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低等級公路上,橋頭跳車病害對車輛行駛舒適性的影響并不突出,原因是公路上車速慢,橋梁數量偏少,道路路面平整度亦相對較差,人們對行車的舒適性要求較低,所以對橋頭跳車的情況也較少關注。但是,橋頭跳車對行駛車輛的舒適性乃至安全性所構成的威脅日見突出,因此,必須要重視對路面的平順程度。以下文章對路橋過渡段的施工技術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論述了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市政路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
1、過渡段施工技術
1.1 路橋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1)不設置搭板。當前,我國國內高等級的公路在其所經過的大、中橋的橋頭處都設置了搭板。但是搭板一旦被破壞了。這樣嚴重影響了車輛的正常通行,而且施工難度很大,維修費用也很高,這些因素都是不可忽視的。
(2)臺后填筑。因為填料自身的固結與施工的要求并不嚴格,若是不去對整個的臺背作加固的處理。就不可能徹底的解決路橋施工當中橋頭跳車的問題,而在我國的國內也有一些成功的解決路橋施工當中橋頭跳車的實例也恰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就像濟青高速公路所要求的構造物在臺背回填當中,就要求了要用透水性較好的砂性土或是石灰土。
(3)地基處理。如何處理好路橋施工當中橋背的軟弱地基,是控制橋頭跳車時重要的措施。我國對于軟基處理已經有了換土法、超載的預壓法、減少附加應力法、排水固結法、深層攪拌法以及高壓噴射注漿法、振動碎石樁法等等一系列的處理方法。我們可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載能力,縮小路堤和橋臺之間的沉降差。從而避免錯臺。而在修建坐落于軟土地基上的橋臺時,我們通常要采用打樁為其基礎。若是在相當厚實的軟土層之上修筑高路堤。則軟土就會因為回填的材料質量而側向的擠動并且會對基樁實施很大的力。其后果就是使得橋臺產生了水平的位移或是轉動。這也將損壞其支座和伸縮縫。有時甚至還能損壞其橋面與橋臺。
1.2 過渡段不均勻沉降成因分析
(1)臺背填料。選擇臺背的填料時,應盡量選透水性好的材料,但常用的透水性材料存在空隙率大的缺點,施工中很難控制其壓實度,由路基路面的恒載和車輛荷載也容易引起地基的壓縮變形,此外,填料的壓縮、固結、次固結引起路基路面結構層因行車作用而被壓縮。
(2)橋梁地基。大多數橋梁地基土質的天然含水量大、空隙率大、抗剪強度低,長期的自重荷載和車輛載荷作用很容易使此段發生沉陷。
(3)設計。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鉆探深度不足或地質鉆探布控過少,以至未能及時發現軟基存在,或準確探明軟基范圍和深度,從而造成軟基處治的理論計算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導致軟基處治設計不能達到規范要求。
1.3 防治沉降的設計施工要點
(1)加強路橋過渡段路堤填料的選擇。實施路橋過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謹慎地選擇施工路段的填料,將各種土壤作進行比試驗,并從實驗結果中,比較各種土壤的技術指標,從中選出最適宜的土壤作為過渡段路堤的填料。通常采用砂類、滲水性土等這樣的具有良好的級配水穩定性和壓實特性的材料作為填料。從經濟角度考慮,以就地取材為主。就地取材不僅經濟,而且取材方便不誤工。填料的選擇原則應選用干容重較大的砂類土或滲水性較好的材料。這樣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級配水穩定性和壓實特性。當采用非滲水性土時,應在土中增加外摻劑,如石灰、水泥等。嚴禁使用淤泥、沼澤土以及含草皮、樹根、生活垃圾、雜物和含水量過大的土作為填料。
(2)巧用土工格柵。土工格柵是一種具有很特殊的工程特性的材料,它具有典型的應力、應變分散,會約束土體的側向變形,控制路基填土的側向位移,從而增強路基的整體穩定性,由于土工格柵具有彈性,在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下,也會減少或不產生變形的累積,而且由于土工格柵與路基填土的摩擦作用,使上部荷載在路基中重新分配,降低了橋臺臺背局部范圍土中的垂直應力,從而減少沉降。土工格柵因以上的這些性質,而成為一種有效控制路橋過渡段不均勻沉降的措施。
