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筑行業也有了相應的發展和進步。就建筑市場的現狀來看,缺乏強有力的管制,整個行業中企業素質參差不齊,而建筑工程的質量逐漸為人們所重視。文章闡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必要性,并對當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術的必要性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建筑工程項目各個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而傳統老舊的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技術卻有待加強,項目施工過程中質量把控不嚴、實際成本超出預算成本或者項目施工管理人員思想觀念陳舊等問題逐漸不能適應新的形式,它們嚴重影響著建筑質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改革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2.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施工質量不到位
由于一些施工企業的技術素質低、質量管理差、懂技術管理的人員少,施工技術應用不到位,施工技術交底不徹底,對規范、規程、質量標準貫徹不到位,在施工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偷工減料現象經常發生,以至產生一些質量通病,嚴重影響工程質量。
2.2 施工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建筑工程施工本來就是一項比較復雜的過程,其主要表現在施工參與人員繁多和施工技術難度大兩個方面。首先,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在施工現場,人員更是繁多且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過程中很難做到對每一位人員的有效控制,所以,實際工程中個別施工人員違規操作而損害工程質量的現象非常普遍;其次,在進行施工質量控制過程中,不能有效的對施工技術進行全面控制,再加之一些施工隊伍缺乏專業的施工技術人員,使得建筑工程中時有發生質量安全事故。
2.2.1 混凝土施工技術
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在工程整體的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基于混凝土中的復雜堿骨料反應生成的熱量,一旦放出的熱量超出了混凝土的最大承受拉力,就會導致混凝土大幅度的出現裂縫,從而直接影響工程的安全使用。因此,現實中從以下幾點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開裂,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同時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在保證混凝土強度的條件下,適當減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當設計無要求時,內外溫差不超過25℃,例如防止砂石暴曬,骨料用水沖洗降溫;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在混凝土內預埋冷凝水管,通入循環水強制降溫;在拌制混凝土時,適量參入微膨脹劑或者使用膨脹水泥,補償混凝土的收縮變形;設置后澆帶,減少溫度應力和內應力的同時也有利于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等措施。
2.2.2 鋼筋連接問題
隨著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工程的內部鋼筋連接沒有達到工程的相關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鋼筋的接連技術將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建筑質量以及工程的安全性能。
2.2.3 防水技術問題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防水主要是指避免工程與水接觸的部位出現滲、漏以及有害裂縫,防水技術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整體使用,因此就需要在施工的過程中,完善工程的防水設計,加強防水意識。
3.建筑工程施工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建筑施工技術的解決措施
3.1.1 土方工程
基坑開挖時,應當保證開挖幾何尺寸、標高,邊坡應修整整齊,挖方和棄土應距槽邊1.5m 以外堆放,且高度不宜超過1.5m。另外,基坑深度不得超過設計基底標高,如局部地方超挖,應用砂石填補夯實。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標準,以此修整槽邊,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1.2 鋼筋工程
材料質量是保證鋼筋工程質量的基礎條件之一,所有進場鋼筋必須有合格證,進場鋼筋按有關要求進行分批取樣檢驗。施工作業層要執行交底制度,放樣、綁扎前,鋼筋工長要組織技術交底,解決施工重點難題,使操作人員的心中有數,照章作業。同時,現場應查對標志,檢查外觀,鋼筋表面應清潔、無損傷。鋼筋加工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作業必須熟悉施工圖紙,了解設計要求。放樣時要充分考慮施工條件,即考慮鋼筋交匯處相互穿插條件,鋼筋相互之間、鋼筋和預埋鐵件之間、鋼筋與安裝預埋之間要相互避讓,避免現場硬撬硬打影響質量。
3.1.3 模板工程
模板的支設安裝,要遵守規范規定。螺栓等預埋件必須裝插固定牢固。支柱立桿和斜撐下的支撐面應平整墊實,加設墊木。模板底面應找平,在柱上繼續安裝模板時,要有可靠的支撐,以防下沉,其平直度要校正。模板要拼接嚴密,表面平整,立面垂直。不得使用變形的模板,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凈,隔離劑涂刷要均勻,不得少涂、漏涂。拆模程序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模板拆除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3.1.4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計量、拌制、運輸、澆筑、振搗、養護等過程,各個施工過程相互聯系而又相互影響。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把關,否則會影響混凝土最終質量。對于混凝土應重點抓材質與試驗、配合比及計量、攪拌及運輸、澆筑及振搗、拆模及養護五大主要環節。配合比應由試驗室按送樣試配確定,嚴格計量。水灰比是決定混凝土強度的關鍵,因此要嚴格控制加水量。同時,攪拌時間和投料順序應符合有關規定,混凝土供應,必須保證輸運混凝土工作的連續性。混凝土澆筑前應先將模板內的木屑、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墊塊是否按要求墊好,模板的位置、標高、尺寸及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模板是否澆水濕潤等。澆筑完成后應隨時將伸出的搭接鋼筋整理到位。澆注混凝土時要注意保護鋼筋及外墻磚,外墻板的防水構造,不得使其損壞,專人檢查模板、鋼筋是否變形、移位,發現漏漿等現象專人檢修。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 以內加以覆蓋和澆水。
3.2 材料質量檢驗措施
加強材料供應商的選擇,選出信譽最好的材料供應方,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進場按規范嚴格檢驗,不合格的立即退貨。加強材料采購與進場管理,材料進場嚴格執行檢驗制度,對照材料計劃檢查材料的規格、名稱、型號、數量,檢驗是否有合格證、材料檢測報,把好質量關,合格后方能放行,并做好進貨驗證記錄。對工程材料、成品、半成品、施工過程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全面質量管理,不合格的材料或成品不得進入現場。
3.3 施工現場安全保障措施
各項施工班組應做好前進、班后的安全教育檢查工作,安全文字交底,并實行安全值班制度,做好安全記錄,施工現場應設專職安全員。同時,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必須進行書面的安全技術交底,并經常實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安全生產檢查評比活動。
3.4 施工質量把關措施
把“質量第一”的方針全面落實到一系列經營管理于生產經營活動之中。認真貫徹“誰施工,誰負責工程質量”的原則,切實做好三檢:“自檢、互檢、交接檢”工作,確保各分部分項工程均達到質量標準。嚴格執行設計規范要求規定,確保一次性驗收合格工程的實施。同時,嚴抓質量,可以每周開一次施工技術會議,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工作責任心,對工程質量嚴格按圖紙施工,不準違反操作規程。
4 結束語
綜合上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以及施工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漸高,因此,積極采用科學的建筑施工技術、不斷完善施工技術管理就成為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問題。盡管我國建筑工程事業發展速度之快,但是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施工技術管理不到位,并由此引發的建筑工程質量問題不時發生,因此,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成為目前建筑行業的重點工作。
參考文獻
[1]劉覓.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水平[J].科技風.2010.
[2]孫葉秋.加強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措施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 2011.
[3]宋錦源.探討施工技術管理的重要性[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