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螺河流域1956~2012年的降雨徑流資料,通過Mann-Kendall法和R/S法分析螺河的降雨徑流變化趨勢與持續性。結果表明:降雨量在汛期呈強持續性的上升趨勢,非汛期的下降趨勢不明顯;徑流量除了汛期的持續性下降趨勢會減弱,其他時期都會發生正持續性的變化趨勢。降雨和徑流的變化趨勢相反但并不顯著,且在汛期和全年具有較好的相關關系,說明降雨是徑流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利工程或人類活動的影響,具體需要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降雨;徑流;變化趨勢;持續性;相關關系
1.概況
螺河是粵東沿海諸小河之一,發源于廣東省陸河縣西部三神凸山(海拔1131米)東坡,主流流經陸河縣和陸豐市,自北向南流入陸豐市煙港匯入南海碣石灣。全長為102km,集水面積1356km2。螺河流域北靠蓮花山脈,南臨南海,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為山丘地,山巒重疊,中部屬丘陵、臺地,西南部為三角洲平原。干流的彎曲指數為2.0,河床比降為2.69‰。該流域建有5座中型水庫,中下游處建有蕉坑水文站,控制面積為1104km2。本次研究選取了螺河57年的徑流資料和上游10個代表雨量站40年的降雨資料,分析螺河流域的降雨徑流變化趨勢與持續性。
2.研究方法
2.1 Mann-Kendall秩次相關檢驗法
對時間序列x(i),i=1,2,…,n,n為樣本容量,確定所有對偶值[x(i),x(j)](j>i)中x(i) 構造統計量 (1) 式中, , 。當n增加,U很快趨于標準正態分布。 假設原時間序列無趨勢。給定顯著水平α/2(通常取為0.05)后,查算Uα/2。當|U|Uα/2時,趨勢顯著。當U>0時,呈上升趨勢;當U<0時,呈下降趨勢[1]。 2.2 重標極差分析法 Hurst在一系列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大多數的自然現象都遵循“有偏隨機游走”,即一個趨勢加上噪聲,并由此提出了重標極差分析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簡稱R/S檢驗法)。其原理如下: 對時間序列x(i),i=1,2,…,n,n為樣本容量,累積離差為 (2) 式中,均值 。 離差序列{ζ(i,m),i=1,2,…,m},m=1,2 …,n的極差R(m)和標準差S(m)分別為 (3) (4) Mandelbrot通過對自然界中許多復雜現象層次結構的研究,提出了分形幾何學。分形是指形態、功能、信息和結構特性等方面具有統計意義上的自相似性。以此為基礎,Mandelbrot推導出更為廣泛的指數律,R(m)、S(m)和m存在如下關系: (5) 式中,a為常數,H為Hurst指數,R(m)/S(m)為重標極差。 2.3 變化趨勢的持續性分析 Mandelbrot在分析布朗運動的基礎上,提出了分數布朗運動的概念,把布朗運動相關函數中的Hurst指數范圍推廣為[0,1]: (6) 當H=0.5時,對應于通常的布朗運動,時間序列是隨機的,未來的變化趨勢不受現在影響。當H≠0.5時,則是分數布朗運動,γ(t)與時間無關,因此分數布朗運動具有長程相關性。當H>0.5時,表示過去的增量與未來的增量呈正相關,分數布朗運動具有正持續性;當H<0.5時,表示過去的增量與未來的增量呈負相關,分數布朗運動具有反持續性。 水文時間要素的分形特征是水文時間要素分數布朗運動的外在體現,而Hurst指數從數量上表征了序列長期自相關的程度[2]。根據Hurst指數值的大小來判斷變化趨勢的持續性分級,如表1所示。 表1 Hurst指數分級表[3] 等級12345 Hurst指數值域0.50 強度弱較弱較強強極強 等級-1-2-3-4-5 Hurst指數值域0.50>H≥0.450.45>H≥0.350.35>H≥0.250.25>H≥0.150.15>H≥0 強度弱較弱較強強極強 3 降雨和徑流的變化趨勢與持續性分析 3.1 降雨變化趨勢與持續性分析 根據螺河流域上游10個代表雨量站1973~2012年降雨資料分析,螺河流域的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為2260mm,汛期為4~9月,非汛期的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8.5mm,最大月降雨量為115.1mm;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318.2mm,最小月降雨量為200.9mm。多年平均最大降雨量在6月,最小在12月,分別為461.0mm和32.5mm。 采用Mann-Kedall秩次相關檢驗法和R/S檢驗法計算分析6月、12月、汛期、非汛期、全年的變化趨勢和持續性,計算結果詳見表2、表3。其中,Mann-Kedall法選取顯著性水平α/2為0.05,查算得出Uα/2=U0.05=1.96,并對p作進行歸一化處理,即pk=p/[n(n-1)/2]。 結果表明,汛期的降雨量呈不顯著的上升趨勢,且Hurst指數=0.786,滿足0.75≤H<0.85,說明未來的降雨變化趨勢與現在的變化趨勢相同,具有強持續性。非汛期降雨量呈不顯著的下降趨勢,H=0.502,具有弱的持續性。6月和12月的降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不顯著的上升趨勢,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年降雨量呈較強的持續性下降,但下降趨勢不顯著。 3.2徑流變化趨勢與持續性分析 采用與降雨變化趨勢及持續性分析相同的方法對螺河流域1956-2012年徑流資料進行檢驗計算,得到不同時期螺河徑流量的變化趨勢和持續性檢驗結果,具體詳見表4、表5。不同的是螺河多年最小徑流量出現在1月份。 從表中可以看出:6月徑流量和汛期徑流量呈下降的變化趨勢,1月、非汛期和年的徑流量呈上升趨勢,但趨勢都不顯著。各個時期的Hurst指數在0.453~0.846之間,除了汛期徑流量的下降趨勢具有弱的負持續性(H=0.453)外,非汛期徑流量有強的正持續性,其他時期徑流量均有較弱、弱的正持續性變化趨勢。降雨和徑流在汛期和全年時期具有較好的相關關系,說明降雨是影響徑流的主要因素;但在各個時期的變化趨勢剛好相反,徑流變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利工程的調度影響。其相關系數如表6所示。 表2 螺河流域降雨變化趨勢檢驗結果 (1)螺河流域的降雨量變化趨勢都不顯著,其中最大月、最小月、汛期的降雨量具有較強、強的持續性上升趨勢。各個時期的Hurst指數在0.502~0.786之間,非汛期降雨量呈弱持續性下降趨勢,年降雨量則呈較強的下降趨勢。 (2)最小月、非汛期和年的徑流量呈不顯著上升趨勢,最大月和汛期的徑流量則呈下降的變化趨勢。非汛期徑流量H=0.846,說明未來的變化趨勢與現在相同,且呈強持續性趨勢,汛期的H=0.453,說明持續性下降趨勢會進一步減弱,其他時期的徑流量都有較弱、弱的持續性趨勢。 (3)降雨和徑流的變化趨勢相反但并不顯著,且在汛期和全年具有較好的相關關系,說明降雨對徑流變化起主要影響,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利工程或人類活動的影響,具體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文圣,金菊良,李躍清等. 水文水資源隨機模擬技術 [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2]謝平,雷紅富,陳廣才等. 基于Hurst系數的流域降雨時空變異分析方法[J]. 水文. 2008,5(28):6-10. [3]樊毅,李靖,仲遠見等. 基于R/S分析法的云南干熱河谷降水變化趨勢分析[J]. 水電能源科學. 2008,4(26):24-27. 作者簡介 李杰慧(1987-),女,廣東饒平人,水文水資源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