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蘆山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在“4·20”強烈地震的災后科學重建中,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抓重建、保民生、促就業、重人才、維權益”為工作主線,大力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建設、人事制度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各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水平,提前完成全年民生工程目標任務。
截至11月,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64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46.4%;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929 人,完成目標任務的244.47%;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71人,完成目標任務的47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2%。
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覆蓋2314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4%;其中參保繳費10289 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58%,征收養老保險基金125.28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達11696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0.8%。201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年人均提高40元,達320元。

省人社廳副廳長劉光遠在蘆山縣調研,對人社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實效給予充分肯定。
縣人社局組建了災后重建辦公室,選強配齊人員,加強統籌管理,強化監督,全力推進項目重建工作。
全力推進項目實施。人社系統規劃災后重建項目14個,總投資2860萬元。其中,鄉鎮基層勞動平臺維修加固項目9個,已全面完工;產業集中區、農業園區新建勞動保障平臺項目2個,目前均已完成主體建設。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維修加固項目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信息系統重建項目已完成;縣就業訓練中心、縣委黨校及老年大學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正在順利推進。
服務群眾推動重建。縣人社局深入開展“網格化”和“幫扶一家親”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與聯系村、城南社區192戶重建戶結對幫扶,宣傳重建政策,建立臺賬,提供幫扶服務。
創新災區就業服務工作模式。縣人社局一是將就業工作主動融入新村建設、聚居點“自管委”管理中,建立村級就業工作服務站,將就業服務工作延伸到村級,把部分業務下放到一線辦理。二是創新培訓模式,采取分散式、滾動式、上門式“三式”方法開展培訓,解決災后群眾重建、生產任務重、時間緊,無暇參與培訓、學員組織難的問題。三是會同財政部門建立小額擔保貸款“墊息”制,墊付小貸貼息資金221.57萬元,減輕了270 名就業困難人員的創業負擔。四是協調相關部門開發涉及災區公共安全的公益性崗位,先后開發了286個雨季交通地質災后監測、血吸蟲疫區衛生防疫等短期公益性崗位,安置受災就業困難群眾。
擴大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縣人社局及時將符合政策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因災失地、失林、失房的人員列為就業困難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舉辦招聘會、職業介紹推薦崗位,鼓勵靈活就業等方式保證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實現1人就業。截至目前,已開發公益性崗位541個,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18名。
開展技能培訓,支持災后重建。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就業能力,保障災后重建所需技能人才的需求。共組織2495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其中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354人,品牌培訓100人。
搭建平臺,促進城鄉勞動者就業。通過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創業服務月、“手牽手—4.20 地震災區就業援助招聘會”等專項行動,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先后舉行5 場大型現場招聘會,293家企業提供崗位1萬余個,255 名應聘人員與企業直接簽訂用工合同,1974人與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協議。通過就業信息平臺發布了6批次1萬余個崗位的就業信息,幫助1362名城鄉勞動者實現就業。
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蘆山縣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目前,建成市級見習基地1 個,縣級見習基地3個,吸納高校畢業生24人參加見習。組建創業專家服務團,舉辦專題創業培訓班,組織28名大學生參訓,實現高校畢業生創業10 人。鼓勵企業吸納13名高校畢業生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6名高校畢業生。
狠抓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先后開展創業培訓6 期,參訓人員180人;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春潮行動”創業培訓200 人,其中參加GYB 培訓90 人,參加SYB 培訓110 人。直接扶持自主創業人數21人,帶動就業48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萬元。
