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點強好萊塢電影《美國騙局》最近成為第71屆金球獎最大贏家,該片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歷史上著名的釣魚執法案改編,揭露了華盛頓多位重要領導人物的腐敗。從歷史上看,一些案情復雜、取證難的案件,往往采取釣魚執法的方式。美國是釣魚執法實施比較多的國家,也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案例。但釣魚執法具有某種誘導性,一直以來也飽受爭議。 釣魚執法曾是反腐利器。20世紀90年代初,芝加哥腐敗非常嚴重,聯邦政府駐芝加哥首席調查員弗里曼靜悄悄地張開大網,尋找破綻。1991年10月,FBI 秘密地逮住一個油滑的包工頭約翰·克里斯托弗。約翰主動交代,他每月付給市議員亨利5000美元賄賂,以便在亨利的第24選區非法傾倒建筑廢料。可惜亨利不久死于癌癥。然而FBI與約翰進行了秘密交易,如果他能幫FBI逮住幾條大魚,可以將功折罪。 約翰與FBI當即達成默契,弗里曼做出詳細周密的部署。他們用FBI資金開辦公司,專門揪出貪污腐化的政府官員。FBI 給這個反貪戰役起了一個代號,叫“銀鍬行動(Operation Silver Shovel)”。該行動從1992年秘密展開,歷經3年半。當中因白宮易主,1993年伯恩斯接替弗里曼從事此項工作。到1995年為止,他們共錄下1100盤音像證據,送出賄賂15萬美元。涉案者有當選官員、公務官僚、工會領袖、黑手黨和不法商人共40有余。此后經4年多法庭訴訟,最終將6名市議員和12名公務官僚和其他人員送進監獄。 釣魚執法也被用在調查兒童色情犯罪案件中。1993年,馬里蘭州一個10歲男童喬治·斯坦利·丁斯基失蹤。司法人員最終鎖定兩個嫌疑犯。深入調查后,發現此二人常常在網上傳遞兒童色情內容,并利用網絡尋找犯罪的目標。FBI和一些地方警署啟動了釣魚執法的行動。為從普通人中鑒別出潛在的兒童性侵罪犯(即戀童癖),大量探員在網上偽裝成兒童或青少年,通過聊天室、論壇等網站,吸引這些人出現,然后將這些人一舉抓獲。 既然是釣魚,就要放“餌”,“餌”放得不對,也會遭受損失。為了打擊墨西哥黑幫的毒品交易以及對美國的滲透,美國煙酒槍械爆炸物管理局曾多次故意讓亞利桑那等地區的槍械店通過非法途徑銷售槍支,然后追蹤槍械的流通情況。2009年,美國煙酒槍械爆炸物管理局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槍械釣魚行動,試圖一舉打掉整個地下槍械交易網絡。這個名為“速度與激情”的釣魚行動涉及約2000支各式槍械。但是整個行動僅僅抓獲一些“小魚小蝦”,管理局想要打掉的地下槍械交易網絡卻毫發未損。這一釣魚行動也被稱為美國史上“最失敗的釣魚行動”。 在釣魚執法過程中,美國司法人員也曾犯下錯誤。20世紀初,舊金山有大量華人移民,當地司法機構認為一些華人正在從事非法勾當,但是苦于無法找到證據。吳偉是當時唐人街比較有影響力的商人,當地司法機構就想用釣魚執法來抓到他的弱點,逼他提供華人犯罪證據。于是司法機構派出一位臥底,移居到吳偉的街區,與之加深交往。后來臥底幾次引誘吳偉,讓其通過墨西哥向美國輸送中國苦力,從中賺取巨額利潤。最初,吳偉覺得此事實在太危險沒有答應,但是經不住誘惑,勉強做了幾次,最終吳偉被以走私、賄賂等多項罪名起訴。吳偉很快被洛杉磯聯邦地區法院判處有罪。但是巡回法院推翻了地區法院的判決,其基本意見就是:當事人在與警方臥底接觸前沒有犯罪意圖,犯罪主意是警方提出的。 無論釣魚執法情況如何,它一直是個受到關注和爭議的話題。美國司法體系中,在“釣魚執法”與“構陷”之間有一條紅線。如果操作不當,就會把“釣魚執法”變成“構陷”,這樣執法者自己就犯了法。吳偉就利用了這一條規定辯護成功。▲
環球時報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