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雯珺 馮詩桐 曹源芳
(南京審計學院 江蘇 南京 211815)
青奧會與南京經濟發展的關聯
○虞雯珺 馮詩桐 曹源芳
(南京審計學院 江蘇 南京 211815)
本文采用實地訪談、問卷、文獻閱讀整理等多種形式,并結合已舉辦的南京亞青會及其它國際性賽事的實例,分析青奧與南京經濟關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國際賽事對舉辦城市的產業結構、城市建設、經濟增長帶來了活力和發展機遇,了解國際性賽事對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并給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得出青奧會對南京經濟發展影響的結論。
南京青奧會 產業結構 經濟增長率 城市建設
(1)優化產業結構效應。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關系密切。處于二、三產業的相關行業迅速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餐飲業、社會服務業、文化產業等,對經濟發展都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其次,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與許多其它產業之間的關聯度極高。除此之外,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結構優化調整和質量提高有顯著效應。在每一次大型賽事舉辦之后,城市的營銷方式、經營理念、服務技術等都有明顯的提高,開始與世界水平接軌。
(2)推動城市建設效應。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為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發展空間,也為城市硬件設施的升級提供機遇。一個地區舉辦體育賽事,將吸引來自政府、國內外的大量資金,這些資金用于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的建設。推動城市經濟的消費,從而拉動本城市及周邊城市,甚至全國的經濟發展,使城市趨于國際發展水平。
(3)提高經濟增長效應。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吸引大量投資,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長遠的影響。不僅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城市建設,同時以小帶大,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斷提高經濟增長速率。
(4)合理使用各種渠道的經濟收入。奧運會舉辦國家各級政府的投入、國際奧委會投入、奧運會組委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收入、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及稅收等都會對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經濟影響主要是通過收入與支出、投入與產出實現的。舉辦奧運會所需要的支出就是對舉辦城市的經濟投入。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產生經濟影響的大小與對奧運會進行的投資大小關系密切,在邊際成本內,投入越大,產生的經濟影響越大。
(1)舉辦北京奧運會對帶動經濟增長有長遠意義。統計表明,北京奧運會帶動當年的財政收入約226億元。在奧運周期8年間共帶動656.89萬人就業,國外入境游客數量和國內游客數量額外增加6.6%和6%。奧運會帶動北京產業的發展優化,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奧運會吸引國內外大量資金,使得舉辦城市及周邊區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規模大幅提升。
(2)上海世博會后,城市借此契機不斷發展。上海市大片老城區得到很好的規劃和發展。上海市政府增加了許多便民的基礎配套設施。城市核心區也隨著住宅區的轉移而外移,此舉緩解了城市中心人口過多的壓力。其次,城市道路交通也有重大舉措。例如在北京東路到浦東大道北側沿江的區域,規劃處一條新的連接通道。這樣既可以更好地引導城市車流,又不會造成空曠感。此外,由于世博會是一個高科技的成果展,上海借此添加許多高科技元素,使得城市更加現代化。
(3)德國世界杯后,國家產業結構有了明顯的改變。第一、第二產業比例明顯下降,第三產業比例增長速度變快。服務業、旅游業等行業的需求量增大,農業、重工業等行業的產量也一定程度的減少。第三產業中的失業率明顯小于第一、第二產業。德國工業產業調整進一步深化,分布日趨合理完善。高科技產業、電子產業在德國經濟中的作用增強。

圖1 全市生產總值折線圖(單位:億元)
(1)經濟增長率。繼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和6000億元之后,2012年突破70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1.7%。從年內走勢看,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和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0.1%、10.9%、11.5%和11.7%,呈現逐步提升態勢。經濟總量在全國重點城市中列第13位,比2011年的位次前移2位;占全國比重的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萬元,增長13.7%;農民人均純收入1.31萬元,增長17.8%。

圖2 三大產業增值所占百分比
(2)產業結構。農業生產穩步推進。2012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84.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9%,增幅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增速逐月攀升,企業效益有所改善。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571.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1%。第三產業增速提升,貢獻最大。2012年,全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846.1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8%。
(3)城市建設。提升發展支柱產業,重點推進上汽南京基地、南鋼結構調整等項目。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南京南站、長江四橋等項目。地鐵線路的開工建設。完成湖南路,中山北路等18條干道,以及鎖金北路、黑廊巷等400多條街巷整治。德基廣場二期、中城國際廣場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有序推進。富頓世貿中心、奧體蘇寧廣場等一批具有綜合功能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青奧村建設全面開工。實施水、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121、49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7天。橋北、鐵北2個污水處理廠建設基本完成,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基本完成城市雨污分流任務和城北護城河、外金川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
