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日益提高,群眾對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認同,面對越演越烈的環境問題,綠色生態建筑成為各國致力研究用以緩解能源浪費、保護環境的重要武器,尤其在最近幾年來,綠色生態建筑逐漸成為建筑領域的一種發展趨勢。這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全面提升,而這種全民族、全世界的共同進步必定會推動綠色生態時代的加速到來。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原則;特征
1.綠色生態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環境是建筑發展的永恒主題,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生態問題日趨嚴重,人們越來越關注人類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綠色建筑應運而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建筑的現狀所產生的社會問題以及所導致的環境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資源的浪費的消耗、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等等,這些對環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因此,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綠色生態建筑的概念應運而生。綠色生態建筑作為實現人與自然雙贏的建筑,通過對自然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健康、生態、節能為原則和宗旨,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而且對于使用者來講,無論是從生理方面,還是從心理方面,或者是從社會方面,其都可以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了人與自然的融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設計綠色生態建筑時,建筑生態層次的檔次由設計師的意識和設計控制能力所決定。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綠色生態建筑時,首先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建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通過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加強對建筑的合理安排,正確處理好建筑之間以及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的關系,使得建筑與環境有機融合,形成一個有機結合體。
2.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原則
2.1節約能源
綠色生態建筑,最重要的是要遵循節能原則,也就是節約能源、資源,無害化、無污染、可循環。建筑材料使用應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資源,同時還要嚴格做到建材的無害化。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要求利用各種手段來創造—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實現向自然索取與回報的平衡,構建—個和諧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環境。
2.2生態和諧
建設綠色生態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態和諧。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邊的植被、微生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強調各種物體之間的共生共榮,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些都可以通過植被的多樣性、自然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化學污染的降低來體現,從而達到營造建筑周邊的環境質量的要求。
2.3設計科學,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應當是設計的根本原則。這是因為,人是社會的主體,追求高效節約決不能以降低生活質量,犧牲人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在以往設計的—些太陽能建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服務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其室內熱舒適度較低,沒有認真做到合理設計和以人為本。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這種低標準的“綠色生態”建筑很難再有所發展,也必將被社會所淘汰。從另外—個層面來講,這與國家宏觀要求也是相符的。
2.4從實際出發,不照搬盲從
綠色生態建筑應該著重強調的是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能照搬盲從。我國的綠色生態住宅設計存在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很多設計者喜歡照搬西方的現成設計,認為西方的就是好的。殊不知,西方發達國家與我國的建筑模式很不相同。其次,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也應該講究地域性特點。建筑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的氣候及其他地域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被動式集熱和制冷,從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
2.5強調整體性設計
建筑設計應強調“整體設計”思想,必須結合氣候、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切勿盲目照搬所渭的先進生態技術,也不能僅僅著眼于—個局部而不顧整體。
3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方法
下面著重對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實踐進行分析,并給出其實施策略。
3.1建筑內部環境設計
(1)能源系統設計。綠色生態建筑能源利用的實現,不但要對常規能源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更要注重綠色能源的利用,要將建筑節能放在首位。綠色生態建筑節能,設計師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設計提高到比較高的水準;2)找到合理的優化的新能源的解決方案;3)尋求建筑藝術與能源方案的完美結合。當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綠色能源,如采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無污染、可再生的優勢。
(2)聲光環境系統設計。在綠色生態建筑平面設計時,針對光環境設計來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綠色照明,如利用太陽能發電,可解決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內應盡量采用自然光,鼓勵使用節能燈具,節約能耗。另外,還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針對聲環境設計來看,設計師應考慮將臥室設置在背向噪聲源的方向,這樣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顯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區沿路適當栽植綠色植物,對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3)水熱環境系統設計。綠色生態建筑的建設關鍵是節水同時要考慮水質和水量兩個問題。一般的,綠色生態建筑可采取的節水措施有:采用節水節能型供水設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就地將污水處理成中水(中水意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經處理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景觀用水要專門設計并將其納入中水系統一并考慮。熱環境的實現更為重要。建筑區的熱系統應滿足居民的供熱舒適度的要求以及建筑節能和環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內溫度宜在20~24℃,夏季空調的室內適宜溫度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熱水三聯供的熱環境技術,或在各戶安裝散熱器溫控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4)智能系統設計。目前,大量電子通訊和自動化技術在建筑中得以運用,出現了智能化建筑,可以根據溫度、濕度、風力的情況自動調節“智能殼體”的開閉和空調量,保證了智能化大樓中智能化生產和腦力勞動的高生產率。因此,綠色生態建筑的發展也需要推進智能化的發展,進行智能系統設計。
3.2建筑外部環境設計
建筑外部結構設計主要體現在環境綠化上邊。1)綠化可以有創造性思路,可以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例如從整體出發,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多種手法,使住區內外環境協調。2)應該注重建筑周圍環境的綠化。應該盡量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因為喬木的綠化效果要比同面積的草坪高幾倍。目前,多數住宅小區常采用水泥磚鋪地,這對小區環境很不利,應盡量采用具有滲透性的生態鋪地,如格狀鋪地磚,方格中可以種草等。這樣,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環境設計要求就得以實現。
4.結語
總之,生態建筑是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的產物,它強調建筑設計與生態相結合,豐富和發展了傳統建筑的設計理論和設計實踐,是建筑與環境保護的完美結合。基于對建筑的可持續性與生態的考慮,將城市景觀環境建筑與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建筑形態與環境。現在我國建筑資源出現短缺,相信不久的將來,生態建筑會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郭明.淺談生態建筑設計[J].建筑探索,2011,(03)
[2]郭大坤.淺析現代生態建筑設計的原則及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