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治
摘 要:學生每日與方塊字為伴,本是一件美事。然而,當前小學生寫字的現狀卻令人堪憂。2013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201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十分重視寫字教育。寫字教學應從新的視角出發:尚美,讓寫字變得好玩;融合,讓寫字建構新意;立標,讓寫字努力有“績”可尋;明志,讓寫字激勵精神成長。如此,對寫字教學進行再認識,想方設法還漢字以美,讓學生把寫好字當成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從而愛上寫字,乃至終生受用。
關鍵詞:寫好字;享受;寫字教學
煙雨江南中走出的一位薄衣淺笑的女子,她纖指撫琴,染盡一彎清泉;她手采柔花,人面嬌花相映紅;她一笑回首,娥眉婉轉,未語醉芙蓉……她,中國之美——方塊字,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無窮的魅力。我們的學生每日與她為伴,本是一件美事。然而,當前小學生寫字的現狀卻令人堪憂——許多學生不愛寫字,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加之電腦輸入法成就了漢字書寫的一場大革命,具有悠久傳統、獨具中國特色的漢字書寫受到了沖擊。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需要從新的視角對寫字教學進行再認識,想方設法還漢字以美,讓學生把寫好字看成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從
而愛上寫字,乃至終生受用。
一、尚美,讓寫字變得好玩
如今的語文寫字教學普遍受重視,卻又出現另一種普遍現
象,很多學生為寫字而寫字,把寫字看成純技術活兒,純機械的運動,是不得不跨過的檻。這一現象的形成,有課業負擔過重,平時對書寫不重視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喜歡寫字,把寫字看成一種枯燥的行為,覺得寫字沒什么樂趣,不愿意寫。如何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讓作業走向美觀的理想境界,讓寫字成為一件美事?我認為應培養學生的“尚美”意識。所謂“尚美”,就是對美的追求。讓寫字成為一件美事,有了意愿,寫字成了一種享受,就不再枯燥,不再功利,不是技術活兒。
1.在寫字姿態中尚美
用《寫字歌》帶領孩子堅持美麗姿態,寫好每一個字。開始訓練時,教師要經常提醒:“一拿起筆來就做到三個一,看誰的姿勢最正確,不僅字寫得美,寫字的樣子也美。”教師通過耐心糾正,手把手指導,適時地激勵表揚:“真棒!繼續努力會更好!”“我喜歡看你寫字的樣子”“笑臉送給最美的人。”如此,逐步引導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寫字姿勢,感受姿態的美妙,在正確姿態中感受寫字尚美的快樂。
2.在寫字努力中尚美
小學生愛聽故事,在課堂上適當穿插一些古今書法家刻苦練字的故事,如:王羲之墨汁當酸醋,王獻之依缸學字,歐陽詢下馬觀碑等,使學生能很快地進入寫字的角色中,并效仿前代名家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的精神刻苦練習。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寫字取得的一點點進步,我們都應該給予肯定、欣賞,甚至把“優點放大”,哪怕是左右不靠壁、橫畫右上翹、豎畫沒有倒,都值得我們去發現,或投去羨慕的目光,或情不自禁地稱贊“哇,寫得真漂亮。”“人美,文美,字更美!”“你的字像你的人一樣漂亮!”學生從中感受到,字是一個人的臉面,字的好壞決定著別人對你的印象,一手漂亮的字就像一個人穿上美麗的服飾,
可以給人一個好的印象,反之亦然。如此,讓他們自主自發地想要寫就一手好字。
3.在欣賞字藝中尚美
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只顧練字,讓學生欣賞一些名家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工整的楷體,雋秀的小篆,遒勁的草書……所謂“字如其人”,漢字書寫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底蘊。書寫時,筆畫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疾或緩,在變換和統一中給人以美的感受,同時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出一種嚴謹細心、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態度。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名家作品,給他們介紹名作的藝術特點及價值,讓學生學會欣賞,引導學生崇尚書法藝術,感受中華民族獨有的燦爛文化。多層面地欣賞,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聽到的不是單純的筆畫、偏旁部首、字體結構一類的枯燥名詞,而是置身于立體性的藝術氛圍之中。崇尚美、追求美的種子在小小的心靈中扎根、生長,寫字便不再乏味,不再隨意,而是樂事,趣事——美事!
