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華 溫元強 陳 立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四川 成都 610017)
針刀結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療頸肩背部急性肌筋膜炎80例
何桂華 溫元強 陳 立
(成都軍區機關醫院,四川 成都 610017)
急性肌筋膜炎針刀利多卡因
頸肩背部急性肌筋膜炎以廣泛頸肩背部疼痛以及頸部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發病急、疼痛程度重,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筆者近年來以小針刀淺刺結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療該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成都軍區機關醫院疼痛科門診患者80例,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其中男性33例,女性47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5.5歲;病程1~7 d。
1.2 治療方法(1)針刀治療:患者取坐位,兩手屈肘疊放在升降床沿,額頭緊貼手背,在斜方肌、頸夾肌、菱形肌等肌腹處尋找壓痛點并標記,如有扳機點重點標記,如廣泛壓痛一般單側選3~4個點。皮膚常規消毒,采用同側標記點先下后上的治療順序。①頸背部操作:左手拇指在痛點處加壓使皮膚形成凹陷,右手持漢章牌50mm×0.8mm針刀,針體與肌纖維走行平行,緊貼拇指指甲快速刺入皮膚,繼續緩慢進針至刺破肌筋膜淺層為度,縱向、橫向擺動針體2~3次。出針并按壓針眼至無出血。②肩背部操作:左手提捏斜方肌,右手持針刀快速刺入皮下,并刺破筋膜,縱向、橫向擺動針體2~3次,出針按壓針眼。(2)利多卡因注射治療:針刀治療后,以5號注射針頭連接10mL無菌注射器多點散刺的同時注射0.25%利多卡因注射液,針刀操作點必須注射,另可在痛區廣泛散刺注射,進針深度以穿破肌筋膜淺層為佳,每點注射0.25~0.5mL。術畢創可貼敷針孔處,24 h內勿沾水,局部保持清潔。上述治療均在來診時進行1次治療,分別于治療后第1、7日觀察疼痛改善情況,7 d后進行總體療效評價。
1.3 觀察項目采用VAS評分法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
1.4 療效標準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療效評定方法。優:頸肩背部酸痛沉重僵硬感覺消失,活動自如,無明顯陽性體征。良:頸肩背部癥狀基本消失,但活動或者勞累后稍有不適,無明顯陽性體征。中:頸肩背部癥狀體征仍然存在,但較治療前有改善。差:頸肩背部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
觀察患者80例,治療前VAS評分(7.76±0.58)分,治療1 d后(4.52±0.64)分,治療7 d后(1.21±0.25)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體療效優占54例(67.5%),良21例(26.25%),中5例(6.25%)。
急性肌筋膜炎主要是因受傷、風寒、勞累等導致肌肉筋膜超負荷或受損而產生的非炎性疼痛綜合征。頸肩背部為好發部位之一,常以頸夾肌、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為受累組織。以持續廣泛僵痛、酸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對急性患者“快速止痛”是治療的首要原則。筆者采用小針刀淺刺聯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療該病療效顯著。
針刀淺刺可直接刺激病變筋膜,降低其組織內壓力,緩解其痙攣,恢復肌肉筋膜等組織彈性,從而緩解或消除對感覺神經末梢的刺激和壓迫,減少致炎因子的釋放,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局部利多卡因注射,使藥物直達病所,發揮了藥物的最大效用,同時最大限度保證了患部各組織有效藥物濃度,達到全方位清除無菌性炎癥的目的。另利多卡因可通過抑制神經細胞膜的鈉離子通道起到阻斷神經興奮與疼痛刺激的傳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態;在低濃度(0.25%~ 0.5%)時可達到鎮靜、痛閾提高等作用,從而進一步增強療效,減輕患者疼痛。兩者聯合治療急性肌筋膜炎療效確切,見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簡便,治療費用低,易于廣大患者接受,適合臨床應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0.
R274.3
B
1004-745X(2014)01-0166-01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89
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