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池
摘 要:語文教育不僅是各個學科的工具與基礎,同樣是一種情感藝術的教育。近年來,新課改的力度不斷加大,語文教育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自己的新道路,力求使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認識傳統文化,實現語文素質的更高突破。
關鍵詞:語文教育;創新;藝術;網絡
目前,初中語文教育在新課改的道路上面臨著一些困境。首先,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問題在當今社會爭論不休,教
師也在其中左右搖擺,導致語文課堂過于嚴格或者教學秩序過于混亂;其次,語文教學并不像數學、物理以及其他技術型學科一樣,學習效果立竿見影,語文學習是在一個長期的過程中不斷沉淀積累的,所以許多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夠。再者,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相比,在學點考點、分數觀念以及作業要求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比以前也要費力許多。
根據當下的這種教育狀況,初中語文教育面臨巨大的壓力,
語文教師對教學也應該有更高的要求。
一、從藝術角度感染學生
現如今的語文課本為了達到讓學生更多地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吸收經典文化精髓的目標,加入了不少名家名篇。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以及各類名家詩集,在這些作品中有很多也已經拍成了影視作品,全國各地也都爭相以名家故居來發展旅游業。所以,不妨以此為契機,用藝術作品等各種形式去感染學生。比如,統一組織觀看電影,借助藝術作品去講解文章的藝術手法;通過各類圖片影像給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去景點與城市親身體驗一下,感受身臨其境的效果。
二、將網絡技術融入課堂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其應用范圍和領域也越來越
廣,語文教學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學會用網絡去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當學生通過電腦進入一個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世界并開始嘗試利用文字、圖片、音樂去領略語文世界魅力的時候,語文的教育便已成功了一半。學生利用網絡可以查閱資料并且進行更廣泛的閱讀,使他們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如魚得水;老師通過網絡向學生更直接地展示課堂內容,也使得教學游刃有余。
水無常形,教無定法。每一種教育過程都會遇到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敢于在實踐中創新,定會突破這些盲區。面臨新課改的目標及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應該更多地去嘗試新的工具和思想,
大膽創新,勇于突破,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體驗各類文化的同時,對語文有一個更深的認知。
參考文獻:
李美鳳.人文主義技術視角中教育與技術的“一體兩面”:兼論教育學與教育技術學的對話何以可能.開放教育研究,2008(2).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四中學)