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 莉按照《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建設進度,到2015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鐵路1.6萬公里以上。目前高速鐵路里程已突破1萬公里,在建規模1.2萬公里,這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在加快國內高鐵建設的同時,中國高鐵也在積極地“走出去”。“中國高鐵走出去,總體目標有兩個,一是支援當地建設,二是穩定增加我國的資源與能源供應?!敝袊こ淘涸菏客鯄羲?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高鐵走出去總的要求是,必須用我們的技術、標準和設備,是全套一起出口,而不是單獨的某一項?!爸袊哞F正處于走出去階段,據我了解,中國一整套高鐵技術完全真正走出去,目前還沒有?!北本┙煌ù髮W教授王元豐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與日本和德國相比,中國高鐵的明顯優勢在于成本和價格更具國際競爭力。高鐵成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土木工程,路基、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機車車輛,比如中國的“和諧號”。中國高鐵在機車車輛制造上,與日德相比差距不大甚至有一定優勢。王夢恕說,中國高鐵在路基、橋梁、隧道建設以及鋼軌鋪設、無縫線路長度及聯網方面,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水平。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各異,這就需要我們的鋼軌及鋪設具備更強的適應性。目前中國高鐵能適應攝氏100度的溫差。中國高鐵用的是無砟軌道,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維修工作少。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王夢恕說,目前,中國很多在建及規劃中的高鐵都是直線修建,遇山就修隧道,不繞行。中國的隧道修建標準很高,相比日本、德國有優勢。此外,在一些特殊地段,我們采取“以橋代路”(橋梁代替路基)的措施,很好地解決了路基下沉問題,建成后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中國高鐵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各國軌距標準不統一,王夢恕說,我們的軌距屬于標準軌(1435毫米),與歐盟一樣,但俄羅斯是高于1500毫米的寬軌,西南沿線部分國家則是窄軌,寬只有約1000毫米,這就需要首先統一標準,否則就需要換軌,戰略上也不安全。所以我們才堅持技術、標準與設備一起出口。王元豐說,中國高鐵主要在兩個方面存在不足,一是列車控制系統方面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另一個是中國高鐵運營管理經驗不足,還需要不斷積累和改進。日本和德國的高鐵已經運營了幾十年,經驗遠比我們豐富。王夢恕說,我們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過于多注重設計人員的培養,不注重工藝設計及實際操作人員的培養?!?/p>
環球時報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