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能使城市形象“品牌化”,其中的影響力早已超出了競技體育本身,因此進一步成為一種文化盛宴。可以說,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為塑造和提升城市的形象,擴大城市的影響力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對內方面,增強了城市市、居民的凝聚力,對外方面,加強了文化的交流,傳播了城市的形象。青奧會提倡體育賽事和文化教育并重,以此來推動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一次南京與世界文化的碰撞,不僅會留下豐富的物質遺產,同時很大程度上會促進中國競技體育的新跨越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所以,舉辦南京青奧會,迅速打響南京的名號的同時對城市及周邊經濟發展有深遠意義。此外,通過一系列推動經濟發展的途徑可以解決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后、城市污染指數居高不下、交通擁擠嚴重等不利于城市的轉型與發展等社會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南京市工業發展較為迅速,是全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目前已形成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制造、鋼鐵為支柱,以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風電光伏、軌道交通等新興產業為支撐,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南京青奧會是遍布世界的賽事,不僅集中了大眾媒體的傳播報道,能迅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大增強旅游吸引力和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旅游活動事件對南京具有深遠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這是提升南京第三產業的重要舉措。同時要加以創新第三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以現代物流業、傳統商業、中介服務業和餐館娛樂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以汽車銷售、電器批發、醫藥配送等為重點的現代物流業,大力發展房地產、金融業、信息、保險等行業,促進第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經濟實力。順應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稅收對推動南京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經濟過熱時,增加稅收以抑制經濟通脹;經濟蕭條時,相應的減少稅收以刺激經濟的復蘇。這說明,協調稅收在舉辦青奧會時具有重大意義。稅收在參與社會產品分配中,必然改變經濟社會中自然分配狀況,從而調節各方面的物質利益等經濟行為,引導、平衡、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稅收調節既可兼顧一般,又能照顧特殊情況,調節特殊的經濟領域、經濟事項或行為。在現有稅制框架內對有關稅種進行重構,將資源稅、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等涉及節能減排的部分;實施以低碳經濟為導向的稅收優惠政策,除運用稅率式優惠外,應更多地運用包括加速折舊、稅前列支、投資抵免等稅基式優惠政策,調動各方面發展低碳經濟的積極性。
利用舉辦青奧會的良好契機加強區域間的聯系,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協調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和欠發達區域,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發改委稱,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帶著農村地區走經濟化的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特大城市為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
利用城市舉辦大型賽事的契機,在城市內部做好新一輪科學規劃和布局。堅持“突出重點、打造亮點、提質擴容、加快建設”思路,遵循以人為本、生態城市、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面向國際化和城市個性化的理念,把市域中心城市和中心集鎮、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制定和完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其它分項規劃。規劃要有超前性、科學性、預見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統籌規劃,科學發展。同時要加強以交通、衛生為主的城市管理,制定《城市管理條例》,倡導文明衛生行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保持“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大力保持良好的社會關系,加快城市化建設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加快城市化建設和加強產業發展的關系,政府宏觀管理和市場機制運行的關系,中心城市發展和小集鎮協調發展的關系,城市建設的共性和特色的關系,城市化建設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關系,循序漸進、節約土地、合理布局、集約發展。
[1]董杰:奧運會對舉辦城市經濟的影響[J].經營管理者,2011(22).
[2]李霞: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經濟發展影響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8.
[3]2012南京經濟發展綜述 [EB/OL].http://www.stats-sh.gov.cn/fxbg/201304/255180.htm l,2013-04-11.
[4]李鳳珍: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區域城市經濟的推動效應思考[J].商業時代,2011(14).
(注:本文系南京審計學院校級研究課題《大型賽事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