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昀 張 宏 張耀圣 商建偉
(1.首都醫科大學潞河教學醫院,北京 101149;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 100078;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 100700)
頑固性化膿性腮腺炎治驗
王旭昀1張 宏2張耀圣3商建偉3
(1.首都醫科大學潞河教學醫院,北京 101149;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北京 100078;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 100700)
整體辨證 局部辨證 結合 化膿性腮腺炎
患某,男性,43歲,主因左側腮腺管反復流膿伴腫痛2年余于2011年7月30日來我院就診。患者自述2年前因工作勞累出現低熱、左腮部腫痛,未予特殊處理,后發現口腔內左側近第2磨牙處有膿液溢出,就診于某醫院,診斷為“化膿性腮腺炎”,予頭孢類抗生素治療后癥狀緩解。后患者又因勞累上述癥狀復發多次,反復予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明顯效果。遂轉院,行局部沖洗造影檢查后提示腮腺管內粗糙,考慮“化膿性腮腺炎”,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拒絕,來我院求中醫保守治療。當時患者自述周身乏力、伴頭暈、口干、煩躁易怒,腰膝酸軟,時有盜汗,寐可,二便調,未訴其他不適,舌淡紅苔花剝,脈弦細,尺脈沉遲無力。局部查體:左腮腺管可觸及,質地硬、觸痛明顯,腮腺管口發紅,擠壓腮腺管無明顯膿液溢出。綜合整體與局部表現,考慮中醫診斷:發頤,證屬痰凝血瘀、氣陰不足。治以活血化痰、益氣養陰,藥用藿梗10 g,蘇梗10 g,生地黃 30 g,玄參20 g,炮穿山甲 10 g,地龍 10 g,澤瀉30 g,赤芍 20 g,全蝎 5 g,紫草 15 g,蒼術 10 g,白芷 10 g,太子參 30 g,紫荊皮 20 g,生地榆 30 g,僵蠶 15 g,百部 10 g,海藻15 g,生牡蠣先煎30 g,柴胡15 g。水煎服,每日1劑,共7劑。1周后患者復診,訴及乏力、口干、煩躁易怒、盜汗較前減輕,舌脈較前無明顯變化,局部查體:腮腺管仍質硬,觸痛較前減輕,遂在原方基礎上加浙貝母10 g以化痰散結,蜈蚣2條以活血。水煎服,每日1劑,共14劑。2周后患者電話告知諸癥消失。后患者又因勞累再此出現左腮部腫痛,左腮腺管觸痛明顯,全身無明顯不適,查其舌紅少苔、脈滑,綜合整體與局部辨證,考慮證屬瘀血阻絡、陰虛火旺,治當滋陰降火、活血散結,藥用夏枯草15 g,玄參30 g,赤芍20 g,生地榆30 g,紫草15 g,生地黃 30 g,浙貝母10 g,生牡蠣 30 g,海藻15 g,全蝎 5 g,炮穿山甲 10 g,連翹 10 g,炒梔子 10 g,金銀花20 g,僵蠶10 g,百部20 g。水煎服,每日1劑,共7劑。服藥后諸癥消失,患者隨診至今,無復發。
2.1 中醫對化膿性腮腺炎病因的認識 化膿性腮腺炎屬于中醫“發頤”的范疇,是常見的腮腺疾病之一。《瘍科心得集》認為本病乃傷寒余熱之毒或溫邪走入少陽所致,《瘡瘍經驗全書》將本病病機歸納為“傷寒后余毒不散”,《外科正宗》則認為本病乃“原受風寒……日久傳化為熱不散”,總的來說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邪熱毒結聚,少陽陽明之經氣血凝滯,肉腐為膿所致。本患者勞累后正氣不足,外邪熱毒乘虛而入,致少陽陽明之經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故患者初有局部疼痛不適的表現。日久化腐成膿故可見膿液溢出,患者頭暈乏力,盜汗,舌淡紅苔花剝等乃是膿泄大傷氣血,機體氣陰兩虛的表現。局部查體可見腮腺管口發紅,加之無膿液溢出進一步提示患者體內陰津不足,故初期診斷證屬痰凝血瘀、氣陰兩虛,治當以化痰活血,養陰益氣。
2.2 辨證施治體會 化膿性腮腺炎是中醫外科臨床常見病之一,此類外科疾病不同于內科病癥的顯著特征在于存在有局部病灶。臨床辨治時在整體辨治注重患者整體情況的同時,又要注重局部查體,并對其進行辨證分型,最終診斷時要將兩種辨證結果相結合,才能真正分辨疾病的性質,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就本患者而言,其整體表現為乏力,頭暈,煩躁易怒,口干,口苦,盜汗,腰膝酸軟等不適,結合舌脈考慮辨證為氣陰兩虛。局部查體,腮腺管可觸及,質地較硬,屬有形之邪,病因當屬局部瘀血阻絡;觸痛明顯,提示患者有局部經絡阻塞,不通則痛,二者均提示患者局部有痰瘀阻絡;腮腺管口發紅,而無膿液溢出,為熱毒傷陰加上膿泄大傷氣血所致,病因當屬陰津不足,因此局部辨證當屬痰凝血瘀,陰津不足。結合整體與局部兩種辨證結果,最終考慮其證型為痰凝血瘀,氣陰兩虛,治療則應予活血化痰、養陰益氣。本方中蒼術、藿梗、蘇梗、太子參、生地黃健脾益氣養陰;紫草、玄參、炮穿山甲、全蝎、赤芍、澤瀉活血化瘀通絡;紫荊皮、生地榆清殘留之熱毒;白芷以止痛;百部、地龍、海藻、生牡蠣、僵蠶化痰軟堅散結;引經藥柴胡則引諸藥直達病所。諸藥相合,剛柔相濟。剛藥以活血化痰通絡行局部之氣血,疏通阻塞之經絡,經絡通、氣血和則諸癥減;柔藥以益氣養陰,補全身氣陰之不足,恢復虧虛之正氣,助養其新生,使瘡口早日愈合,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養陰益氣之效,故能藥到病除。
整體辨證與局部辨證都是現代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組成部分,二者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不可或缺,臨床必須揚長避短,結合應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正確指導臨床施治[1]。手術是現代醫學治療化膿性腮腺炎的主要手段,操作較為復雜,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有損傷面神經的危險,因此不易為患者所接受。中醫運用整體辨證與局部辨證相結合的方法指導保守治療,方法簡單,效果肯定,可使患者免受手術之苦,縮短病程,易為患者接受,因此具有普遍推廣的臨床意義。
[1]陳志強,呂立國.整體辨證、局部辨證與微觀辨證[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2 (26):1126-1127.
R512.1
B
1004-745X(2014)07-139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83
201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