直接用于混凝土施工;非直接飲用水、湖水、特別是在海邊取的水,應嚴格控制以下物質的含量:硫酸鹽不超過2.7mg/cm3,含鹽量不超過5mg/cm3,水體pH值控制在4~8范圍。
1.3鋼筋
廠商必須對購買的各種類型鋼筋提供相應的質量測試報告及化驗單。對已運人施工現場的鋼筋,在使用前應先抽檢一部分樣品進行性能檢測試驗,在施工過程中還應進行抽檢,嚴禁使用質量不合格的鋼筋。
1.4粗集料(級配碎石)
公路混凝土工程應選用質地堅硬、外表潔凈、級配良好的石塊,白塊的最大粒徑應不超過40mm,含泥量不超過1%,針片狀碎石顆粒的比例不超過1.5%,硫化物及硫酸鹽的含量應控制在1%范圍內,碎石強度至少應達到3級。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針片狀碎石的含量應嚴格進行限制,因為其與水泥漿的粘結力相對較小,含量過大會嚴重降低和縮短公路混凝土的強度和壽命。
1.5細集料(砂)
選用的細集料砂應該質地堅硬、潔凈,砂子的細度模數應控制在
以上,含泥量不超過3%,硫化物及硫酸鹽的含量不超過1%。根據公路混凝土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供砂砂場,同時還應經常對運人公路施工現場的砂子進行質量抽檢試驗。
2路面混凝土配合比確定和攪拌
該公路路面混凝土采用的配合比為:水泥:水:砂:碎石=l:0.46:1.59:3.39(重量比),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約為380kg。經過抽芯試驗測試,養護28天后混凝土的抗折強度達到4.96Mpa,完全滿足原來4.5MPa的設計強度要求。在實際施工中,由于運往現場的砂、碎石等骨料已經含有相應的水分,實際用水量應根據集料測試獲得的含水量,配合現場塌落度試驗和施工流動性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調整。
在混凝土攪拌施工現場應安排專職質量人員跟班,其職責主要是嚴格控制混凝土拌合料中各種材料按配合比投放,控制混凝土的攪拌時間,防止水泥袋碎屑、泥塊、樹皮等雜物混入拌合料中,以及負責測試粗、細集料的施工前含水量,預留適量的混凝土做相關塌落度試驗試塊。
3混凝土面層結構施工
3.1模板安裝、現場清理
模板安裝前,首先對中間、兩邊定位樁進行測量放樣,按照設計標定的高程安裝模板,安裝結束后還應對模板的實際高程進行復測,對偏差超過允許范圍的應立即調整。模板安裝后還應對混凝土路面的澆注厚度進行檢查,以每隔15~20m選擇一個斷面,每個斷面隨機抽取3個點進行檢查,如澆注厚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面層厚度,則需把基層鑿低相應的高度,最后在模板內側涂上相應的脫模劑。
模板安裝結束并柃查滿足要求后,應清理澆注路面基層上的泥砂、浮石和其他雜物,并且噴灑足夠的水,經現場監理工程師對模板安裝和混凝土路面施工準備等檢查通過后才能開始混凝土路面的澆筑施工。
3.2混凝土澆注
(1)澆筑、振搗。該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沿線每5~6km設置一個
相應的攪拌站,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泌水、離析等現象。因此,
施工中如果只進行簡單的攤平振搗,在靠近兩側模板的區域可能會出現蜂窩、麻面現象。實際施工中,在模板旁通過人工用鐵鏟送料、翻鏟拍緊的方式,使模板旁的混凝土能夠充分填滿,再經機械振搗后就不容易初夏蜂窩、麻面等現象了。
(2)提漿、整平。首先采用平板振搗機械及電動磨盤進行混凝土路面的提漿,再用振搗梁和滾筒對面層進行整平,最后采用拉動滾筒使滾筒在混凝土路面面層滑行的方法進行整平。
(3)鋼筋安裝。混凝土路面結構采用的鋼筋材質、數量、尺寸、彎折性能、捆扎都應符合相關的設計要求,鋼筋安裝定位時要預留相應的混凝土保護層,安裝結束后立即請現場監理工程師進行檢查,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才能考試混凝土的澆注施工。
(4)表面整修、防滑處理。在混凝土路面表層水分基本風干且在終凝前,用相應的木抹對面層反復抹平拋光。表面充分抹平后,再用相應的壓紋器在混凝土表層路面設置深2mm、間隔2~3cm的橫向防滑槽。
(5)養護。在抹平壓紋處理后,均勻灑水養護。每日的灑水次數應根據當日的氣溫而定。對混凝土路面連續養護l4天后,可開始運行車輛通行。
(6)切縫、填縫。為確保混凝土路面結構和強度在切縫時不被影響破壞,在混凝土路面結構強度達到設計值30%后,可進行相應的切縫施工。切縫的間距控制在4—6m的范圍,深度為混凝士路面板厚的1/5,縫寬以3~5mm為宜。混凝土初步結硬后,首先用小扁鉤充分清理干凈切縫中的石屑、泥土雜物,并用水沖洗干凈。待切縫風下后再進行縫料澆填施工,一般選用瀝青砂或瀝青麻筋等。
(7)拆模。當混凝土路面結構達到相應的強度后即可進行拆模。
4混凝土面層結構施工的質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的每道工序進行質量監控的前提下,還應對已澆筑的混凝土路面進行外觀檢查,并與設計圖紙進行核對。檢查的項目及允許偏差的范圍如下:
(1)混凝土面層的路拱橫坡度每隔30m測量1次,允許偏差為±0.12%;
(2)通過相應的平整度儀器每隔l00m對路面的平整度進行一次檢查,最大間隙不超過5mm;
(3)每100m量測一次路面標高,標高允許的偏差為3mm;
(4)進行混凝土試塊28天強度代表值的檢測,抗壓強度應高于設計強度的95%,抗折強度應高于設計要求。
5結語
混凝土施工是公路建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施工技術,在實際施工中有諸多技術環節都不可忽視。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時,技術要求更為繁瑣。在這個意義上,它的質量高低對于公路建設的成敗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起著關鍵作用。這樣,才能夠保持公路混凝土路面長久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有效保證公路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
參考文獻
[1]文德云,公路工程施工現場控制要點[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陳青松.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探析[J].消費導刊,2013(3):161-162.
[3]張鴻杰.關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3(3):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