(3)合理設置緩和過渡段。由于橋梁為剛性結構,基本不產生沉陷,而路基為柔性要允許存在變形,因此剛性橋面與柔性路面的銜接必然產生沉陷。因此,軟土地基處治時,各段不同強度之間需設置強度過渡段。同樣,地面上的路堤,亦需要設置強度過渡段。
2、防水施工路基面的處理
(1)道橋水泥混凝土路基澆筑后,在初凝階段使用鋼絲刷進行表面拉毛處理,這樣可增加道橋路基面的粗糙度,以增加道橋路基面與道橋防水層和瀝青路面鋪裝施工后的粘結力。道橋防水施工路基面處理的粗糙度和深度要適合所選用防水材料的需要。
(2)可以通過銑刨機來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開挖、翻修以及瀝青路面擁包、網紋、油浪、車轍的清除處理,來除掉道橋水泥混凝土路基表面的浮漿,以提高道橋路基面與道橋防水層和瀝青路面鋪裝的粘結強度。一般對路基面的浮漿進行清楚處理,可以使路基面的強度大大增加。
(3)為了提高道撟防水的功效,通常應處理暴露水泥混凝土路基面的一些細微的缺陷。道橋水泥混凝土的基礎可能產生許多細微裂紋,而這些裂紋又往往隱藏在路基面的浮漿里,可以通過打毛處理使這些裂紋暴露出來,使得防水層能直接滲透、封堵。通常用鑿毛機來進行處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附著力,增加新老水泥混凝土的結合度,從而保證水泥混凝土公路澆筑形成一個整體。
3、路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3.1 橋頭換填施工技術控制
以往在橋頭回填的施工當中。因為換填的石灰土多是處在素土的包圍當中,而且因為和素土的接頭之處施工不便,也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在路橋的施工當中。就要把臺背處路基全部都挖開,并統一的填筑石灰土,從而不再保留周圍的素土。這樣重型的壓路機就可以開進臺背處進行碾壓。用石灰土做原料確實提高了一些造價,但是這樣做可以不僅可以保證臺背的回填質量,也可以減少人工費用和小型機的實用費用,并能夠縮短工作時間來平衡全線的路基施工。
3.2 橋臺混凝土搭板及其頂層施工技術控制
在路橋施工當中混凝土的搭板要嚴格的按著我國所規范、規定的要求來立模。并且要保證混凝土表面上的坡度和平整度。由于搭板所靠近的橋頭處混凝土的頂面距和基層項面的距離較小、其基層也較薄,所以當壓路機從其上面通過時,就很容易的被壓碎或是形成薄餅。
3.3 集混凝土料質量的控制
混凝土所組成的材料當中集料所占體積就在75%以上,而且它也是混凝土當中最為主要的構成材料之一。集料能夠決定建筑的性能,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可是人們一般都認為集料滲的透性比水泥的漿體要低,而在實際的施工當中某些集料滲透的系數和水泥的漿體滲透系數的確是相差不大。其滲透性要比水泥的漿體還要高出許多,而選用那些低滲透的集料用來做防水混凝土,這是路橋施工中十分重要的。集料粒徑的大小也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而集料粒徑在較大之時,就會更加容易的在粘結界面之上產生比較較大的裂縫,其次在凝結和硬化的過程當中集料并不會收縮,而其所包裹的水泥漿體卻能產生不同的收縮,而且顆粒越大其收縮的值也就越大。所形成的裂縫也就越多。從而也就必然的導致了混凝土抗滲性的下降,最終還導致了對混凝土結構的破壞。
4、結語
隨著公路橋梁和城市立交橋的大量興建,我國各相關行業對橋梁結構的設計比較重視,技術已相當成熟。但相對而言,對路橋過渡段上的路基路面研究仍顯得十分薄弱。在路橋的過渡段之上,路面合理的結構形式與高質量材料以及先進的施工工藝對路橋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重要。做好路橋過渡段地基處治,加強控制過渡段結構施工,從而減輕甚至避免橋頭跳車現象,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參考文獻:
[1] 周慶豐. 淺析路橋施工技術及其質量控制[J].才智.2013(35)
[2] 任振華. 對路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