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洪宇
(福建省尤溪縣中醫院,福建 尤溪 365100)
上肢洗傷方薰洗在橈骨遠端骨折后期康復中的應用
盧洪宇
(福建省尤溪縣中醫院,福建 尤溪 365100)
目的觀察中藥熏洗對橈骨遠端骨折后期腕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120例橈骨遠端骨折保守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兩組早期均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后期去除外固定后,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功能鍛煉;治療組結合中藥熏洗治療,療程3個月。結果治療后治療組優38例(63.33%),良14例(23.33%),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優17例(28.33%),良23例(38.33%),總有效率為66.67%。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中藥熏洗治療能促進橈骨遠端骨折后期腕關節功能的恢復,療效確切。
橈骨遠端骨折 中藥熏洗 康復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橈骨遠側端3 cm范圍內的骨折,橈骨下端膨大,其橫斷面近似四方形,松質骨和橈骨干密質骨交界處為應力上的弱點,易發生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7%[1],該骨折大多保守治療,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但骨折后期因關節周圍腫脹、粘連,嚴重影響了患肢的功能恢復,所以盡快康復、減輕患者痛苦是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關鍵。筆者采用上肢洗傷方薰洗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后期患者60例,并設對照組60例進行療效觀察,獲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治療組年齡45~88歲,平均68.5歲;損傷程度涉及關節面骨折14例,不涉及關節面骨折36例,粉碎性骨折10例。對照組年齡50~92歲,平均68.3歲;損傷程度涉及關節面骨折12例,不涉及關節面骨折39例,粉碎性骨折9例。全部病例無神經、血管及開放損傷。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損傷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骨傷科手冊》有關標準,并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及X線攝片、CT檢查結果制定患者的納入標準:有外傷史,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傷后腕關節周圍腫脹,疼痛,前臂下段畸形,壓痛明顯,X線攝片可明確診斷。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標準;愿意配合相關調查工作。排除標準: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合并有內臟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或有并發癥影響到腕關節者,牛皮癬、褐黃病、代謝性骨病等;不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資料不全(觀察中斷和失訪者)等影響療效判斷者;腕關節皮膚損傷不適宜作為觀察者;不符合年齡或不能正確表達用藥感受者。
1.4 治療方法 120例病患者均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4周,常規早期功能鍛煉以及內服辨證中藥湯劑。定期復查X線片及調整夾板。(1)治療組病例解除外固定后,用上肢洗傷方熏洗,方藥組成:伸筋草15g,透骨草15g,荊芥9g,防風9g,紅花9g,千年健12g,劉寄奴 9g,桂枝12g,蘇木9g,川芎9g,淫羊藿9g。上藥加水3 L,浸泡約10 min,加熱煮沸,水開后繼續煮約20 min,藥液同藥渣一起移至小臉盆,先以蒸汽薰蒸患肢,待水溫降至適當時,將患肢浸泡入藥液里,在薰蒸浸泡同時進行各關節功能練習,共約20 min,每日早晚各1次,藥液同藥渣留置備用,下次使用只需將藥液煮沸,若藥液減少加入適量水。每劑藥可用2~3 d,2周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各療程間隙休息1周。熏洗外時間及間隙休息期進行常規關節功能鍛煉。(2)對照組病例進行常規關節功能鍛煉,并配合使用消腫通絡止痛成藥噴涂外擦。
1.5 療效標準 優:腫脹消退,疼痛消失,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良:疼痛消失,腫脹基本消退,肢體功能活動基本恢復,能夠參加正常工作。中:疼痛明顯減輕,腫脹消退1/2或以上,肢體功能活動基本接近正常。差:疼痛、腫脹等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肢體功能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治愈與顯效病例之和與總例數的百分比。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3個月治療后,對兩組患者受傷腕關節進行功能評定。治療組60例除1例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恢復,優38例(63.33%),良14例(23.33%),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優17例(28.33%),良23例(38.33%),總有效率為66.67%。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1)。
腕關節是全身最重要、活動頻率高、功能恢復要求較高的關節之一,治療不當易導致腕關節慢性疼痛和僵硬,嚴重影響手的功能。骨折治療的目的是恢復腕關節持續、無限制、無痛的功能活動[2]。
中藥熏洗具有操作簡便、使用安全的特點,以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為指導,運用熏洗方法將藥物施于患處皮膚,以發揮其疏通經絡,調整氣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達到治病目的。方中伸筋草、透骨草舒通經絡;荊芥、防風、桂枝、千年健、淫羊藿溫經通脈、祛風除濕;紅花、蘇木、川芎、劉寄奴活血散瘀消腫止痛;藥理研究認為桂枝能使血管擴張,調整血液循環,使血液流向體表,改善微循環[3];有研究[4]認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藥物可以改善橈骨遠端骨折局部血液循環,使瘀去骨續。方中各味藥材有舒筋活絡、除濕消腫、通利關節、補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熏洗時通過藥物及溫熱作用,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使腫脹消退,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且具有安全、方便、無不良反應等優點,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邢亞萍.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加中藥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6):152-153.
[2]陳才興.乳紅消瘀方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58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1,46(4):271-272.
[3]李薇.海桐皮湯熏洗在老年橈骨遠端骨折后期愈合中的康復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11):152-153.
[4]尹海建,余金結,張俊,等.中藥熏洗在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中的作用[J].中醫藥導報,2010,16(12):53-54.
R274.1
B
1004-745X(2014)03-049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3.049
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