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用海
為加強財政對鄉鎮財政資金的內部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制度,推進鄉鎮財政資金使用及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財政監督局組成調研組深入鄉鎮、村,走訪農戶,查看現場,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如何加強鄉鎮資金監管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
臨武縣總面積1375.24 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9個鎮9個鄉),4個農林場所,1個國家森林公園,300個行政村(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7.5 萬人。全縣設置鄉鎮財政所18個,2012年該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44 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78 億元,財政總支出14.35 億元。鄉鎮財政資金按來源分為上級財政部門下達、上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共同下達、主管部門直接下達和鄉鎮財政本級安排的資金。具體包括鄉村基本支出經費、鄉村項目建設資金、財政補助性資金以及鄉鎮組織的本級收入等。2012年納入鄉鎮財政監管資金1.1 億元,其中:補助性資金9270 萬元(其中惠農補貼資金7307 萬元),項目性資金1848 萬元(其中農村“一事一議”項目資金1476 萬元、鄉鎮“五小”建設資金60 萬元、農村基礎設施項目資金312萬元)。公開公示補助性資金89 次,抽查補助類資金67 戶次,巡查工程項目20 次。
1、規范了賬戶。各鄉鎮統一設置賬戶,在賬戶設置中取消鄉鎮政府及所屬機構在各金融機構的所有賬戶,全縣所有鄉鎮財政所只設四個賬戶:預算賬戶、單位賬戶、計生賬戶、村賬賬戶。臨武縣推行“鄉財縣管”核算模式后,鄉鎮財政收支由財政所各自獨立核算。
2、健全了制度。為確保鄉鎮財政資金的安全,臨武縣財政監督局按照財政部預[2010]33 號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制定了《臨武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實施細則(暫行)》辦法,通過細化監管措施,保證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建立了政務和財務公開公示制度,公開公示補助政策和補助對象及補助金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項目、內容,特別是項目工程類,在動工前和動工后拍照建檔,公開公示時間不少于7 天,并將公開公示后的圖片等資料備案存檔。所有項目建設資金都要實行抽查、巡查,并有相應的記錄(備查)。要求各鄉鎮財政所將財政資金監管的相關資料必須收集、歸檔并裝訂成冊,每個季末上報縣鄉財局。
3、完善了機制。臨武縣財政監督局與相關股室協調指定專人為信息聯絡員負責傳遞各級財政部門下達的指標文件信息及時傳遞到各鄉鎮財政所,要求建立鄉鎮資金監管信息傳遞網絡,完善回執登記、監管記錄;設置信息臺賬,建立電子文件夾。鄉鎮成立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抽查、巡查制度,由財政所牽頭、部門配合,對于抽查、巡查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糾正,保證鄉鎮財政資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4、強化了監管。全縣在財政所建立了財政涉農補貼農戶基礎信息發放平臺。為確保各項涉農補助資金及時、準確、安全發放到農戶手中,每年定期將農戶名、地址、聯系電話等基礎數據錄入農民補貼網絡系統。對死亡戶、新遷戶、變動等信息及時掌握,如有變動的信息需經村委出具有效證明方可更改發放補貼信息,保證涉農補貼資金信息完整、真實、有效,確保補貼資金準確發放。各鄉鎮建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來信來訪制度,對來訪人員熱情接待,認真聽取反饋意見,做好記錄,盡量讓來訪人員滿意。針對財政補助性資金涉及面廣、資金量大、流動性強的特點,財政所把項目資金作為監管重點,全程監管。一是嚴把項目申報關。財政所通過對項目主體進行實地考查,查看是否虛假立項。二是參與項目招投標,全程監督。三是加強預算支出管理,財政所實地查看工程進度按工程進度撥款。四是做好項目完工驗收和績效考核工作。對資金撥付、結算驗收等過程都進行公開公示,按照財務報賬制要求,實行專賬核算,??顚S?。為更好開展資金監管工作,在各鄉鎮設立財政資金監管舉報電話、舉報信(郵)箱,并對外公布,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通過建立制度、完善機制、改進手段、強化監督,有效提升了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水平,增強了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一些鄉鎮領導主要精力在于鄉鎮經濟發展和資金籌集,資金監管意識不夠強,精細管理還做得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發展,輕監管”、“重資金分配,輕使用監管”、“重項目申報,輕后期監督”的現象。實施鄉鎮財政監管,涉及縣鄉村很多部門和人員,可能會得罪一些縣級主管部門和鄉村干部。實施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主要由鄉鎮財政等業務人員完成,職務低、責任大,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人員深感監管工作說來容易做來艱難,在履行監管職責時,會出現畏難、怕事等不良現象。
由于近年來縣、鄉財政業務職能的不斷擴大,都需要增加工作人員,但大多數鄉鎮只有兩個人,個別的所甚至只有一個人,加上財政所人員還要被鄉鎮政府安排到其他工作組工作,資金監管等業務工作時間難以保證。由于新入財政所門檻加高,財政所近十年來很少通過正式渠道引入高素質人才,許多鄉鎮財政所出現了干部老齡化趨勢,一些財政所干部思維僵化,不愿學習新事物,業務能力很難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近年來財政所業務從稅收征管、會計核算轉為了面向農村補貼和基層建設為主的服務性工作,對專業性較強的經濟合同、工程預決算和工程質量檢測等業務不熟悉,培訓機會又少,由于人手不足而新聘用的人員也因業務素質和工作經驗原因很難開展財政資金監管工作。
鄉鎮資金來源復雜,有些從部門單位直接撥到了鄉鎮,有些沒來得及印發指標文就先撥款,還有些從財政部門轉到其他部門后再分配到鄉鎮,這些資金都不能很好的監管。有些金融機構在撥款中也是將幾筆資金打捆撥付,沒有注明資金性質,財政所收到后也難以監管。由于沒有相應的監管管理軟件,縣鄉財部門實施資金監管往往要主動上門到相關股室要信息(下撥到各鄉鎮資金指標文),收集后再由鄉財局傳遞到各鄉鎮財政所。但有些資金指標文件帶有保密性,鄉財局要去拿取指標文件很不容易,即使領導打招呼,股室不執行也沒辦法。這使得鄉財部門及鄉鎮財政所獲得的資金流動信息相對滯后,嚴重影響了監管效果。此外,目前資金監管制度很多,看似很細,但有的內容不切實際,過于籠統,執行起來難度大。
要進一步加大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宣傳力度,使各級部門明白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重要性、迫切性。完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領導機制,形成各級政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建議上級財政和編制部門盡快審批臨武縣財政所的增編補編計劃,招考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充實到基層,解決財政所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建議上級財政部門組織更多的業務培訓活動,學好更多的新知識,以適應新時期新的工作要求。
組織開展若干期財政資金監管培訓班,分期分批對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干部進行培訓。組織鄉財系統領導及業務骨干對資金監管工作先進單位進行交流學習,以整體提高全市監管水平。
根據《財政部關于發揮鄉鎮財政職能作用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意見》(財預[2008]406 號)和《財政部關于印發切實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財預[2010]33 號)及財政部《關于印發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辦法和流程的通知》(財預[2011]564 號)文件精神,結合自身實際,出臺相應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細化工作標準,加大年終考核力度,防止走過場。

加強縣財政內部股室相互溝通,確保各業務股室資金信息資源共享。建議上級財政部門組織研發資金監管信息管理軟件,確保各級鄉鎮財政資金流動信息能夠及時反饋到鄉財部門,便于事前、事中、事后監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