二、合融,讓寫字建構新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有些老師卻忽視了,尤其是到了高年級,課內十分鐘練字無法得到很好的落實,為了閱讀教學,擠占寫字時間,或者讓寫字教學成為語文課堂的匆匆過客。當然,也有很多老師能落實寫字教學,但卻出現“一節課兩張面孔”的現象——閱讀與寫字被完全割裂開了。出現“一節課兩張面孔”的現象是因為其簡單、易操作,當然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傳承。
我認為,“魚”和“熊掌”可以兼得。閱讀和寫字同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兩者不該各自為政,應該抱成一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在閱讀教學中巧妙靈活地進行寫字指導,促使學生讀寫并進,讓學生的語文素養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二者融合,一加一大于二。
有的說小鳥是那么弱小,我們可不能傷害它;還有的說如果有人要打鳥,我一定阻止他……于是,老師感動滿滿:“你做得對,我們幫小鳥夸夸他。”一句話激發眾生激情誦讀:“……‘紅領巾真好!”課堂流淌著愛的旋律,美麗的交響曲。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圖字結合,凸顯了象形字從圖形到文字的有趣演變過程,“巢”字形象地將雛鳥在巢中盼母歸的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寫字,孩子的心中對幼鳥更加憐愛,爭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豪情油然而生。
這樣的設計做到閱讀和寫字指導的巧妙合融,不僅使學生寫好了字,而且寫字與閱讀交相輝映,建構了新意,讓寫字變得那么神奇、好玩。
三、立標,讓寫字努力有“績”可尋
當今的語文教學對寫字越來越重視,但有的老師仍認為可有可無,無關緊要,學生也經常應付了事,只有老師布置練字,才勉強練幾分鐘,但意識上認為作業是作業,跟練字好像是兩碼事。究其原因是缺乏評價機制的監督、引領,學生的努力隱于無形,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樂與意義。我認為,落實評價是寫字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節,成功的評價往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覺提高寫字能力,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被肯定的快樂,做最好的自己。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實踐著——
建立班級學生寫字檔案,做好學生學習過程性評價,每月將班級學生每人一份的最好作業以班級為單位裝訂成冊,收入班級學生寫字檔案,作為學期末過程性評價材料,每學年結束時學生需各留一份最好作業在班級檔案里,展示學生各階段的成長
足跡。
定期舉辦寫字比賽和書法展覽,教室中開辟學生優秀書法作品展示櫥窗或專欄,定期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每學年上學期舉辦“春韻杯”小小書法家寫字比賽,下學期舉行“春韻杯”學生優秀作業評選,建立表彰制度。
制訂評價內容三標準——一是學生“平時+期末”表現出的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二是本學期學科作業書寫情況;三是本學期期末等級測試(考查內容為學生對寫字課程的興趣度及學生的學習成果),采用模糊評判等級制“優、良、及格和不及格”作綜合評定。遵循過程性、激勵性、發展性的原則,根據評價內容標準對班級學生本學期平時、期末測試的書寫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發給學生書寫評價表和等級證書。每個學生每學期應積極爭取通過本學期等級評定,通過等級評定的學生可獲得《書寫等級證書》——分年級設立六個等級:一、二、三、四、五、六年級分別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每一級按上下學期分乙、甲等。如:三年級第一學期為三級乙等、三年級第二學期為三級
甲等。
一系列舉措,讓好學生、好作品得到展示,立成了標桿,讓寫好字的標準得以明晰,一般的學生通過努力也能得到相應的評價,寫字變得有意義。學生在不斷地努力中感受到進步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幸福——努力與付出有“績”可尋。寫字成為其成長發展的助推器。
四、明志,讓寫字激勵精神成長
小學生寫字,力求美觀,覺得寫字有意思是遠遠不夠的。揚雄在《法言》中說:“書,心畫也。”意思是說寫字是用線條來描述自己的心理狀態。人的靈魂可以通過寫字來表現,反過來,寫字活動對于陶冶人的性格、氣質、情操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難忘的一課》中,一位船員看到光復后臺灣的一所小學校里,青年教師正在教孩子們一筆一畫地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他的眼睛濕潤了。老師只是在教孩子們寫字嗎?不,他分明是在向孩子們傳遞民族的感情,愛國的情意!對一個民族來說,文字是一種凝聚力。因為在漢字中積淀了中華民族的睿智、中華民族的文化、中華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寫漢字,就是讓他們去體驗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人寫出來的字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有的人寫字平整方正,有的人寫字秀逸典雅,有的人寫字縱橫飛揚,有的人寫字緊湊有力。這都緣于人的情感、態度和氣質的不同。“字如其人”“見字知人”,我們通過逐步誘導、熏陶學生以美好的情感、良好的態度和上佳的氣質表現去寫好每一個字,經歷每一次寫字過程,逐漸形成動筆有情、情中書寫的良好寫字心理,他們就一定能寫出充滿個性的字來。當學生步入“用情書字,樂在字中”的寫字境界時,寫字就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成為滋潤學生精神成長的營養劑,進而成就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錢紅梅.“寫字”與“練字”的分離現象及矯正策略.中國鋼筆書法,2010(3).
[2]謝雄龍.寫字教學的基本思路及策略.黑龍江教育:小學教學文選,2006(5).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梧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