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羅凱茵 喬荍 任建民●郭藝萌主推個人保養品及營養補充品的美國直銷公司如新的股價一年多來高歌猛進,去年同期還不到50美元,如今眼看就要沖向150美元新高。15日,人民日報刊發質疑其在中國經營方式的報道后,美國市場反應強烈,當天其股價一度跌掉21%。中國商務部16日回應稱正在核實,支持和保護直銷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任何單位、企業、個人的傳銷和違規直銷行為,商務部支持相關部門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予以查處。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6日稱,已立即要求相關工商機關調查核實。如屬實,將依法依規處理。如新在美國屢受處罰1月15日和16日,人民日報先后刊發《看“如新”怎樣編織謊言》和《看“如新”怎樣攻陷人心》兩篇報道,《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對如新在美國市場情況也進行了調查了解。如新公司自1984年創建于美國猶他州之后,外界對其經營模式的質疑就沒有間斷過。在美國,運用金字塔式的多層傳銷模式也受到嚴格監管,美國各地司法機關不斷對如新公司提出指控。1991年,美國有6個州的司法機關對如新公司展開調查,內容包括對產品虛假宣傳、夸大銷售利潤以及多層次方式發展經銷員,這6個州分別為康涅狄格、佛羅里達、伊利諾伊、俄亥俄、賓夕法尼亞以及密歇根。1992年初,如新賠錢平息5個州的指控,包括支付各州調查費用、向經銷人員退還90%貨款、更正市場宣傳方式等。1997年,賓夕法尼亞州總檢察長指控如新通過一家名為QIQ 的分支機構開展傳銷。該公司要求會員先交289.6美元成為銷售員,再通過每發展一名下線50美元的方式獲得提成。調查發現,銷售員銷售的服務以及移動電話、互聯網接入等,根本不存在,該公司也沒有相關經營資質。最后,如新不得不關閉QIQ,但將會員轉到另一家分支公司,業務實際如出一轍。在全國層面,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一直對如新以傳銷手段進行銷售展開調查。1994年,經FTC調查,如新夸大產品功效和經銷商利潤,其宣傳資料稱,銷售人員年收入“超過6萬美元”,很多人可獲得超過16萬美元年收入。但實際上70%銷售人員只獲得300美元收益。事后如新公司承諾在宣傳資料中如實標注所有銷售人員實際收入水平,并支付123萬美元罰款。1997年,FTC指控如新公司對其減肥、促進肌肉生長等產品進行不實宣傳,如新再次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交付150萬美元罰款。FTC稱,這也是3年內這家公司第三次由于違反相同法令而支付超過百萬美元罰款。《彭博商業周刊》16日稱,事實上如新長期以來因其有爭議的營銷模式,一直被財務分析師質疑“股價畸高”。大學和研究機構質疑不斷2012年8月,斯坦福大學發出一封禁止函,要求如新公司停止在宣傳材料中使用其研究人員姓名。在如新ageLOC產品線宣傳中,斯坦福大學科學家斯圖爾特·金被列為合作伙伴, 并說ageLOC是與斯坦福大學共同研發產品。如新稱該產品可通過“基因重置”技術延緩衰老,該產品占銷售總額四成。該科學家表示,確實曾與如新開展過合作,但由于研究沒有進展,雙方合作關系已在2011年終止,并表示從未從合作中獲得任何經濟收益。斯坦福大學發公開信的背景是,美國一家知名研究機構香椽此前剛發布研究報告,對如新進行公開質疑。報告稱“如新在中國是一家違法的傳銷機構,在美國也明確違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相關法律,并謊稱與斯坦福大學合作開發ageLOC系列產品”。《環球時報》記者對香椽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進行電話采訪。萊福特稱,他發現“如新在中國開展的其實就是傳銷。”2013年10月,香椽再次發布有關如新的報告,指出中國銷售額占如新總收入近三成,其中國內地2013年第二季度銷售額飆升至近2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45%,若去除中國市場,過去一年如新在全球銷售收入呈負增長。萊福特說,他注意到人民日報的報道及如新受到的沖擊,如新沒有對其違法行為負責,“中國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不能讓如新公司為所欲為,應該讓這個公司關門。”經營手法“就像賭博”記者聯系到如新一名前成員卡爾。卡爾自稱是如新創始成員,在如新工作9年之久。他對記者表示,他的前妻和如新創始人羅百禮是好朋友,他們夫妻幫助羅百禮組建如新公司,從5000美元起步,而到銷售額數十億美元時,卡爾離開了如新公司。卡爾稱,離開的原因是發現如新是一家“腐爛的公司”,“如新的經營手法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賺錢方式。少數掌握公司的人已獲得利益,其他人什么都得不到,這就像是賭博。”美國當地時間15日下午,記者向如新公司美國總部發去采訪郵件,如新公司女發言人卡拉(Kara Schneck)回復稱:“我不確定公司負責人能否接受采訪,他們中有人在國外出差。請把具體問題發過來,我們將盡力在郵件中回答。”記者隨后發去采訪提綱,但至截稿時仍沒有得到回復。▲
環球時報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