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華
(秦皇島市昌黎縣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河北 秦皇島 066600)
據建設部門統計,在建筑工程事故中由于地基以及建筑基礎所產生的工程問題占總事故數量的23%。在進行施工以及建設過程匯總,最難的環節并非是建筑上部,而是基礎工程施工,雖然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大多為建筑的上部結構,并且千變萬化,但是通過測量以及外部觀測通常對其結構都能夠進行控制盒預知。但是建筑的基礎以及地下施工就很難把握和控制,由于地下土層分布無法控制,人們只能夠通過鉆孔取樣的方式對土層信息進行掌握,再通過施工后的釬探對表層信息進行分析,但是更深層的情況人們仍舊無法清晰的了解,只能夠憑借經驗進行處理。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會存在誤差,直接對建筑的質量以及性能造成影響。并且由于這些隱患都是存在于隱蔽工程,在竣工后無法查明,即便是隱患繼續發展也無法察覺,最終導致惡性事故。
2.1 地基基礎的設計應當根據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結構型式和工地的土質條件,并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在適用與經濟的前提下,要保證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結構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發生裂縫或損壞。
2.2 基礎事故發生的幾率相對較高,只有提高防患意識,在施工中對癥下藥,做好勘察以及設計審核工作,保證基礎施工質量能夠達到質量標準要求。
2.3 借鑒事故經驗。相關人員在進行施工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事故案例進行仔細的分析,總結經驗,并學習成功案例的方式方法以及經驗,提高自身施工水平,保證施工質量。
2.4 對于已經存在的基礎隱患淫蕩及時的予以修補消除,尤其在震區,不能忽視任何基礎隱患,否則一旦發生地震將帶來毀滅性的的災難。
2.5 建議編制有關防止地基基礎工程事故的法規,以使有關方面重視這項工作。
(1)問題。在施工中地質勘探是施工的基礎,但是往往在勘探過程中會由于勘探孔的問題而造成勘探結果不正確,例如,孔間距過大﹑孔深過淺或者土體取樣不規范﹑數量不足等等,另外承載力不足或者樁周靡阻力不足都會對勘測結果造成影響;而針對施工設計,由于文件中相關資料存在問題,因而會出現樁型同施工要求不符,或者地面標高不足﹑不清晰等問題。
(2)防治措施。在進行基礎施工前,需要對施工文件以及勘探資料進行詳細的研究以及認真的核查,若場地中樁基持力層相對變化較大,那么應當適當的對勘探孔密度畸形增加;若是施工需要,可以進行二次勘探,從而避免由于持力層過薄而發生基礎剪切破壞。若是場地中存在軟土層以及回填層,則應當仔細檢驗是否存在負摩擦影響。
(1)軟土基具有天然含水量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壓縮性高﹑強度低等特點,因此施工常用處理方法有置換土﹑拋石擠淤﹑砂墊層置換﹑反壓護道﹑砂樁﹑粉噴樁﹑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織物等。
(2)濕陷性黃土土質較均勻,結構疏松﹑孔隙發育。施工處理方法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滲的措施外,可根據工程具體情況采取換土法﹑強夯法﹑擠密法﹑預浸法﹑化學加固法等進行處理,并采取防沖﹑截排﹑防滲等防護措施。加筋土擋土墻是有效防護措施。
(3)膨脹土基可采取用灰土樁﹑水泥樁或用其他無機結合料對膨脹土基進行加固和改良;換填或堆載預壓進行加固;采取防水和保溫措施,如設置排水溝,設置不透水面層結構等。
(1)孔口高程的誤差。一是由于地質勘探完成后場地再次回填,計算孔口高程時疏忽而引起的誤差;二是由于施工場地在施工過程中廢渣的堆積,地面不斷升高,孔口高程發生變化造成的誤差。
其對策是認真校核原始水準點和各孔口的絕對高程,每根樁開孔前復測一次樁位孔口高程。
(2)鉆孔深度的誤差。有些工程在場地回填平整前就進行工程地質勘探,地面高程較低,當工程地質勘探采用相對高程時,施工應把高程換算一致,避免出現鉆孔深度的誤差。
在基礎施工中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響,基礎施工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而由地下水造成的管涌以及溶蝕便是由此引發。
(1)基礎埋深。對于埋深的確定需要以地下水位以及凍土層為參照,首先基礎應當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并且不能夠超過凍土層最下端,這是最佳位置。其中,凍土層的形成主要由土壤中存在毛細水導致。
(2)施工排水。該項施工環節主要針對基礎埋深在地下水位下的基礎施工,此時無論是開挖還是施工都需要進行排水,若是排水工作沒有做到位,或者由于踩踏造成基槽損毀都有可能發生事故。
(3)地下水升降。地下水是隨時都在變化中的,地下水位降低便會直接對其上的建筑基礎造成影響,導致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降。
(4)溶蝕現象以及管涌現象。若基礎建設區域存在石灰巖,那么地下水便會導致基礎溶蝕,若區域中存在承壓水,那么就會由于壓力作用,而造成管涌現象。
(5)空心結構浮起。若是將水池﹑油罐或者較為空的地下工程,若是超過地下水位,那么該類結構就會發生上浮現象。
當基礎事故發生之后,最應當做的事情便是分析事故原因,只有對事故發生的引發因素進行合理的分析,才能找出事故發生的關鍵,予以解決和處理。繼而才能夠進行仲裁,保證仲裁結果的公平性,同時對事故責任進行明確。如此一來才能夠避免下次事故的發生。通過正確合理科學的分析,才能夠保證基礎病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才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隊項目施工中,由于設計﹑技術以及使用等引發的基礎問題,多數是由于施工人員在施工中的主觀錯誤導致。通過勘查﹑檢驗以及對設計施工的審查等,可以有效避免錯誤的發生。
[1]崔干祥.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M].科學出版社,2002.
[2]羅福干.建筑結構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