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琴 鄧安鵬
【摘 要】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創匯和增加就業崗位方面為國家做了很大貢獻。但是近年來,綠色貿易壁壘使國內許多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遭遇了巨大的損失。本文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的順利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綠色貿易壁壘;紡織品服裝出口;原因
一、綠色貿易壁壘產生的背景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科技的進步、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環保浪潮的高漲,環境因素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發達國家紛紛以環境保護為借口構筑其綠色貿易壁壘
二、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
(一)綠色法規增多 出口難度增加
世界各大發達國家大多按本國的生產技術標準和本國市場的需要,對紡織品和服裝的市場準入標準頒布了法規。2008 年6 月 1 開始執行的REACH 法規,是由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保護環境和國民健康為由首先提出,并通過WTO決議的對化學品注冊、評估和許可的法規,俄羅斯頒布“關于指定供少年兒童用產品安全的技術操作規程”規定少年兒童產品應保證符合化學、生物、機械、防火、防電、防熱安全要求以及防暴安全和輻射安全的要求。生產商(銷售商、外國生產商授權的代表)有義務保證產品安全。同時,在俄聯邦銷售的產品應進行一致性聲明或強制認證。
雖然以上兩個法規并不能概括世界市場中所有的關于對紡織品服裝的限制要求,但是可以說明中國紡織品服裝企業如果要進入這些國家的市場,就必須達到這些國家法規的規定,完成注冊。這些認證的過程以及高昂的花費都極大的增加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難度。
(二)綠色技術標準提高、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
發達國家制定的生態技術檢測標準在不斷提高,比如當今國際市場認可范圍最廣的Oeko-texstandard100由德國在1992年制定后,每年修改一次,檢測和禁用的紡織化學品不斷增加。我國的紡織品服裝技術雖然也在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的準入技術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要達到并追趕其不斷提高的進口標準,勢必會增加我國家產品的出口成本。增加的出口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產品檢驗和認證的成本、環境治理的成本和營銷成本。
(三)貿易摩擦頻繁,貿易風險增加
我國各主要出口市場國,如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生產方式,科學技術水平,環境的標準都比我國要高很多,隨著綠色生態的深入人心,綠色標準的制定和推進,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因為不符合發達國家的綠色標準而被召回、警告、撤柜或銷毀的事件頻發。2012年,歐盟非食用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RAPEX)共通報不合格產品1939例。其中,中國產品通報高達1116例,占全部通報的57.56%,因違反歐盟REACH法規而被通報的案例為179例,占化學危險類型的46.37%。以上數據表明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風險在增加,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遭受到的綠色壁壘比率提高,面臨著更大的生存壓力。
三、原因分析
(一)缺乏制定權
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傳統貿易壁壘如關稅、配額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遏制作用越來越弱,這給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帶來了一波上升的狂潮,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額連年上漲。然而整個市場份額是有限的,要想獲得相對較多的經濟利益,發達國際就逐漸利用綠色貿易壁壘來取代之前的關稅,配額對不發達國家的限制。具體做法就是發達國家通過制定更加嚴格的環境標準并且根據情況不斷提高,從而把不能及時跟上的國家擠出市場。
中國是全球紡織品服裝的最大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多年來超過50%。鑒于國際主要市場都集中在發達國際,那么要繼續保持全球市場中的紡織品服裝份額,中國紡織服裝業就不得不接受這些由發達國際制定并且不斷更新的環保技術標準和規章制度,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二)科學技術落后
在紡織品服裝的科研領域,發達國家在高科技領域處于主導地位,產品科技含量、生產效率提高迅速,競爭優勢明顯。相比之下,國內化纖企業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開發機制、專有技術和一定的生產規模,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紡織品服裝行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進而削弱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
(三)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落后
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內部管理體制不成熟,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完善,不適應現代市場環境的要求,比如我國絕大多數紡織品服裝企業的戰略決策權仍然掌握在一人手中,企業中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此外,企業內部的橫向溝通機制也不健全,缺少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導致部門間相互爭奪資源,協作性差,企業內耗嚴重。管理機制的不健全,高級管理人才的缺乏導致了我國紡織品企業在面對國際市場的時候,其競爭力、抗風險能力的薄弱。
(四)企業環保意識淡薄
我國紡織企業環保意識和觀念淡薄。在德國政府頒布118種偶氮染料禁令后,國內有關單位對我國印染紡織品生產企業就此范疇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104 種正在廣泛使用。歐盟國家規定紡織品和成衣要有環保標志才能在市場上銷售,然而在我國已已獲得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 (0ek0-TexStandard100)認證證書的企業不足3%,大多數參與紡織品服裝生產與出口的企業在綠色壁壘前不知所措。如今的紡織產品,綠色生產、綠色銷售已是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國大部分的紡織品服裝企業卻如果仍然停留在老舊的只注意產品外在元素的吸引力,不注意產品內在綠色科技成分的提高,必然會被市場逐漸淘汰。
總之,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只有積極投入到降低產品能耗,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向國際綠色標準靠攏才是生存之道。
參考文獻:
[1]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網站
[2]中國棉紡織協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