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芬,陳喜萍
(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術后切口愈合率明顯提高,感染率大幅下降,但長時間的、不合理的抗生素濫用卻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如菌群失調、二重感染等。因此,微波輔助理療作為一種傳統理療技術,以其操作簡單、患者順應性好,且能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優勢被加以應用[1]。我科對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2例剖宮產術后患者的腹部切口在傳統換藥+藥物抗感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微波輔助理療,取得了良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治療組: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42例剖宮產術后患者,年齡21~43歲。其中橫切口80例,豎切口62例;妊娠高血壓疾病14例,妊娠合并貧血15例,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癥2例,胎膜早破14例,術后發熱5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對照組:隨機選取同期采用傳統治療方案的43例患者,年齡23~39歲。其中橫切口17例,豎切口26例;妊娠高血壓疾病4例,妊娠合并貧血4例,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癥1例,切口延期愈合2例。兩組在年齡、體質、產程、手術完成質量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兩組均于術后行藥物抗感染加傷口局部換藥治療,換藥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遵守換藥流程。治療組:患者于術后使用抗生素2~3天,在術后24~48小時或留置尿管拔除后行腹部切口微波輔助理療,理療采用脈沖波,級別4~5級,以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宜。理療時切口處遮蓋無菌紗布,治療探頭距切口約5cm,每次15~20分鐘,每日一次。對照組:術后每日遵醫囑靜滴抗生素預防感染直至拆線,切口局部換藥,方法同治療組。兩組治療期間每日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如有無感染發生、有無脂肪液化等,同時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陰道流血量,對比患者住院天數。
(1)切口愈合率;(2)患者平均住院天數;(3)術后5日子宮復舊情況。根據3項指標綜合評價微波輔助理療對于不同類型切口患者的療效。
兩組均在拆線時判定療效。治療組較對照組切口愈合率高16.4%(P<0.05),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少0.7天(P<0.05),顯效率高11.4%(P<0.05),術后5日子宮復舊情況更好。綜合評價,治療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術后陰道流血量少于月經量的患者129例,占總人數的90.8%;對照組術后陰道流血量少于月經量的患者32例,占總人數的74.4%,兩組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治療組惡露排出時間少于18天的患者占25.4%(36例),18~21天的患者占61.3%(87例),超過21天的患者占13.4%(19例);對照組少于18天的患者占0.0%(0例),18~21天的患者占37.2%(16例),超過21天的患者占62.8%(27例)。治療組惡露排出時間短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治療組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術后住院4天的1例,5天的3例,6天的1例,7天的8例,8天的1例,患者平均住院6.36天;對照組術后住院7天的2例,9天的1例,14天的1例,患者平均住院9.25天。治療組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治療組妊娠合并貧血患者術后住院5天的5例,6天的4例,7天的6例,患者平均住院6.07天;對照組妊娠合并貧血患者術后住院8天的1例,9天的1例,12天的2例,患者平均住院10.25天。治療組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
治療組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癥患者術后住院7天的1例,9天的1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對照組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癥患者術后住院12天的1例,患者平均住院12天。治療組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癥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
為了避免漫長的宮縮陣痛[2],有很多女性選擇剖宮產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但術后康復卻給患者帶來了很多困擾,切口愈合程度和切口疼痛是最為常見的。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術后鎮痛問題已有了很好的解決辦法,但在促進切口愈合方面卻一直困難重重。因此,微波輔助理療進入人們的視線[3],取得了傳統治療不能達到的效果。
過去認為切口愈合不良與術后抗生素應用不足、抗生素應用強度不夠等有關。現在的研究表明:長時間、大劑量應用抗生素反而會造成細菌耐藥,導致更為嚴重的二重感染現象的發生,給患者身體及家庭造成更大危害。切口愈合與切口局部的處理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局部保持良好的血運、清潔、干燥,傷口感染現象就會明顯減少,而傷口感染與否直接關系到產婦能否安全度過產褥期,從而給寶寶提供高質量的母乳喂養。因此,確保剖宮產術后患者切口良好愈合是產科醫護人員重要的工作任務,而微波輔助理療的應用從很大程度上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在促進切口愈合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王偉宇.干擾素栓聯合微波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2):143-144.
[2]王淑貞.婦產科理論與實踐[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3]黎惠玲,黃曉虹.微波配合血竭治療慢性宮頸炎86 例[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0):12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