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建設作為民生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其質量的把控有效性一直都是各方關注的重點問題,而就公路建設過程中的技術管理領域而言,其不僅承載著工程項目完成的任務,更承擔著保障公路施工項目的質量的責任。本文以此為議題設定背景,從現階段我國公路施工的技術管理現狀分析入手,結合實際環境及實踐經驗,對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發展趨勢予以闡述,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
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原則在于以合同條款以及工程技術規范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組織規劃,實現工程設計目標。一般情況下,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圍繞技術工藝進行的,大部分都與技術保障、技術數據、技術文件、技術方案、工程測量、工程試驗、工程變更、技術檔案管理等技術相關工作有關。
一、現階段我國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現狀
所謂技術管理,指的是相關公路建設施工企業為保障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而進行的一系列圍繞施工工藝技術而展開的組織、管理工作。技術管理的概念的涵蓋內容較為廣泛、覆蓋范圍也相對較大。公路建設的技術管理工作不僅包括對生產技術的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行為,還包括以體系部門的身份協助工程項目整體實現控制目標。而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整合已有實踐經驗后,我們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公路施工技術管理與控制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第一,目前我國公路施工的技術保障力度不夠,這也是影響公路施工項目質量的因素之一。我國現階段的公路施工技術水平相比于國外而言,存在一定差距。雖然社會的不斷進步對公路施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為緩解這一需求趨勢的技術投入并不到位。也就是說,現階段我國公路施工的水平無法滿足社會對于公路施工的要求。
第二,現階段我國公路施工體系中的企業建筑團隊的整體素質不高,一些缺乏嚴謹管理制度的施工承接單位缺乏必要的技術管理體系,更甚者對于技術管理的必要性缺乏充分認識。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在此領域內的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及業務水平缺乏統一化、一致化的管理約束,造成市面上的公路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其中,具備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的數量相對較少,無法為公路施工項目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更不用說配套的技術管理體系了。
上述兩點是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實施難的根本原因,理念認識的不足以及基礎配套技術水平的劣勢,嚴重影響了公路建設行業與社會發展速度之間的契合度。由此可見,對于提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不僅具有必要性,更加具有緊迫性。
二、提升我國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的意義
公路施工技術的控制與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公路施工的技術工藝水平,并能保障公路施工的工程質量。隨著公路建設項目數量的逐年增加,公路施工技術不斷革新,在為人們帶來實際應用福利的同時,也引起了各界對于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提升的關注與研究。從另一角度看,技術管理可以理解為近年來興起的項目管理概念的分支內容,可以實現通過合理管理機制的建立、明確管理責任的劃分、正確管理理念的養成等環節,提升公路施工技術控制與管理的效用。
首先,提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可以幫助施工企業追求最大經濟效益。技術管理包含技術工藝操作所涉及的經濟成本管理,缺乏技術管理體系的約束,公路施工技術方面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僅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更有可能延長公路施工的周期,無形中增加了相關施工企業在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運營成本。由于通常情況下,公路建設項目的投入資金是基本固定的,因此,倘若沒有技術管理與控制體系,企業將會因花費成本的增加,而縮減最終獲取的企業利潤。
其次,有效的公路施工技術管理體系可以通過充分的前期工程準備,降低公路質量出現緊急問題的幾率。正確合理的技術管理工作包含公路施工項目開始前的各項準備、施工過程難點定位、施工過程重點預測、施工現場的科學管理的跟,通過配置優化提升公路建設項目的勞動生產率。而更重要的是,技術管理工作可以通過對工程整體的預測,制定緊急情況出現時的應急方案,減少了問題出現時的決策時間,并可在前期準備階段憑借經驗儲備,對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部位,提前做好技術預防,保障了公路建設項目的施工質量。
再次,近年來公路建設行業的迅猛發展,令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施工技術的有效控制與管理在公路工程建設項目質量保障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雖然相對于以往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的高頻率公路質量問題出現的時代背景而言,近一階段的此類事故、問題出現的數量有所降低,但我們不能忽視事故出現可能形成的嚴重損失。因此,對于公路建設項目的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把關嚴格程度與相關機制的完善程度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提升我國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的可行對策
對于我國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建議,需要結合上述現階段公路施工建設技術管理現狀中存在的典型不足制定,實現具有針對性地調整與完善。對于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影響技術管理有效性方案在實際操作中的落實效果。結合已有結論的整合結果,筆者按可行對策在重要度上的順序進行如下分析:
首先,提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有效性需要以改變施工參與者傳統觀念為基本要素,從認知上培養公路建設工作人員的技術管理意識,提升質量保障工作在其日常工作認知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以往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片面思想需要及時被予以糾正,令公路施工的參與人員認識到經濟價值的或許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工程質量以及完善的技術管理方案。這一點對策的提出目的在于促進公路施工過程中的人員自主改進。
其次,強調資源節約在公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性。目前國家倡導節約型社會,這一趨勢也需要被滲透進公路建設中發揮效果,從經濟利益的長遠獲取角度看,只有資源節約的有效實現,才能幫助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樣就要求,相關企業不應將眼光僅僅停留于眼前利益,而忽視了技術管理中的資源節約、有效利用環節。
再次,建立完善的公路施工技術管理體系,實現對技術質量保障的有效約束。技術管理的有效性提升不應僅僅停留于表面,而需要努力建立與之配套的相關機制。任何一類管理工作都需要完善的、合理的、科學的、可操作的責任制度,從而實現明確技術管理參與部門的具體職責。技術管理配套體制的完善性指標在于是否將各級技術人員的權、職、責進行合理明確與劃分,并且是否被切實履行。
此外,以培訓方式提升技術管理參與者的職業素養及業務水平。如前文所說,目前我國現階段公路施工技術管理理念并未正確滲透進公路建設相關工作人員的思維中,而僅僅憑借實踐教學的方式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因此,為提升人員理念的升級,培訓體系的出現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其有效性也有一定保障。而培訓的內容需要包括技術學習、技術交流、管理經驗、管理方法。理想的培訓效果是,公路施工技術參與者通過技術管理培訓,在公路施工中,主動推廣新技術,并做到對沒出現的潛在項目問題提前發現、處理。
最后,采用分級管理的技術管理模式,提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參與性。通過合理分級管理的級別職責設計,可以令盡可能多的企業工作人員參與到公路施工建設的技術管理工作中。員工之間的相互督促與共同進步,或許比傳統的單向管理方式的改進意義更加明顯。
四、結語
基于本文分析不難看出,公路施工技術管理體系的完善性革新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其努力方向可以參考本文觀點,從理念轉變、職業水平提升、體系環節完善等方面加大改進力度,從而促進公路施工建設質量與管理的兼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升.淺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J].民營科技,2011,(4).
[2]李國華.淺談公路施工技術管理.[J].科技致富向導,2011,(7).
[3]馬艷春.試論公路施工技術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