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橋梁從建成到使用,牽涉到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各個方面。如果出現設計疏漏、施工低劣、監理不力,管理不夠完善等均可能使混凝土橋梁出現裂縫。因此,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范和技術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及監理,是保證路橋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礎。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分析了導致市政路橋開裂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市政路橋;裂縫成因;防治對策
前言
在路橋建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其為交通的便利提供了較高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路橋建設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以及相關技術的支持。在我國市政路橋的建設過程中,路橋裂縫的出現成為了在施工質量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能否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及辦法對相應的裂縫進行處理,就成為了在施工過程中我們所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路橋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裂縫的出現往往是由于相關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的錯誤、工藝的不足、以及后續使用等方面出現的問題,才造成了市政道路路橋裂縫問題的頻繁出現。在 路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能否有效的解決路橋裂縫問題,就成為了當今路橋建設的首要問題之一,以下本文將淺析市政路橋的裂縫原因及防治對策。
1、施工工藝質量引起的橋梁裂縫
路橋在施工建造過程中需要對整體材料的使用進行細致的研究,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相關技術工藝的使用也會影響在橋梁建設中對整體質量的影響。材料的使用不僅會直接影響整體的施工建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整體橋梁的承重能力造成影響,如果施工過程中材料的使用沒有達到使用的要求,在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受外界壓力的影響,自身在沒有正確當量材料的使用下就會出現對力的承載分配不均勻的現象,最終造成橋梁裂縫的出現,所以正確施工工藝的使用,對于橋梁裂縫問題也具有顯著的影響。
(1)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蜂窩、麻面、空洞,導致鋼筋銹蝕或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
(2)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蒸發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E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
(3)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為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導致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增加,使得混凝土出現不規則裂縫。
(4)施工時漠板剛度不足,在澆筑混凝土時,由于側向壓力的作用使得模板變形,產生與模板變形一致的裂縫。
2、地基礎變形引起的裂縫
在進行路橋建設的過程中,路橋的建設基礎是建立在地面之上的。在發展的過程中道路橋梁的建設必須在原有地基的基礎之上,進行施工建設,地基能否有效的建設對整個道路橋梁的穩定以及承載力的承受狀況都存在一定的影響。地基是道路橋梁建立的基礎,是整個施工中的重點環節之一,如果道路地基的建設不夠堅實,就會出現路橋的整體塌陷,一旦整座路橋中任何一個部位與其他部位出現位移差值,都會造成路橋的斷裂,直接產生路橋橋體的裂縫。
(1)地質勘察精度不夠、試驗資料不準。在沒有充分掌握地質睛況時就設計、施工,這是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比如丘陵區或山嶺區橋梁,勘察時鉆孔間距太遠,而地基巖面起伏又大,勘察報告不能充分反映實際地質情況。
(2)結構基礎類型差別大。同一類橋梁中,混合使用不同基礎如擴大基礎和樁基礎,或同時采用樁基礎但樁徑或樁長差別大時,或同時采用擴大基礎但基底標高差異大時,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勻沉降。
(3)橋梁基礎置于滑坡體、溶洞或活動斷層等不良地質時,可能造成不均勻沉降。
3、荷載引起的裂縫
在路橋建設施工結束之后,投入運營的路橋在先期檢查過程中如果沒有質量問題,那么影響其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就應該歸結為使用過程中路橋的整體受力狀況。在路橋投入使用之后,由于路橋的建設方式影響,其能承受的荷載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如果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路橋的負載持續的增加,就會使整座路橋橋體產生疲勞。久而久之,這種由疲勞積累的壓力,就會使路橋的不同部位出現不同的疲勞性斷裂。所以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橋梁運營的荷載問題。
(1)設計計算階段,結構計算時不計算或部分漏算;計算模型不合理;結構受力假設與實際受力不符;內力與配筋計算錯誤;結構安全系數不夠;設計斷面不足;結構剛度不足;構造處理不當等。
(2)施工階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機具、材料;不了解預制結構受力特點,隨意翻身、起吊、運輸、安裝;不按設計圖紙施工,擅自更改結構施 順序,改變結構受力模式等。
(3)使用階段,超出設計載荷的重型車輛過橋;受車輛、船舶的接觸、撞擊;發生大風、地震、爆炸等。
4、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4.1 年溫差大
一年中四季溫度不斷變化,但變化相對緩慢,對橋梁結構的影響主要是導致橋梁的縱向位移,一般可通過橋面伸縮縫、支座位移或設置柔性墩等構造措施相協調,只有結構的位移受到限制時才會引起溫度裂縫,例如拱橋、剛架橋等。
4.2 日照
橋面板、主梁或橋墩側面受太陽曝曬后,溫度明顯高于其它部位,溫度
梯度呈非線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約束作用,導致局部拉應力較大,出現裂縫。
4.3 水化熱
出現在施工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厚度超過2.0米)澆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熱,致使內部溫度很高,內外溫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現裂縫。施工中應根據
實際情況,盡量選擇水化熱低的水泥品種,限制水泥單位用量,減少骨料入模溫度,降低內外溫差,并緩慢降溫,必要時可采用循環冷卻系統進行內部散熱,或采用薄層連續澆筑以加快散熱。
5、路橋裂縫的防治措施
在路橋建設使用的過程中,裂縫的出現是在所難免的事睛。在我國承建單位技術不斷革新的今天,路橋的建設技術正在不斷的完善。路橋裂縫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道路交通的承載壓力依舊非常巨大。面對路橋在建造以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從施工的源頭以及使用過程出發,嚴格保證施工的質量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減少路橋在使用建造過程中裂縫問題的出現。
5.1 路橋裂縫的防治
要將主梁裂縫粘合為改善主梁負彎矩區受力情況,并增加梁板耐久性能及剛度,同時為了在加固施工中需要將導梁移孔時,主梁及掛梁能安全承受在上通過的導梁設備重。要做好主梁及掛梁正彎矩區加固,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在荷載作用下主梁截面強度不夠需要補強。補強的措施是在鑿去原橋面鋪裝層及油毛氈后,將原橋面打毛,用錨桿在原鋪裝層厚度范圍內加一層鋼筋網,然后澆筑補償收縮自防水砼。使結構達到抗裂防滲的目的,以便解決防水問題,提高橋梁的安全系數。
5.2 路橋鋼筋結構的腐蝕防治措施
對鋼筋進行防腐處理:先將有裂痕或已經生銹鋼筋周圍的陳舊混凝土全部鏟除,用鋼絲刷或者噴砂槍除去鋼筋表面的銹蝕,在其表面涂環氧樹脂膠防銹涂料,再用環氧混凝土等防腐蝕修補材料進行灌漿,最后在其表面涂防水膜或封閉劑將其表面縫隙封閉。
6、結束語
在當前社會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道路建設得到了城市發展中市政部門的認可,沒有一條保質保量的道路就不能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便捷。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在現有科學技術的有效推動下,我國在路橋的施工技術應用以及建設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改進,但是面對現實情況,我國的路橋建設在使用以及建設中依舊存在裂縫的原因,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合理的解決。
參考文獻:
[1] 蔡玉庭. 談橋梁裂縫產生原因及防治[J]. 科技資訊. 2009(23)
[2] 閆青華. 淺析橋梁裂縫產生的原因[J]. 甘肅科技. 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