實施專項行動,幫扶建房困難戶就業。采取進村入戶、全面調查、建立臺賬、動態管理、定期走訪等方式,全面掌握567 戶建房困難戶家庭成員就業狀況,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重建項目吸納、鼓勵企業吸納、靈活就業等多種渠道,幫扶160 多名建房困難戶勞動力實現就業,確保建房困難戶家庭中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至少1人實現就業。
夯實基礎,掌握勞動力轉移信息。認真組織入戶進行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信息的收集、調查、整理,建立實名制臺賬,納入就業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動態管理,促進農村勞動力輸出轉移。2014年,全縣農村勞動力輸出轉移2.9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82億元。
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蘆山縣將災后重建急需的工程、財會、教育、衛生等專業納入考核招聘范圍,增加人才招錄招聘批次,充實當地人才隊伍。先后考核招聘緊缺專業事業人員56名,考試招聘事業人員118 名,其中教師57名、醫護類人員23 名、綜合類事業人員38 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員22名,及時有效緩解了人才隊伍緊缺的壓力,為全縣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柔性引進人才,優化隊伍結構。創新人才引進方式,采取“柔性引進方式”吸引緊缺人才。開展了引進縣住建局總設計師、總規劃師的工作,協助做好蘆山中學、縣人民醫院主要負責人的引進工作,為教育、衛生系統注入先進理念和技術。結合災后重建實際需要,聘用造價工程師8名,注冊審計師4名,服務全縣災后重建。開展“智力引進”,舉辦“專家服務團災區行”活動,用智力、技術支持災區建設。
動真碰硬,扎實推進勞動監察執法。主動監察用人單位120戶(次),涉及職工6000 余人。查處勞動保障違法違規現象41件(次),下發整改指令書30份,對違法違規的4家施工企業給予行政處罰,處罰金額8萬元。追發勞動者工資及經濟補償金1500余萬元,涉及勞動者2500余人次;完成了企業勞動用工備案70余家。
狠抓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建章立制,規范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和監管保障工作,從源頭實施治理,從制度上予以規范。認真落實“一戶、兩款、三責、六制度”,狠抓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監管。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構建問責體系,認真落實業主監管主體責任、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支付主體責任。整合行業主管和司法部門力量,聯合開展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實行動態監管、依法處置。
及時處理勞動糾紛,妥善解決爭議案件。依法開展仲裁,受理勞動爭議案件71件,其中仲裁調解51件,依法裁決結案19件,結案率98.59%。
落實災區社保扶持政策。蘆山縣為5家受災企業辦理緩繳社保費41萬元;1家企業預先進行失業登記,涉及失業保險金待遇30余萬元。對17 家小微企業和暫時經營困難企業降低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全年政策性減征養老保險費70萬元。
及時調整社保待遇。完成2014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待工作,全縣8175人補發養老金全部足額撥付到位,人均月增加152元。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每月由55元上調至60元,惠及全縣13370 人。將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待遇的最高支付限額由原先20萬元、13萬元,分別提高到21.3萬元、13.4萬元。
做好工傷生育保險工作。認真貫徹實施《工傷保險條例》,全縣92家事業單位全部參加工傷保險,參保職工2618人,征繳基金70萬元。積極落實農民工工傷保險,全縣11家煤礦和高耗能企業共計600名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傷生育保險實行費率浮動,56家企業下調工傷保險費率,164家參保單位降低生育保險費率,用人單位全年少繳工傷、生育保險費25萬元。
強化稽核,確保基金安全。共稽核養老保險參保單位21戶2243人,工傷保險參保單位35戶1728人,生育保險參保單位30戶1059人。對全縣10家定點醫院、11家定點藥店不定期進行核查,實地稽核醫療保險參保單位戶數534戶2051人,補繳醫療費26萬余元。認真開展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發現冒領養老金14人次,追回養老金7萬余元,追回重復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122人次17590元。
縣人社局堅持開門開放搞活動,廣泛向群眾征求意見。采取交心談話、民主測評、問卷調查、設立意見箱等措施,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36條,歸納、剖析查找出存在的突出問題,狠抓問題整改落實。細化19 個整改措施,整改問題31個,規章制度修訂完善9項、新建2項。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縣人社局在全局大興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艱苦奮斗之風,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實干的發展氛圍,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權益維護、醫療報銷、養老保險參保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586件次,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增強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