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見香 指導 白彥萍
(1.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院,北京 100029)
白彥萍教授應用清熱涼血方治療銀屑病經驗總結*
鹿見香1指導 白彥萍2△
(1.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院,北京 100029)
銀屑病白彥萍清熱涼血方
白彥萍教授是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生導師、第2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白彥萍教授在從醫30年中,應用中醫藥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清熱涼血方(又名祛銀顆粒)是白彥萍教授根據中醫理論結合血熱型銀屑病的特點和現代藥理學研究的自擬方藥,以犀角地黃湯為基礎加減而成,清熱涼血解毒中藥為主要成分,其良好的臨床療效已通過前期的臨床及動物模型研究得到證實[1]。本人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現將白教授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銀屑病是一種以紅斑、鱗屑為主要表現的常見并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侵犯皮膚和關節,屬于中醫的“白殼瘡”、“白疕”等范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白彥萍教授在熟讀經典的同時,根據患者的皮損及中醫辨證特點,認為銀屑病的發生、發展及病程轉歸與血分相關,是邪熱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熱亢盛、動血耗血為主要病理變化的一類證候類型。急性期多為血熱熾盛,壅于肌表。慢性期多為血虛、血瘀、血燥,肌膚失養所致。故可借鑒溫病理論進行辨證及治療,根據斑疹的色澤、形態、分布、部位等可對銀屑病進行辨證并進行內治,參考衛氣分辨證,透營轉氣故在溫病的經典方藥犀角地黃湯及清營湯基礎上加減而成的清熱涼血方,對于尋常型銀屑療效良好。在具體運用中還要重視整體觀念、固護脾胃及陰液,重視臟腑氣血辨證,治病求本。床上多采用清熱解毒涼血之法治療銀屑病。治療中在犀角地黃湯的基礎上加減自創清熱涼血方,應用于臨床,提高了臨床療效。
白教授認為血分致病為銀屑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故采用清熱涼血法為主,根據不同病證兼以活血及養血。清熱涼血方的組成主要藥物有:生地黃、土茯苓、紫草、赤芍、牡丹皮、知母、白花蛇舌草、蛇莓等。這是在犀角地黃湯基礎上根據銀屑病本身的特點而成。組方中地黃的活性作用廣泛,其提取液和主要化學成分具有增強免疫、促進生血、降血糖、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2-4]。紫草可“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利大腸”。臨床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5]。近現代研究表明,紫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具有較好的抗炎鎮痛、抗腫瘤、抗細菌等多種藥理作用[5]。土茯苓對于臨床治療細胞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6]。白彥萍教授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清熱涼血方具有較好的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的作用[1-2]。
3.1 病案1患某,男性,32歲。2012年3月12日就診。主訴:全身紅斑鱗屑伴瘙癢反復發作2年,加重3個月。既往史:患者全身紅斑鱗屑伴瘙癢反復發作2年,外院診斷為“銀屑病”。多種治療效果不佳。3個月前,無明確誘因,皮疹泛發全身,伴劇烈瘙癢。初診:患者訴瘙癢影響睡眠,察其全身泛發雨點大小的鮮紅斑,上覆細小的銀白色鱗屑。Auspitz征(+)。舌紅苔黃,脈滑數。此乃稟賦不耐,感受外邪,入里化熱所致,法當清熱涼血,解毒消斑,方擬清熱涼血方加減,組成:生地黃15g,土茯苓30g,紫草15g,赤芍15g,牡丹皮15g,知母15g,白花蛇舌草15g,蛇莓15g,水牛角粉15g,茵陳15g,生甘草10g。服用上方14劑后患者訴瘙癢明顯減輕,未有新發皮疹,舌紅。乃余邪未清,治療仍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養陰之品,防止過耗陰血,上方減水牛角粉,加白茅根20g,雞血藤30g。服用14劑后,患者瘙癢消失,皮損部分范圍縮小,邊緣留有淡褐色色素沉著,肥厚較前減輕,上覆白色鱗屑較前減少。
按:本案系白疕之血熱內蘊證,病在血分,白教授予以清熱涼血方加減清血分之熱,并固護陰液。囑患者清淡飲食,勿食用辛辣發物,并注意保暖,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3.2 病案2某患,男性,70歲,2012年11月23日就診。主訴:全身紅斑鱗屑伴瘙癢反復發作30年,加重6個月。患者全身紅斑鱗屑伴瘙癢30年,多家醫院診治,診斷為“銀屑病”。6個月前,因“感冒”后,皮疹泛發全身,伴有瘙癢,外院治療后癥狀無好轉。初診:患者皮損瘙癢,察其頭面部可見散在點滴狀鮮紅斑,上覆白色鱗屑。腰背部及四肢可見大片浸潤性暗紅斑,表面肥厚,上覆大量白色鱗屑,Auspitz征(+),舌紅苔黃脈滑數,診為白疕之血熱內蘊證。治以清熱涼血。組成:生地黃15g,土茯苓30g,紫草15g,赤芍15g,牡丹皮15g,知母15g,白花蛇舌草15g,蛇莓15g,黃芩15g,防風12g,秦皮15g,生白術15g,地膚子15g。服用14劑后,訴因著涼后咽痛,咳嗽,察其咽紅、扁桃體Ⅱ°大,未有新皮疹出現,原有皮疹顏色變淡,肥厚減輕,上覆白色鱗屑較前減少,紅苔白膩,診其脈弦澀。乃外感風寒,侵犯咽部,宜清熱解毒之品,并調理脾胃,方擬清熱涼血方加減:前方加板藍根30g,大青葉10g,茯苓15g。服用上方14劑后,患者皮疹基本消失,遺留色素沉著斑。
按:本案患者系白疕之血熱內蘊證,病在血分,清熱涼血方清血分之熱,后因外感風寒之邪,咽痛加板藍根、大青葉,用藥后,邪去正復,癥狀好轉。囑患者注意生活調護。
白彥萍教授重視整體觀念、重視臟腑氣血辨證,治病求本的中醫治療銀屑病的優勢與特色,銀屑病多因素發病、病機復雜、頑固難愈、復發率高,屬中醫優勢病種。銀屑病雖表現在皮膚,但整個發生、發展過程受患者的體質差異和環境及精神多種因素影響[7]。從臨床表現來看,定位在血分,重視從血分論治,注意調血分兼顧脾胃、肝腎及情志調節,可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1]白彥萍,楊頂權,王煜明,等.祛銀顆粒治療血熱型銀屑病療效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23(12):1065-1067.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334.
[3]趙素容,盧兗偉,袁麗珍,等.地黃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2006,30(3):217-219.
[4]匡巖巍.鮮地黃葉中梓醇的積累動態及其抗銀屑病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區學科學院,2009.
[5]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320,342.
[6]王建平,張海燕,傅旭春.土茯苓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13,25(1):42-44.
[7]白彥萍,曾績娟,楊頂權.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證候成因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7,22(8):537-540.
R249.8
A
1004-745X(2014)01-006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31
2013-08-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173270);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7112122);第2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2009-PP-20)
△通信作者
·專家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